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宗方  柏战 《心脏杂志》2017,29(3):325-328
目的 研究不同血压水平与冠脉病变及临床事件之间的关系。 方法 收集我科行冠脉造影患者276例。根据患者血压状况分为血压正常组(82例),高血压Ⅰ级组(58例),高血压Ⅱ级组(65例),高血压Ⅲ级组(71例)。收集临床资料,冠脉评分采用改良的Gensini评分,分析各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结果 各组冠脉病变程度构成比不同,血压正常组重度病变比例最低,高血压Ⅲ级组重度病变比例最高(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糖尿病、高血压均为Gensini评分的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保护因素;随着血压的升高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 结论 随着血压的升高,冠脉病变程度加重,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2.
1病例简介 患者,男,59岁,因"突发胸闷、胸痛近2h,黑蒙1次"于2010-11-20急诊入院。患者于2010-11-20 9:00左右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胸闷、心前区疼痛、大汗淋漓、头晕伴黒朦1次于10:20到我院急诊就诊,心率55次/min,血压112/72mmHg,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主动固定螺旋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中的应用。方法将98例因房室传导阻滞需要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主动固定螺旋电极行右室流出道室间隔部起搏术简称主动电极组,应用被动固定电极行右室心尖部起搏术简称被动电极组,记录两组术中及术后的各项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主动电极组电极操作曝光时间长于被动电极组;主动电极植入后即刻可以达到理想的起搏阈值,但比被动电极组要高;主动电极组导线阻抗比被动电极组小;两组的感知阈值无明显差别;主动电极组起搏QRS波时限明显短于被动电极组。随访1个月时,两组的起搏阈值无明显差异。术后主动电极组2例出现电极脱位、被动电极组未出现导线脱位。结论主动固定螺旋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中是可行的、安全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置入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系统评价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系统搜索数据库中关于替罗非班在STEMI患者中的随机对照试验,其中每位STEMI患者均接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二重抗血小板治疗以及随后的PCI治疗.应用RevMan 5.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结果 筛选出4个随机对照试验为合格试验,其中811例入选替罗非班组和813例入选对照组.在应用PCI治疗STEMI之前常规使用替罗非班组30天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下降(RR=0.63,95% CI为0.44~0.90,P=0.001),未显著降低非致死性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RR=0.67,95% CI为0.34~1.31,P=0.24),全因死亡率下降(RR =0.61,95%CI为0.35~1.05,P=0.007),且没有显著增加严重出血发生率(RR=1.21,95%CI为0.67 ~2.16,P=0.53).结论 在急性STEMI患者接受直接PCI时,常规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可减少30天MACE发生率,而并不增加严重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维电磁导管定位系统(CARTO)指导下3种常见房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导管消融临床的疗效及电生理特征。方法:2008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行CARTO指导下导管消融治疗的166例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应用和电生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166例房性心律失常患者,其中32例为房性心动过速,26例心房扑动,108例心房颤动(阵发性心房颤动78例、持续性房颤30例);②消融及随访结果:共计162例即刻消融成功,4例失败(房速3例、房扑1例),总成功率为97.6%;随访6—60个月,复发30例,其中房速、房扑各2例,均再次消融成功;心房颤动复发2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14例、持续性心房颤动10例),再次消融后8例成功,二次房颤消融成功率为85%;均未出现心包填塞、心房食管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CARTO三维标测下导管消融治疗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房性心律失常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正>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而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着共同的病理基础和危险因素[1],因此,近年来颈动脉的超声检查被许多学者所关注。本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并对照同期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从而探讨颈动脉IMT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预测能力。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俊  柏战  李际瞻  杨颖 《疑难病杂志》2010,9(10):755-756
目的比较房室顺序生理性与非生理性心脏起搏治疗老年缓慢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2年1月—2009年12月为老年缓慢心律失常患者植入房室顺序生理性心脏起搏器30例,其中DDD 7例,DDDR 23例。同期40例患者接受非生理性心室按需起搏(VVI)。术后随访6~24个月,术前、术后超声法测定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NYHA分级法评定心功能。记录术后症状改善率、起搏器综合征(PMS)、房颤、栓塞发生率、心力衰竭及死亡等情况。结果房室顺序生理性心脏起搏显著改善症状、提高心功能和减少房颤发生率,但在减少PMS、栓塞、死亡发生率方面和非生理性心室按需起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缓慢心律失常患者多数合并心功能减退,为保护心功能,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应尽可能采用房室顺序生理性心脏起搏。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27岁.因"阵发性心悸10余年,加重2年"人院.发作时心电图(图略)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需静脉应用异搏定才能终止.查体:神清,血压12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啰音.心率75次/分,心界不大,心律整齐,无明显杂音.双下肢无水肿.患者在局部麻醉下穿刺左锁骨下静脉送人导引钢丝时,见导引钢丝走行于脊柱左侧,继续推送导引钢丝,经冠状静脉窦走行向右侧进人右房及下腔静脉(图略)示:根据导引钢丝走行特点及穿刺针回流血特点判断患者合并永存左上腔静畸形(PISVC ),决定经左上腔逆行置人冠状静脉窦(CS)标测电极,并穿刺右股静脉置人HIS束及右室心尖部标测电极.  相似文献   
9.
10.
柏战  杨颖  陈满新  李俊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2):2248-2249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现已成为诊断、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其穿刺途径常规经股动脉,股动脉粗大,人路快,成功率较高,但不良反应较多。1989年Campeau首次以桡动脉为人路进行CAG以来,目前经桡动脉介入诊疗(TRI)已逐渐在临床推广应用。我院心内科在积累了多年经股动脉途径冠心病介入治疗经验的基础上,于2007年5月以来开展了58例经桡动脉途径和87例经股动脉途径的冠脉介入诊疗术。本研究就两种途径的手术方法、手术结果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作一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