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糖类抗原19—9,目前主要应用于胰头癌的早期诊断。而应用于肝癌和肝硬化亦见报告。而应用CA19—9与AFP的相关性报道不多,为此,我们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晚期食管癌患者放疗后应用信迪利单抗对临床预后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信迪利单抗治疗前是否接受放疗分为未放疗组(n=19)和放疗组(n=34)。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放疗及免疫放疗后效果、不良反应、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等。结果 放疗组的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55.88%(19/34),高于未放疗组的26.32%(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组的中位PFS和中位OS均高于未放疗组(中位PFS:8.0个月vs 6.5个月;中位OS:11.0个月vs 9.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放疗组和放疗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各个级别相近(1级78.9%vs 73.5%, 2级26.3%vs 29.4%,3级5.3%vs 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食管...  相似文献   
3.
长春瑞滨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惠斌 《现代医院》2008,8(11):53-54
近年来,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持续升高,70岁及以上老年人患者也明显增多。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目的在于延长生存和改善生活质量。化疗的毒副作用越发引起临床医师和患者的关注。我科2002年12月~2004年6月使用长春瑞滨单药治疗30例70岁以上的老年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并与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方案进行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汪德明  汪惠斌 《内科》2014,(6):665-666
目的探讨X线放射治疗模拟机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用于肺部占位性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6例肺部周围型占位性病变患者在模拟机引导下采用槽式切割式穿刺针穿刺,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46例患者均穿刺成功,45例获阳性结果(97.8%),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44例为原发性肺癌,1例肺结核,l例未能明确诊断。术后出现气胸并发症3例(6.5%),咯血2例(4.3%),胸痛1例(1.4%)。结论模拟机定位下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准确、安全、实用、经济的诊断技术,并发症少,是肺部周围型占位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化疗同步个体化放疗治疗局部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Ⅲa~Ⅲb期肺腺癌患者37例,分为单纯治疗组18例、联合治疗组19例.单纯治疗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大体肿瘤体积剂量60~66 Gy;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吉非替尼250 mg/d.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RR)为78.9%、疾病控制率(DCR)为89.4%,单纯治疗组RR为44.4%、DCR为61.1%,两组RR、DCR比较P均<0.05.两组1、2年生存率,肿瘤进展时间、无进展生存、1年局部控制率、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毒性反应较轻,经对症处理或停止治疗后能缓解,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吉非替尼同步放疗治疗局部晚期肺腺癌安全、有效,可以作为局部晚期肺腺癌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低剂量国产长春瑞滨(盖诺)连续静脉滴注与传统的快速静脉滴注疗法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71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连续静滴组、快速静滴组两组。连续静滴组35例,盖诺首次剂量10mg加入Ns40ml中静推,然后将盖诺10mg加入NS250ml中静脉滴注,连用5d,盖诺总剂量60nag,顺铂40mg静脉滴注,连用3d,每3周重复,2周期以上评价疗效;快速静滴组36例,于第1天和第8天将盖诺40mg加入NS100ml中静脉滴注,盖诺总剂量80mg,顺铂用法用量同前,每3周重复,2周期以上评价疗效。结果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2.86%和47.22%,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2月和14.1月,中位缓解期分别为5.6月和5.9月。两组最常见的血液学毒性均为中性粒细胞减少,Ⅲ~Ⅳ骨髓抑制为20.00%、5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2.86%和47.22%,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2月和14.1月,中位缓解期分别为5.6月和5.9月。两组最常见的血液学毒性均为中性粒细胞减少,Ⅲ~Ⅳ骨髓抑制为20.00%、5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