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医药卫生   76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慢性放射性肠炎临床分析(附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慢性放射性肠炎的病理特征、临床表现、诊断及其治疗。方法 报道1例慢性放射性肠炎患者,并对其临床表现、诊治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和结论 慢性放射性肠炎足盆腔、腹腔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较少见。其治疗主要采取内科对症支持治疗,伴肠梗阻、肠瘘、肠道出血、肠穿孔及严重肠吸收不良等并发症时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及其与bcl-2和p53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surviv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p53和bcl-2表达的关系.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 p53和bcl-2基因在32例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 survivin基因在32例大肠癌组织中,20例表达阳性,占62.5%;survivin基因表达与肿瘤部位和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大肠癌组织中p53基因阳性和阴性表达者中survivin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8.9%(15/19)及38.5%(5/1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bcl-2基因表达阳性和阴性者中survivin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6%(12/17)和53.3%(8/15)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survivin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存在异常表达,与p53基因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它可能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Cronkhite-Canada综合征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ronkhite-Canada综合征(CCS)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其治疗。方法:对26例CCS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治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营养支持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可缓解症状。结论:CCS是一罕见的临床综合征,加强营养支持、采用糖皮质激素为主的内科治疗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症状,对于伴发肠梗阻、肠出血、高度怀疑息肉恶变仍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报道一例原发性结肠淋巴瘤,并结合有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及治疗加以复习,以期及早发现,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患者血浆中尿激酶型纤溶酶激活物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激活物(uPA)、尿激酶型纤溶酶激活物受体(uPAR)、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确诊的7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A级23例(A组),B级29例(B组),C级20例(C组)。6例健康志愿献血者为正常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血浆uPA、uPAR、PAI-1的变化。并同时检测血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 Ⅳ)、Ⅲ型前胶原(PC Ⅲ)、血浆白蛋白、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及其活动度改变。 结果 随着肝硬化的进展,血浆uPA、uPAR、PAI-1逐渐增加,HA、PC Ⅲ也明显增加。Child C组患者血浆uPA、uPAR、PAI-1水平(μg/L)分别为1.88±0.64、4.82±2.02和52.60±16.87,A组分别为1.36±0.43、3.03±1.48和24.09±7.14,B组分别为1.79±0.62、4.80±2.22和41.40±17.52,C组与A、B组比较,t值为2.81~7.38,P值均<0.01。A组血浆uPA与PC Ⅲ呈负相关(r=-0.4785,P<0.05);C组PAI-1与HA呈正相关(r=0.5447,P<0.01)。 结论 肝硬化晚期,虽然血浆uPA、PAI-1增加,但总的效应表现为uPA相对不足,肝基质纤维降解受抑制,血浆uPA、PAI-1与肝硬化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性地评价单用内镜下球囊扩张(EPBD)与联合内镜下括约肌切开(EST)治疗胆管结石的疗效对比。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和维普数据库(VIP),纳入所有符合条件的随机对照试验,利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9个研究,共848例患者,其中EPBD组432例,EST+EPBD组416例,Meta分析显示,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一次性取石成功率高于单用EPBD患者[MD=2.27,95%CI(1.15,4.49),P=0.02],且EST+EPBD组的取石时间也较单用EPBD短[MD=-1.04,95%CI(-2.00,-0.09),P=0.03]。但两者在总取石成功率[OR=1.42,95%CI(0.80,2.51),P=0.23]、机械碎石率[MD=0.76,95%CI(0.47,1.21),P=0.25]、并发症[MD=0.90,95%CI(0.60,1.35),P=0.60]方面是相似的。结论内镜下治疗胆总管结石时,EST+EPBD术可以缩短取碎石时间和提高一次性取石成功率,其总取石成功率、机械碎石率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单用EPBD相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肝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在原发性肝癌细胞、癌旁肝细胞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的2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手术切除和(或)肝穿刺所取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癌及癌旁组织IDO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IDO在原发性肝癌细胞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相对较低,在癌旁肝硬变细胞中表达明显增高(P〈0.01)。IDO表达强度与患者的年龄、性别、TNM分期无关(P〉0.05);与患者大体病理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浸润型IDO表达强度较块状型明显增高(P〈0.05);有血管浸润及癌栓形成患者IDO也呈高表达状态(P〈0.05);IDO的表达还与病理组织学分化情况相关,低分化肿瘤组织IDO的表达强度明显增高(P〈0.05)。结论:IDO的表达与肝细胞癌恶性有一定的相关,故IDO拟可以作肝癌预后差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抗-e是较为罕见的Rh血型抗体,多由反复输血或妊娠诱发,机体再次受到同种异型抗原刺激时,将出现免疫回忆反应,导致输血相关性溶血。现报道1例抗-e引发的输血相关性溶血,并复习有关文献。  相似文献   
9.
10.
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可转化纤溶酶原为纤溶酶,活化MMPs,从而降解多种细胞外基质成分。PAI-1抑制uPA作用,TIMP-1抑制MMPs对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作用。我们测定理.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蛋白表达以及u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在不同肝纤维化分级中的变化,旨在了解肝纤维化发展过程中肝星状细胞活化、基质金属蛋白酶系统蛋白表达以及纤溶酶原活化系统变化,为临床治疗肝硬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