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0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0-09~2003-03住院236例,其中男150例,女86例.合并高血压90例,合并糖尿病35例.据其ECG表现分组,A组:有ST段动态改变者138例;B组:ST段持续改变者98例;C组:T波动态改变者96例;D组:T波持续改变者88例.  相似文献   
2.
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研究概况楚英杰,李牧蔚综述孙济川审校(西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西安710004)70年代中期,随着导管技术、超声医学和核医学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不断进步,有学者注意到:相当一部分心脏病病人,心功能已有明显减退,却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延续性健康管理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PCI)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98例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管理组150例,实施延续性健康管理1年;对照组148例,给予常规出院健康指导。结果管理组出院6、12个月血压、血糖、血脂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延续性健康管理可提高PCI术后患者遵医依从性,减少危险因素、降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是预激综合征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可引起快速、甚至是极速的心室反应 ,进而可能触发心室颤动 ,引发猝死。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至今尚未阐明。波锋碰撞 (wavefrontcollision)原是一个电化学概念 ,晚近 ,有人用其解释预激综合征患者心房颤动触发和维持的机制。本文就此作一介绍。一、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的一般特点预激综合征患者的心房颤动发生率约为11 %~39 % [1],明显高于正常人群0.5 %~2 %的发生率。显性预激比隐性预激、多旁道比单旁道心房颤动的发生率高。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与患…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局部射血分数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5 6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的结果分为冠心病组(38例 )和非冠心病组 (18例 )两组 ;门控心血池显像获得局部射血分数 (REF)。结果 REF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87%、83%、92 %和 75 % ,用于诊断心肌梗死和非心肌梗死冠心病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有明显差异。结论  (1)REF对CHD尤其是心肌梗死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单纯用于诊断以及疗效观察时 ,可替代冠脉造影。 (2 )REF结果阳性时 ,应注意与心肌病鉴别 ;阴性结果时 ,应结合其它资料做出冠心病排除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心动过缓伴ST段压低的现象进行讨论,评估其在病窦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1例患者行窦房结功能评估、踏车试验、冠状动脉造影和药物试验。结果:26例完成全部研究,其中,11例判定为病窦综合征,15例窦房结功能正常。两组踏车试验中均有部分患者出现心率反应不良,其冠状动脉造影特征为病变均涉及右冠和/或回旋支,而心率反应正常者多为单纯前降支病变;后者进入药物试验,均观察到慢频率依赖性sT段压低。结论:心动过缓与ST段压低可互为因果,并对窦房结功能是否可逆、病因是否属缺血性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冠状窦阻塞对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 健康家犬1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7只和对照组7只.开胸,应用无损伤滑线从心外膜在最接近冠状窦口处结扎阻塞冠状窦,阻塞2 h后对心脏标本进行组织学电镜及光镜观察;于阻塞后1 h和2 h时分别取静脉血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含量.对照组不对冠状窦进行结扎.结果 电镜可见肌原纤维间水肿,部分肌原纤维溶解,肌纤维膜破损,线粒体水肿,核周空泡水肿.组织学光镜可见心肌细胞萎缩,间质血管充血、出血,心肌间质水肿;心肌肌钙蛋白I在实验组和对照组阻塞前和阻塞后1 h、2 h未见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 冠状窦阻塞损伤心肌细胞,导致心肌细胞萎缩;对心脏结构造成显著影响.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ronary vein sinus occlusion to cardiomyocytes. Methods Fourteen healthy dogs grouped into the experiment and the contrast randomly, each group had 7 dogs. All dogs received chest open operation. Scatheless slide wire was used to ligate coronary vein sinus at where nearest the orifce of coronary vein sinus from epicardium. Cardiac histology was investigated from electron macroscope and optical macroscope 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2hours after the ligation. To test the vein blood cTnI concentration after 1 hour and 2 hours ligation. In the contrast group, coronary vein sinus was not ligated. Results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myofibril interstitiual edema, part of myofibril dissolved, myolemma of myocardial disrepaired, mitochondre edema and edemaarround nucleolus were observed from electron macroscope. Atrophy of myocardium,hyperemia and hemorrhage in interstistial vascular and myocardial interstitiual edema were observed from optical macroscope;cTnI did not have significent changes between it before ligation and 1 hour after ligation and 2 hours after ligation( all P > 0.05 ) both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and in the contrast group. Conclusions Coronary vein sinus occlusion damaged cardiomyocytes,lead to atrophy of cardiomyocytes and finally result to significent effect to cardiac configuration.  相似文献   
9.
上腔静脉(SVC)是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最常见的非肺静脉触发灶之一。为减少消融后房颤的复发,SVC隔离(SVCI)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起源于SVC的房颤患者。房颤射频消融治疗SVC病灶有两种主要方法,传统方法是只有在明确起源于SVC的房颤,才行SVCI。另一种方法是经验性行SVCI,在常规行环肺静脉隔离后,常规预防性行SVCI。由于行SVCI存在潜在并发症,如SVC狭窄、窦房结损伤和膈神经损伤等,以及既往研究提示传统方法具有良好房颤控制成功率,两种方法的优劣一直存在争议。理论上,在不增加并发症前提下,SVCI可以进一步降低房颤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