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影响以癫癎为首发症状的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癫癎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以癫癎为首发症状的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病例,经手术切除肿瘤1年后的癫癎症状改善情况,本组研究数据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癫癎预后为改良Engel I级102例(67.5%),Ⅱ级以上49例(32.5%)。卡方检验显示:术前病人有语言障碍(P=0.038)、术前肿瘤累及岛叶(P=0.010)、肿瘤未全切除(P=0.001)对术后癫癎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病人有语言障碍(P=0.022)、术前肿瘤累及岛叶(P=0.007)及肿瘤未全切除(P=0.002)均为影响术后癫癎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病人有语言障碍、术前肿瘤累及岛叶及肿瘤未全切除是影响以癫癎为首发症状的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病人术后癫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正>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好发于50岁以上老年人,可无明确或仅有轻微头部外伤史,以慢性颅内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老年患者常表现为智力障碍和精神异常,部分患者可表现为一侧肢体运动障碍、失语等,出血原因可能由于脑皮质与静脉窦之间桥静脉撕裂所致,首选治疗为钻孔引流术[1]。自1997年以来,随着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推广,采用一次性颅内血肿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对比神经内镜手术与微创穿刺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效果与预后。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55例,经头部CT确诊为幕上血肿。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55例患者分为神经内镜组(24例)和微创穿刺组(31例)。通过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及治疗前与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的差值,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及预后。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肿量、出血部位(基底节区、脑叶、丘脑)、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发病至手术治疗的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出血部位(基底节区、脑叶、丘脑)、年龄、血肿量、术前GCS评分、发病至治疗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微创穿刺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均低于神经内镜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6±7)min比(150±20)min、(8±3)ml比(184±50)ml、(75.7±10.4)%比(88.5±6.6)%,t值分别为26.820、17.295、5.534,均P<0.01];两组再出血和颅内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神经内镜组术前与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的差值高于微创穿刺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9)分比(42±10)分,t=3.309,P=0.002]。结论神经内镜术在改善患者近期预后方面可能优于微创穿刺术,可尝试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正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一种病理性膨胀,主要发生于颅内动脉分叉部位~[1]。成人颅内动脉瘤的患病率为1%~5%,年破裂率为0~1%~[1-4]。在我国35~75岁的成年人中,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UIA)的总患病率高达7.0%~[5]。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是非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具  相似文献   
5.
6.
齐庆芬  毛明利  谢卫红   《护理与康复》2017,16(3):258-260
总结应用改良硬膜外导管连接装置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术后颅内感染的护理。主要护理措施是置管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置管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置管后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过度引流和逆行感染的发生,拔管后做好穿刺点的护理。3例放弃治疗,20例治愈出院,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时间(9.1±2.3)d,日脑脊液引流量(256.3±56.7)ml。发生引流不畅1例,重新置管后引流通畅;置管时出现一过性马尾神经刺激症状2例,将导管置向骶尾部后自行缓解;导管脱出1例,重新置管后引流通畅;拔管后出现脑脊液漏1例,缝合后治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3M伤口敷料在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中的固定导管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20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神经外科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的95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固定腰大池引流管所使用的材料不同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43)。观察组采用3M伤口敷料固定腰大池引流管,对照组采用自黏性伤口敷料固定腰大池引流管,比较两组引流时间、非计划拔管及局部压疮情况。结果观察组持续腰大池引流时间(9.5±2.4)d,对照组(9.7±2.2)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2.0%,低于对照组的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局部压疮发生率为5.8%,低于对照组的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颅内感染过程中,应用3M伤口敷料可减少非计划拔管及局部压疮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男,71岁,主诉因“右侧上肢活动不利伴言语不利2周”于2022年1月10日入院。入院查体:患者神志清楚,言语欠流利,左侧肢体肌力Ⅴ级,右侧上肢近端肌力Ⅲ级、远端肌力Ⅱ级,右侧下肢肌力Ⅳ级。完善头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图1),提示左侧分水岭脑梗死(CWI),于1月13日在局部麻醉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提示左侧颈内动脉C1段重度狭窄,狭窄率约95%(图2)。次日在局部麻醉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  相似文献   
9.
持续腰大池引流(continued lumbar cerebrospinal fluid drainage,CLCFD)是应用腰椎穿刺的方法向椎管蛛网膜下腔置入引流管以达到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引流的目的。自Vourch等在1960年首次提到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脑脊液漏以来,现已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的临床工作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与钻孔引流术比较,研究硬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高龄多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1例80岁以上单侧多分隔型CSDH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9例(钻孔组),采用硬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12例(硬通道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1周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血肿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钻孔组手术时间50~95 min,平均(78±14)min,硬通道组22~40 min,平均(29±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血肿清除率钻孔组92%~100%,平均(96%±3%),硬通道组90%~100%,平均(9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钻孔组无癫痫发作,硬通道组癫痫发作1例(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颅内占位性积气、脑实质损伤及颅内感染等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钻孔组无血肿复发,硬通道组复发3例(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高龄多分隔型CSDH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