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病因及急诊诊断方法,以提高其急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近十年来收治急性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患者276例资料,分析急诊诊断方法及结果,并将入院诊断与最后诊断对比.结果:48小时内参与B超检查阳性率50.61%(83/164),胃镜检查阳性率95.24%(100/105),血管造影100%(5/5).入院诊断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肿瘤、出血性胃炎、贲门黏膜撕裂、血管畸形和Dieulafoy病构成比分别为38.77%、45.65%、8.70%、6.52%、0.36%、0,而最后诊断分别为35.14%、34.78%、21.74%、2.54%、1.45%、4.35%;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3.20%、86.46%、20.00%、71.43%、25.00%、0,其中最高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最低是血管畸形和Dieulafoy病.结论:单凭病史作出急性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病因诊断可能存在一定误差,非创伤性B超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急诊胃镜及血管造影检查能作出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2.
<正> 自1975年至1982年用纤维胃镜对30例胃切除术后的随访结果。本组男26例,女4例,年龄27~62岁,平均44岁。术后至复查时间3个半月至22年,其中4~7年者15例。临床诊断溃疡复发22例,胃癌6例,胃炎2例。症状有上腹部疼痛,饱胀不通,消化不良、纳差、消瘦、乏力、贫血、恶心、呕吐或黑便。检查结果残胃炎17例,吻合口炎4例,边缘溃疡3例,缝线残留4例,癌肿2例。病理学检查与纤维胃镜所见一致者27例,符合率90%。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溃疡性结肠炎 (UC)的发病与免疫反应的异常有关。为探讨国人UC免疫调节功能及其在UC发病中的作用 ,我们采取双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方法 ,对不同病程、轻中度活动期直肠及直肠乙状结肠UC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测定。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 :病例均为省立医院门诊及病房的UC患者 ,共 36例。其中男 2 1例 ,女 15例 ,年龄 15~ 6 4岁 ,平均年龄 36岁。全部患者符合 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UC诊断标准。根据病变范围属直肠炎型 15例 ,直肠乙状结肠炎型 2 1例。根据…  相似文献   
4.
心理社会因素与大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描述合肥市大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病率,探讨心理社会因素与FD的关系。方法 对合肥市2所大学576名一-三年级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临床诊断。选取FD病人44名,同时选取同班级、性别比例相同的44人为对照,评定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特质焦虑等心理社会因素。结果 FD患病率为7.6%,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显性。生活事件应激程度、应对方式评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负性社会经历和特质焦虑评分病例组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FD在大学生中十分常见,负性社会经历和特质焦虑与FD呈统计学关联。  相似文献   
5.
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对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6年-1998年间9509例胃镜检查及2278例病理活检资料,结合手术记录。结果:有症状患者胃癌的检出率为6.77%(644/9509例),其中≥40岁者(9.97%)明显高于<40岁者(1.08%)(P<0.01)男性高于女性(P<0.01)。病理活检中胃癌的检出率达28.27%(644/2278例),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病理检出总的阳性率高达70.85%(1614/2278例),其中<40岁患者的阳性率为43.47%,而≥40岁者则高达75.86%(P<0.01)。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平均年龄均高于炎症组(P<0.01)。胃癌高发年龄为50-69岁之间,占68.2%。各病变中男性均多于女性,但40岁以前胃癌中女性多于男性(P<0.05)。胃体及贲门部位的恶性病变多于良性病变(P<0.01)。结论:40岁以上有症状者应常规行胃镜检查,尤其是50岁以上男性有癌前病变者以及胃体、贲门部位病变应常规行胃镜下病理活检,以及定理复查胃镜。  相似文献   
6.
大肠腺瘤摘除后5年复发率及随访间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探讨大肠腺瘤摘除后的复发率及随访间期。方法:107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大肠腺瘤者,在腺瘤摘除后第3年及第5年行全结肠镜随访;随机选择107例初次结肠镜检查正常者在第5年随访全结肠镜作为对照。结果:对照组60例接受随访者中,5年发现有小腺瘤或息肉(8.3%)。腺瘤组第3年72例接受随访者中,23例(31.9%)发现管状腺瘤或增生性息肉;第5年有76例患者接受随访,共发现25例37枚息肉(复发率32.9%;95%可信区间;22.1%-43.7%),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23例为状腺瘤,2例为增生性息肉,最大腺瘤直径为12mm。第5年时,原腺瘤数为1、2或2枚以上者的复发率分别为20.0%、38.9%和55.6%(P=0.024);原腺瘤直径≤5mm及>5mm者的复发率分别为23.4%和48.3%(P=0.025);复发率与患者的年龄及腺瘤位置关系不大。结论:多发性腺瘤患者及较大腺瘤者较易复发;腺瘤后5年内随访是安全的;对小的单发低度增生不良腺瘤患者及初次检查正常者,可延长随访间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单独应用奥曲肽(商品名:善宁)、三腔管或善宁联用三腔管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大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善宁25μg/h持续静滴72h,三腔管压迫止血或二者联用,通过胃管观察各组的止血效果。结果:止血总有效率在善宁、三腔管及联合治疗组分别为87.9%,83.3%和90.7%,3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即刻止血率在善宁与联合组分别为70.7%和76.75,2组也无明显差异(P>0.05),但明显优于三腔管组(P<0.01);再出血率在三腔管组拔管后达43.0%,联合组拔管后仅7.7%;善宁组不良反应极少,而三腔管和联合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及肝硬化并发症明显增多,结论:善宁可快速有效地控制食管胃底静澧张大出血,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明显优于单用三腔管,必要时二者可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减轻病人痛苦和有利于胃镜术的顺利完成,自1994年元月至1997年6月分别用地卡因、地卡因加阿托品和地卡因加聚环氧乙烯丙烷甘油醚(下称:消泡剂)作为口咽部局麻辅助用药,通过比较发现消泡剂具有明显的优点,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应用地卡...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溃疡样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食管下端的酸敏感性及病理性胃食管反流,对53例溃疡样型FD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食管的酸敏感性测定,其中47例FD和16例对照者又接受了24小时动态PH检测。结果显示67.9%溃疡样型FD患者酸刺激呈阳性,42.5%溃疡样型FD患者有病理性胃食管反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显示食管下端酸敏感性的增高和病理性和病理性胃食管反流可能是疼痛性FD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临床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primarysclerosingcholangitis,PS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少见疾病 ,以肝内、外胆管慢性炎症和纤维化为特征 ,病程缓慢、呈进行性。PSC常伴发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colitis,UC)。我们分析了我院 5年间门诊和病房诊治的UC患者 ,目的在于了解 :(1)PSC是否系UC患者碱性磷酸酶 (ALP)升高的主要原因 ;(2 )PSC合并UC的发病率 ;(3)PSC的临床特点。材料和方法选取我院 1995~ 1999年确诊为UC的门诊及住院患者412例。肝功能检查 :以UC确诊后半年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