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7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为了解长沙市动物饲养员、屠宰工人和宠物商贩等几种特殊人群弓形虫感染的情况。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弓形虫抗体。结果 检测88名特殊人群,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为3.41%。结论 长沙市动物饲养员、屠宰工人和宠物商贩几种特殊人群弓形虫感染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有必要加强对动物密切接触者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防护意思。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监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自1986年湖南省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后该病残存传染源消长规律及传播作用。方法:应用常规方法进行病原学、蚊媒和血清学纵向、横向监测以及流动人口监测,对薄弱环节采取适当的巩固措施。结果:在55个县(市)的横向监测中,末次检出微丝蚴阳性者系于1993年,蚊媒监测已有12年未查见人体幼丝虫感染蚊。血清学(IFAT)监测,平均人群抗体阳性率从1987年的13.15%至1996年降为1.06%,与非流行区人群水平相似。5个县(市)6个纵向监测点连续10-17年的观察结果,检获的11例残存微丝蚴血症者,有10例均在1-10年内阴转,另1例至14年未阴转。蚊媒监测,2个马来丝虫病监测点均未查见幼丝虫,4个班氏丝虫病监测点于第1-3年查见幼丝虫,其自然感染率为0.38%-1.98%,第4年以后均为阴性。结论:湖南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残存传染源逐年减少,丝虫病传播已被阻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湖南省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及广州管圆线虫病自然疫源地的分布情况。方法分别在野外、螺类养殖场、餐饮场所、自由市场等4类场所进行福寿螺、褐云玛瑙螺、蛞蝓等中间宿主的分布调查,应用"肺检查法"结合"组织匀浆法"进行广州管圆线虫感染调查。结果福寿螺在湘中以南广大地区分布广泛,局部地区存在广州管圆线虫病自然疫源地。结论湖南省局部地区是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自然疫源地,广州管圆线虫病对该省居民身体健康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湖南地区广州管圆线虫宿主及疫源地的分布。方法从野外、餐饮店、农贸市场等场所采集食用淡水螺、陆生螺、蛞蝓、虾、溪蟹、鱼和青蛙,用组织捣碎匀浆法及过筛沉淀法检查中间宿主、转续宿主体内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解剖检查野鼠心肺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结果7县(市、区)有5县(市、区)从野外捕获到福寿螺;3县从野外捕获中国圆田螺、中华圆田螺、方形环棱螺和蛞蝓,检查均未发现广州管圆线虫幼虫;7县(市、区)均未发现褐云玛瑙螺。6县(市)解剖褐家鼠、黄胸鼠、鼩鼱3种鼠,仅在1只褐家鼠的心脏和肺检获广州管圆线虫成虫8条。结论福寿螺在湖南南部地区分布广泛,首次证实湖南存在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  相似文献   
5.
发病不稳定地区疟疾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疟疾曾是严重危害湖南省人民健康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20世纪50年代,全省年疟疾发病率高达1560.4/万.经过50余年的防治,基本控制了疟疾的流行.余年的防治,基本控制了疟疾的流行。从1996年起疟疾年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本省感染的疟疾病例逐年减少,以输人性疟疾为主,分别占病例总数的6.51%和93.49%。由于多年来疟疾病人显著减少,临床医生接诊疟疾病人少,甚至从未见过疟疾现症病人,对其淡薄,警惕性不高,诊断意识不强,缺乏临床经验,特别是在临床症状不典型时易造成误诊及漏诊。本文收集2003年以来在省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门诊,经病原学确诊的疟疾现症病人中资料较完整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供临床医生诊治疟疾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湖南省丝虫病防治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采取典型调查的方法获取样本。通过查阅文献、档案、问卷调查、个别访谈进行调查。用直线回归法推导微丝蚴率与慢性丝虫病患病率、慢性丝虫病患病率与急性淋巴管/结炎(Adenolymphangitis,ADL)的关系。结果按不同的防治方案进行分期分析,反复查治时期、普服乙胺嗪药盐时期及丝虫病防治工作全期的成本一效果比分别为每降低1%微丝蚴率需投入经费(以人民币元计算)44.97、268.04和161.41万元,平均每100人微丝蚴率降低1%需投入25.14、136.70和、86.10元。每减少1例ADL发病的成本为17.78、267.27、93.16元,每减少1例晚期丝虫病人需要38.25、559.54、198.77元。结论湖南省以控制传染源为主导,采用普查普治和普服乙胺嗪药盐等技术方案防治丝虫病,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体现了一定的成本效果。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68岁,系广东省肇庆市中铁五局三处退休工人,现随家属住凤凰县腊尔山多西村。因发热、血便7d于2007年4月17日收入当地县人民医院住院。患者于7d前开始发热,伴排黑色便,每天2-3次,每次100~200ml。入院后检查:T39.9℃,P100次,R22次,BP14/8kPa。急性重病容,重度贫血貌。呼吸稍促.双肺闻及较多痰鸣音和少许湿性罗音。上腹部及左下腹部有中度压痛及轻度反跳痛,墨菲征(+),移动性浊音(+),大便隐血试验(+),HGB80g/L。诊断为失血性贫血。  相似文献   
8.
9.
湖南省消除丝虫病后的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达到消除丝虫病地区继续监测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择湖南省边远、贫困地区、防治监测中可能存在薄弱环节的地区和外来流动人口聚集区搜索残存传染源,对原微丝蚴血症者追踪观察并进行蚊媒监测。采用常规厚血膜双片法检查微丝蚴;个体解剖方法检查蚊媒感染幼丝虫情况。结果复查经治疗转阴20~26年后的原微丝蚴血症者611例和防治监测工作中存在薄弱环节地区血检13171人以及流动人口3631人,均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解剖致倦库蚊3050只,未检出幼丝虫感染蚊。结论湖南省消除丝虫病后的成果巩固,但全国和全球尚未消灭丝虫病,监测措施仍不能终止,其方法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稻田性皮炎暴发的病因及流行情况,为预防和控制该病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和体检调查村民接触疫水和临床表现;采集稻田的椎实螺用直接压片法分离尾蚴;采集村民养殖家鸭的新鲜粪便,分别用水洗沉淀法分离虫卵和毛蚴;解剖当地村民放养的家鸭,用在体肝脏灌注法收集吸虫成虫。结果调查3个乡镇4个行政村。共调查村民427人,有疫水接触史者299人,其中患病235人,罹患率为78.60%,男、女性差别无显著意义(x^2=0.0006。P〉0.05);各年龄组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2.345,P〉0.05).无疫水接触史者128人,均无感染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皮肤奇痒,伴有红色丘斑疹。稻田的椎实螺平均密度为258个/m^2,从椎实螺体内分离到吸虫尾蚴,自然感染率为81.23%(502/618)。结论村民下田劳动感染吸虫尾蚴引起的稻田性皮炎暴发;椎实螺是稻田性尾蚴皮炎的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