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临床上食管测压常用于评估咽喉部压力,或作为咽喉部手术术前和术后功能评估的手段之一。以往常规使用液体灌注方法进行咽喉部压力测定。更先进的食管测压方法则能提供更详细的口咽部压力数据。我科近期采用固态高分辨食管测压联合阻抗评估喉部外伤患者术前和术后吞咽功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罗马Ⅲ和罗马Ⅱ标准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别探讨门诊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FD)罗马Ⅲ及罗马Ⅱ诊断标准的患者比例,比较两个标准下的症状频率、严重程度和分型.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消化专科门诊病例3014例.结果 FD符合罗马Ⅲ标准者占消化专科门诊患者的20.17%,符合罗马Ⅱ标准者占24.85%.符合罗马Ⅱ标准患者中60.3%同时符合罗马Ⅲ标准;32.7%的患者存在早饱、餐后饱胀不适、上腹痛和上腹烧灼感中的至少一种症状,但不符合罗马Ⅲ标准;7.0%的患者无上述4种症状,仅有恶心、嗳气、呕吐或上腹胀.符合罗马Ⅲ标准患者中74.3%同时符合罗马Ⅱ标准;10.2%的患者存在早饱或餐后饱胀不适症状,排便后可获缓解,但不伴有大便性状或频率改变.罗马Ⅲ标准亚型构成比中仅符合餐后不适综合征者占36.7%,仅符合上腹疼痛综合征者占36.8%,同时符合上述两亚型者占26.5%.罗马Ⅱ标准亚型构成比中溃疡样型占43.9%,动力障碍型占39.1%,非特异型占17.0%.结论 该研究病例中符合FD罗马Ⅲ标准的患者比例低于罗马Ⅱ标准.罗马Ⅲ标准更强调近3个月的症状频率和严重程度,强调疾病的活动性和现症患者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组织胞浆菌病是由于局部或全身组织胞浆菌感染所致疾病,其临床表现包括不规则发热、呼吸困难、浅表淋巴结肿大、血细胞三系减少等,常以呼吸道症状为首发表现。我们在临床上见到1例以胃肠道为首发症状的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目前尚未见  相似文献   
4.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引起不适症状及(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Vakil,N,van Zanten,SV,Kahrilas,P,et al.2006),包括烧心、反酸、胸痛等痱状和(或)食管粘膜糜烂、出血、狭窄、咽喉溃疡和哮喘等并发症。随着流行病学和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深入,GERD引起的喉炎、慢性咳嗽、哮喘和牙侵蚀症等食管外表现越来越受到消化科和相关学科的重视。研究GERD食管外表现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将是未来GERD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研究的深入,其定义、症状谱及临床分类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联合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MII-pH)监测诊断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价值.方法 纳入具有烧心症状且食管黏膜无损伤患者44例,首先行MII-pH监测,然后行14 d的雷贝拉唑试验(试验结束时烧心症状完全消失定义为雷贝拉唑试验阳性).70名健康志愿者行MII-pH监测的结果作为正常值进行参照.结果 根据食管pH监测存在异常食管酸暴露或酸反流症状指数(SI)阳性者20例(45.4%).MII-pH监测提示弱酸反流SI阳性者2例,据此检查诊断烧心患者GERD的比例增至50%(22/44).雷贝拉唑试验阳性4例,据此则将烧心患者诊断为GERD的比例增至54.5%(24/44).结论 联合食管MII-pH监测可增加GERD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内镜治疗是预防和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主要手段之一,包括套扎术、硬化剂注射及超声内镜引导下硬化剂注射、组织胶注射、自膨式覆膜金属支架、联合治疗及其他内镜治疗方式等。现就各种内镜下治疗方式的适应证、临床疗效、并发症等情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基于新亚特兰大分类的急性胰腺炎(AP)定义,比较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和Ranson评分对AP患者死亡和持续性器官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前瞻性收集的2009年11月-2012年1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连续AP患者资料350例,其中完成随访的310例纳入本研究,年龄(50.5±16.4)岁.将其分为起病至就诊时间≤7 d组(发病早期)和>7d组(发病后期).计算患者入院后前3d各评分系统的分值.治疗并随访患者至腹痛消失、血淀粉酶正常.比较3种评分系统预测患者持续性器官功能不全及死亡的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ROC),并计算3种评分预测的最佳阈值、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结果 (1)入院第1天BISAP评分、APACHEⅡ评分和入院48 h的Ranson评分预测持续性器官功能不全及死亡的价值中等(AUCRoC0.68 ~0.84),3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3种评分系统对就诊时间>7d组患者预后的预测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入院后前3d中,每天的BISAP和APACHEⅡ评分对AP患者预后都有中或高度的预测价值,但各天的预测价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此3种临床评分系统对新亚特兰大分类下的AP预后预测价值中等,且只适合在发病早期使用.新提出的BISAP评分虽不优于传统的Ranson评分和APACHEⅡ评分,但其使用简便,值得推广.入院后连续3d的动态评分并不能提高APACHEⅡ和BISAP评分对AP预后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联合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MII-pH)监测诊断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价值.方法 纳入具有烧心症状且食管黏膜无损伤患者44例,首先行MII-pH监测,然后行14 d的雷贝拉唑试验(试验结束时烧心症状完全消失定义为雷贝拉唑试验阳性).70名健康志愿者行MII-pH监测的结果作为正常值进行参照.结果 根据食管pH监测存在异常食管酸暴露或酸反流症状指数(SI)阳性者20例(45.4%).MII-pH监测提示弱酸反流SI阳性者2例,据此检查诊断烧心患者GERD的比例增至50%(22/44).雷贝拉唑试验阳性4例,据此则将烧心患者诊断为GERD的比例增至54.5%(24/44).结论 联合食管MII-pH监测可增加GERD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的慢性肝病,可由单纯脂肪肝发展为脂肪性肝炎,最终发展为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甚至肝癌,并增加了某些肝外疾病(如糖尿病、结直肠癌、慢性肾脏病、心血管事件及各种内分泌疾病)的发生率。NAFLD的治疗仍在不停探索中,但目前仍无特效药物。减轻体重是NAFLD的主要治疗,但难以维持且易反弹,因此药物治疗非常必要。文章结合近年来对NAFLD的治疗研究,对其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