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3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塞利洛尔(celiprolol,简称CEL)是一种具有选择性β_2受体激动活性的较长效高选择性的β_1受体阻滞剂。本文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试验比较了CEL与普萘洛尔(简称PRO)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效果和安全性。来自13个中心的140例慢性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病人参加了本研究。所有病人在2周的安慰剂治疗后,随机分为CEL组(67例)和PRO组(73例),治疗时间均为6周。CEL组和PRO组在头2周分别给予200 mg每日1次和40 mg每日2次。若给药2周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含碘食物对Graves病患者摄取^99mTc与^131I的影响。方法 选择曾食含碘食物的Graves病患者20例,在禁食含碘食物前后分两次进行摄^131I试验与甲状腺^99mTc显像.前者测定3、24h摄^131I率,后者计算摄锝指数(TI)及估算甲状腺质量(TW)。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例患者禁止含碘食物前后的摄^131I率显著不同,所有患者禁食含碘食物后3和24h摄^131I率均显著增高。TI2例未变、2例增高、16例降低;TM18例减小、2例增大。较未禁食含碘食物的首次检测,两者均有显著性变化。结论 含碘食物对甲状腺摄取Na^99mTcO4的影响与Na^131I显著不同,含碘食物100%减低甲状腺^131I的摄取而90%锝摄取增高。  相似文献   
4.
5.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5岁,右中上腹疼痛18 d、加重1 d入院。腹痛无明显诱因,开始程度较轻,发作性隐痛,每次持续数分钟,可自行缓解。入院前1 d凌晨右上腹疼痛突然加剧,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有大汗、畏寒、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与胆汁混合物,约250ml。既往无其他病史。入院时查体:体温36.4 ℃,脉搏8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21/13 kPa。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临床生化检验结果自动审核系统,通过审核流程的标准化与智能化改造,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升检验科工作人员效率及满意度。方法 依据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CNAS)ISO15189指导原则,美国病理学会( CAP)核查表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 CLSI)AUTO15及 WS/T616-2018等检验行业标准中有关自动审核的条款要求,依托西门子中间体管理软件 Centralink为核心,联合实验室信息系统( LIS),医院信息系统( HIS)搭建自动审核平台。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设置 7大类别规则,包含有:临床信息判断规则( CS)、标本状态判断规则( SS)、室内质控判断规则 (QS)、仪器状态判断规则 (IS)、范围判断规则 (NS)、差异判断规则 (DS)及逻辑关系判断规则 (LS),覆盖分析前、中、后全过程要素,分析自动审核前后质量指标的变化。结果 统计同期人工审核、自动审核期数据,报告差错率由 0.002 5%降至 0%,在工作量增长 54.3%,未增加人力的情况下,样本周转时间(TAT)由 98 min缩短至 80 min,减少 22.5%。结论 自动审核系统可实现检验报告审核的标准化和智能化,优化了整个检验科的工作流程,提升了实验室效率,缩短 TAT,减少员工工作量,提高员工及病患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术后首次131I治疗后影响辐射剂量率降低的相关因素,并预估其住院隔离时间。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11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住院并首次行131I治疗的PTC患者167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124例,年龄(37.14± 12.00)岁。将所有患者按治疗剂量分为高剂量组(63例)和低剂量组(104例),于治疗后24、48、72、96 h时测量距离患者1 m处的辐射剂量率,将治疗后患者体内滞留131I活度为400 MBq时的时间点定为出院时间。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辐射剂量率降低的相关因素。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或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PTC患者首次行131I治疗后的辐射剂量率随时间推移迅速下降,高剂量组治疗后的24、48 h辐射剂量率[(70.62±34.45)、15.64 μSv/h]明显高于低剂量组[(11.27±5.13)、2.03 μSv/h],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581、-7.952,均P <0.01)。81.0%(51/63)和90.5%(57/63)的高剂量组患者分别可在治疗48 h和72 h后出院,99%(103/104)的低剂量组患者可在治疗24 h后出院。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131I剂量和2 h摄碘率对高剂量组24 h辐射剂量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9.23,复相关系数R2=0.212,P<0.01),高剂量组24 h辐射剂量率与2 h摄碘率和131I剂量呈正相关;性别、24 h摄碘率和残甲法3对高剂量组48 h辐射剂量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34.45,复相关系数R2=0.622,P<0.01),48 h辐射剂量率与24 h摄碘率和残留甲状腺体积呈正相关,与性别呈负相关;131I剂量和24 h饮水量对低剂量组24 h辐射剂量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12.76,复相关系数R2=0.186 ,P<0.01),低剂量组24 h辐射剂量率与131I剂量呈正相关,与24 h饮水量呈负相关。结论 PTC术后患者首次131I治疗24 h后,影响其辐射剂量率降低的主要因素是服用131I的剂量,而48 h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24 h甲状腺摄碘率、残留甲状腺体积和性别。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 d和2 d左右。  相似文献   
8.
用电穿孔方法结合化疗药物治疗肿瘤,给予相对较少剂量的化疗药物就能杀死肿瘤细胞,这两者的结合称为电化学疗法(ECT),其优势是疗效提高、同时毒性降低。ECT在细胞实验、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电穿孔治疗仪的研发和应用加快了这种治疗方法的进步。研究者们还探索高强度电场的陡脉冲使肿瘤细胞发生不可逆的穿孔从而导致肿瘤细胞死亡的现象,并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在2 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水平变化,sdLDL 与T2DM 及 脂类的相关性。方法 将543 例T2DM 患者及836 例健康体检人群纳入研究对象,比较T2DM 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 sdLDL 及其他血脂组分水平差异;分析不同年龄组T2DM 血清sdLDL 水平变化;分析sdLDL 与T2DM 的相关性。结 果 T2DM 组sdLDL 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 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 意义(Z=4.76, 3.25, 3.42, 4.11, 2.11, 2.05, 均P<0.05)。T2DM 组中,40~60 岁,60 岁以上sdLDL 水平高于20~40 岁,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1, 2.62, 均P<0.05),40~60 岁sdLDL水平与60 岁以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25, P>0.05)。T2DM 组sdLDL 水平与TC,TG,LDL-C,载脂蛋白B(ApoB) 呈正相关(r=0.268,0.413,0.112,0.100, 均P<0.05)。sdLDL 水平与T2DM 的发生密切相关(OR=2.460,95%CI=1.809~3.346,P<0.05)。结论 T2DM 患者 sdLDL 水平显著升高,sdLDL 与T2DM 的发生密切相关,是T2DM 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区域淋巴结微小转移对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治术后常规病理诊断转移区域淋巴结中微小转移的发生规律,研究微小转移对临床分期、生存率等的影响。方法经根治术后常规病理证实为T1~T4N0~N1M0期NSCLC 107例,用广谱抗细胞角蛋白抗体AE1/AE3行Envision~(TM)二步法检测,并设阴性、阳性及空白对照。结果判断标准为≥1个细胞的细胞膜或细胞浆出现棕黄色为染色阳性,且细胞形态有恶性特征,即为区域淋巴结微小转移。设肺门淋巴结有微小转移灶可调整分期为pCK-N1期,纵隔淋巴结则为pCK-N2期。分析微小转移病例的中位生存期和1、3、5年生存率及其与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NSCLC中微小转移阳性率为29.9%,其中p-Ⅰ、p-Ⅱ、p-Ⅲ期的分别为27%(21/78)、30%(7/23)、67%(4/6)。病理分期的分层分析显示,非微小转移病例1、3、5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较微小转移组明显延长。将p-Ⅰ~Ⅱ期病例发生纵隔淋巴结微小转移的调整为pCK-ⅢA期,与无微小转移的p-Ⅰ~Ⅱ期病例1、3、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比较显著下降。将p-ⅠB期肺门淋巴结微小转移者调整为pCK-ⅡB期,与无微小转移的p-ⅠB期生存率比较也有明显减低趋势。将pCK-ⅢA期与p-Ⅲ期、pCK-ⅡB期与无微小转移的p-ⅡB期的长期生存比较无差异。结论NSCLC淋巴结微小转移可能随病情进展检出率增加,淋巴结微小转移是影响长期生存的不利因素,提示pCK-N1可能会等同于p-N1,pCK-N2可能会等同于p-N2,对现有的UICC分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