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肌桥亦称壁冠状动脉,是指冠状动脉某一段或其分支的某一段走行于心肌纤维中,被形似桥的心肌纤维所挤压,该心肌纤维束称为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ing)。该段冠状动脉于心脏收缩期受心肌桥不同程度压迫,产生短暂的、间歇的狭窄,甚至管腔闭塞,导致心肌缺血,但大多可于舒张期恢复。笔者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心肌桥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人昼夜血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人昼夜血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68例原发性高血压Ⅰ期和Ⅱ期病人,按照血压昼夜变化分为杓型组。比较两组病人24小时动态血压及尿微量蛋白、空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直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结果:非杓型组左心室重量和平均24小时动态血压、夜间收缩压、睡眠时最低舒张压,与杓型组比较有显性差异。结论 非杓型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靶器官损害程度较杓型组病人更为明  相似文献   
3.
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血脂异常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基本病变,在此基础上的动脉内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首要原因。他汀类药物调节血脂和减少血栓形成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黄芪抑制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2,自引:6,他引:36  
目的:观察黄芪抑制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后再通的方法,复制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动物模型,对心肌缺血-再灌注、黄芪治疗、心肌缺血、假手术等不同情况下心肌梗死面积(TTC法)、心肌细胞DNA电就凋亡细胞的形态(TUNEL法,电镜)进行了观察。结果:再灌注组和黄芪治疗组的梗死面积小于单纯缺血组;DNA电泳发现再灌注组呈凋亡的典型表现,单纯缺血组表现为细胞坏死,黄芪治疗组梯形条带中DNA含量较心肌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少;TUNEL染色发现缺血组有散在阳性细胞,再灌注组有大量的阳性标记,且积聚成团,黄芪治疗组再灌注组明显减少;电镜观察发现再灌注组线粒体等细胞亚结构损伤严重,而黄芪治疗组则明显减轻。结论:缺血-再灌注可引起心肌细胞的凋亡,黄芪确实可抑制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无Q波型心肌梗死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老年人无Q波心肌梗死在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近期和远期预后方面,均与Q波心肌梗死有重要区别,其再梗死率,梗死 后心绞痛发生率及长期死亡率均甚高,治疗很复杂。近年来由于临床重视,检测技术的普及和完善,早期溶栓疗法的应用使非Q波 心肌梗死的诊断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本文就老年人无Q波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临床特点.预后和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心肌缺血损伤后心肌细胞的丢失、瘢痕的形成和心室的重构是引起心功能日益恶化,最终导致心力衰竭,乃至死亡的主要原因。要治疗大面积心肌损伤心脏需要外来的帮助——移植外源或自体细胞来代替受损心肌细胞。用于修复坏死心肌的细胞供体种类繁多,如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骨骼肌卫星细胞和胚胎心肌细胞等,但这些细胞均没能在结构和功能上与存活心肌细胞整合为一体,从而使重新形成健康心肌的尝试终告失败。  相似文献   
7.
宋静华  赵炳让  梁爽霖 《天津医药》2003,31(8):551-552,F003
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是人体内重要的神经内分泌系统 ,是一种存在于多种组织中的生物活性物质。RAS重要的活性肽是在肾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作用下生成的血管紧张素II(AngII)。全身及组织生成的AngII以自分泌、旁分泌及内分泌的形式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并参与某些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近年研究发现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时 ,RAS尤其是心脏组织的RAS被激活 ,AngII产生增多 ,AngII直接参与并介导了ACS的病理生理过程。了解RAS在ACS的发生及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从分子水平了解其机制对于认识和控制ACS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川芎嗪(TMP)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大鼠颈动脉血管内膜损伤可引起VSMC增殖、血管增厚为实验模型。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Ⅰ型胶原、Ⅳ型胶原组织化学检测,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FGF)、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Bcl-2、Pax、C—myc原位杂交检测及TUNEL染色。结果内皮损伤后VSMC增殖,血管管腔面积减少;低剂量TMP治疗组有轻度抑制VSMC增殖的作用,使管腔面积有所增加;TMP高剂量抑制作用明显增强。高剂量TMP组和假手术组PCNA、Ⅳ胶原、PDGF的表达低于模型组;TMP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差异。高、低剂量TMP组和假手术组的Ⅰ型胶原、FGF、Bcl-2、c—myc和TUNEL的表达低于模型组。高、低剂量TMP组和假手术组的Bax表达高于模型组。结论TMP能抑制平滑肌细胞Ⅰ型胶原、Ⅳ型胶原、FGF、PDGF表达;影响Bcl-2、c—myc、Bax基因表达,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达到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川芎嗪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川芎嗪(TMP)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大鼠颈动脉血管内膜损伤可引起VSMC增殖、血管增厚为实验模型。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Ⅰ型胶原、Ⅳ型胶原组织化学检测,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FGF)、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Bcl-2、Pax、C—myc原位杂交检测及TUNEL染色。结果内皮损伤后VSMC增殖,血管管腔面积减少;低剂量TMP治疗组有轻度抑制VSMC增殖的作用,使管腔面积有所增加;TMP高剂量抑制作用明显增强。高剂量TMP组和假手术组PCNA、Ⅳ胶原、PDGF的表达低于模型组;TMP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差异。高、低剂量TMP组和假手术组的Ⅰ型胶原、FGF、Bcl-2、c—myc和TUNEL的表达低于模型组。高、低剂量TMP组和假手术组的Bax表达高于模型组。结论TMP能抑制平滑肌细胞Ⅰ型胶原、Ⅳ型胶原、FGF、PDGF表达;影响Bcl-2、c—myc、Bax基因表达,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达到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性别对心电图运动试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电图运动试验对不同性别人群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对60例男性与80例女性运动试验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男性运动试验敏感性为75%,女性为100%,二者有明显差异(P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