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头风汤治疗偏头痛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性、搏动性头痛。头痛局限于一侧或从一侧开始继而范围扩大,部分伴有前驱期先兆症状:如视野缺损、羞明、畏光、怕声,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等。患者中女性多见。其病缠绵,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笔者自2004年11月~2006年1月跟随陈克进导师采用自拟头风汤治疗  相似文献   
2.
合并脂肪肝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长期肝功能异常,是由于病毒复制致炎性反应持续存在、反复持久的病毒清除引起的肝脏损伤,还是因肝细胞脂肪变引起的肝脏损伤,至今尚缺乏CHB合并脂肪肝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相关标准.临床上依据症状、体征、血清生物化学及影像学结果,要明确其性质、作出正确判断也非常困难.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经肝活组织检查证实的CHB病例,以探讨肝活组织检查对CHB合并脂肪肝患者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扶正祛邪饮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重点观察HBeAg血清转换指标。[方法]将研究对象按患者意愿分为联合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替比夫定片,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前6个月给予扶正祛邪饮。两组替比夫定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项目有临床症状、肝功能、HBVDNA、HBeAg及HBeAg/抗-HBe血清转换。[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身比较,ALT、AST、TBil、HBeAg转阴、HBeAg/抗-HBe血清转换、HBVDNA转阴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之间比较,联合组在ALT水平、HBeAg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等早期应答方面要优于对照组(P0.05),但在治疗到12月时HBeAg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虽然高于单药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祛邪饮联合替比夫定片治疗CHB的早期疗效明显,肝功能恢复较快,且能促进HBeAg转阴和HB eAg/抗-HBe血清转换提前应答,可作为CHB治疗的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以头体位变化引发头晕目眩为主症的一类眩晕,多见于中老年人,主要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及颈椎退行性病变等导致脑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眩是眼花,晕是头晕。发作时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  相似文献   
5.
输入性疟疾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1例输人性疟疾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示间日疟带虫组(35例)仅存在轻度的肝损害,间日疟发作组(20例)及恶性疟组(6例)入院前误诊率分别为30%、3/6,同时二组分别有80%、4/6的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C反应蛋白均显著升高。间日疟发作组血小板减少程度与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r=-0.555,P〈0.05);恶性疟组有2例发生黑尿热,其中1例发生急性肾衰竭。血小板减少是疟疾发作的标志之一,恶性疟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医院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菌种分类及临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减少真菌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09年住院患者真菌培养阳性的菌种分类、标本种类、疾病种类、科室分布等。结果 4年间共检出侵袭性真菌1 945株,总的检出率为17.0%,2006-2009年真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4.6%、15.7%、16.8%和21.2%。真菌种类以念珠菌属为主,占92.4%,以白色念珠菌居多,占60.5%;丝状菌占7.6%。检出的1 945株真菌主要分离自痰、尿和大便标本。真菌感染患者主要来自呼吸科、心血管内科、传染科、神经内科和ICU等科室。结论侵袭性真菌的检出率逐年升高,白色念珠菌仍是医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非白色念珠菌和毛霉菌属引起的感染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组分绞股蓝总皂苷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造模4周后,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绞股蓝总皂苷组(200 mg.kg-1)及对照药秋水仙碱组(0.1 mg.kg-1),每组10只,灌胃用药2周后取材。观察检测以下指标:①末次体重、肝脾比值;②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测定;③肝功能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胺酰转肽酶(GGT)活性,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含量;④肝组织天狼星红染色及HE染色;⑤肝组织脂质过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模型组出现典型的肝纤维化病理改变,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组织Hyp含量、血清ALT,AST,GGT活性及TBiL,MDA含量显著升高,同时血清Alb含量、肝组织SOD活性、GSH含量、GSH-Px活性显著降低;较之模型组,绞股蓝总皂苷肝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秋水仙碱组效应相当。绞股蓝总皂苷组肝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同时能显著升高肝组织SOD,GSH-Px活性(P<0.05),降低MDA含量。结论:绞股蓝总皂苷对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肝脏星状细胞(HSC)的活化是肝纤维化过程的中心事件,减少静止的HSC转化为有活性的肌成纤维细胞最切合实际的方法是减少氧化应激,这是纤维化活化的一个重要的刺激因素,脂质过氧化(lipdk peroxid-ation,LPO)能通过不同的途径激活HSC及维持其活化性质,LPO产物不仅可直接刺激HSC使其活化,而且还可通过肝细胞、枯否细胞等旁分泌刺激HSC的活化。国内外研究亦表明抗LPO是抗肝损伤和抗肝纤维化作用的重要靶点之一,这些都将LPO和HSC的活化机制密切联系起来,现就近年来中医药通过这个途径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阿片类药物对肝癌患者血清中调节性T细胞表达变化的影响以及小半夏加茯苓汤的干预作用。[方法]收录肝癌患者68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并比较使用阿片类药物前后1周T细胞的表达变化;根据患者意愿于阿片类使用1周后开始给予小半夏加茯苓汤干预一周后观察T细胞的表达变化。[结果]肝细胞癌组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CD4^+T(CD3^+CD4^+)、抑制性T细胞CD8^+T(CD3^+CD8^+)、调节性T细胞(CD4^+CD25^+)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肝细胞癌组外周血中NK细胞(CD3-CD16^+CD56^+)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服用阿片组外周血中CD4^+T、CD8^+T、CD4^+CD25^+较肝癌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NK细胞较肝癌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中药干预组明显升高阿片组外周血中CD4^+T、CD8^+T、CD4^+CD25^+,明显降低NK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片类药物对肝癌患者血清中调节性T细胞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小半夏加茯苓颗粒能较好的缓解其抑制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浆Pentraxin 3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入组48例AP患者,含轻型急性胰腺炎(MAP)3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15例.在入院后第1、3、5天收集血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Pentraxin 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结果]入院第1天,AP患者Pentraxin 3即达到峰值(P<0.01),随后逐渐下降,其峰值早于CRP; SAP患者Pentraxin 3水平明显高于MAP患者(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在第1天Pentraxin 3与TNF-α、CRP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Pentraxin 3可能是一个较好的SAP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