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当前手术不可能彻底治愈恶性胶质瘤,因此辅助治疗就非常重要,目前最为成熟、应用最多的是放疗和化疗,化疗和放疗的本质是造成DNA的损伤,导致细胞死亡或凋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然而,一方面,任何细胞在DNA遭受损伤后都会启动一定的修复机制,使细胞免于死亡;另一方面,不同的细胞其DNA修复的能力存在着差异,正常细胞DNA修复能力略强于肿瘤细胞。DNA修复靶向治疗的实质是扩大这种DNA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留守儿童、流动儿童与城乡儿童行为问题的差异,为其干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广西8所农村小学和3所城郊结合部小学3~6年级学生2499人,采用自编问卷和Rutter儿童行为问卷(教师版)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儿童行为问题阳性率18.29%,"N行为""A行为""M行为",男童行为问题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女童(χ2=41.468,P0.05),男女儿童均以"N行为"为主。农村非留守组儿童行为问题阳性率最低(9.55%),且与农村留守组(18.45%)、城市流动组(22.82%)、城市非流动组(24.58%)差异显著(χ2=16.012,40.654,72.451;P0.001)。结论农村非留守儿童行为问题低于留守儿童,城市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行为问题差异不显著;男童行为问题明显高于女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以及对分化抑制因子2(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 2,Id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应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亚低温组给予低温处理[肛温(33±1)℃,鼓膜温度(31±1)℃].分别在缺血再灌注6、12、24和72 h时采用改良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检测梗死体积,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缺血皮质Id2表达水平.结果 缺血再灌注6、12、24和72 h时,亚低温组mNSS评分均显著高于常温组,梗死体积均显著小于常温组(P均<0.001).蛋白质印迹分析显示,亚低温组脑缺血再灌注6、12、24和72 h时缺血皮质Id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常温组(P均<0.05).结论 亚低温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缺损和缩小梗死体积,其机制可能与下调Id2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适合于居住在农村的脑瘫患儿的实用家庭康复模式。方法以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理论框架为基础,通过家长集中培训、专业技术人员人户指导和电话回访三种形式,指导家长在家庭对50例农村脑瘫患儿进行为期1年的家庭康复。结果50例患儿的运动能力有明显改善,生活自理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康复总有效率达88%。结论以ICF理论框架为基础的农村脑瘫患儿家庭康复模式,能让家长日常工作与患儿康复训练两不误,家长依从性高,患儿的康复训练能得到长期坚持,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以ICF 理论框架为基础的小儿脑瘫社区家庭康复评估的理论架构与方法。方法根据ICF 理论框架,综合多种评估工具和自编工作量表,开发评估系统。对50 例农村小儿脑瘫患儿进行社区家庭康复1 年。结果和结论ICF理论框架为小儿脑瘫社区家庭康复评估提供良好的架构,为评估工具的建立与体系化提供了参考依据;根据评估结果所制定的康复计划依从性较好,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7.
ClC-2是一种电压门控氯通道,在稳定细胞膜电位、调节细胞兴奋性方面有重要意义。但其在癫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仍不清楚。本研究就ClC-2的各项研究进展,包括ClC-2的结构与功能、ClC-2在癫动物模型中的改变以及在癫患者中ClC-2基因表达异常与癫发病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谷氨酸转运体和γ-氨基丁酸转运体在脑缺血模型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在体内缺血、体外缺氧2种模型中利用免疫荧光、Westen-blot、RT-PCR等技术定性定量的检测主要的谷氨酸转运体-1(EAAC-1)和γ-氨基丁酸转运体-1(GAT-1)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和缺氧条件下培养的原代神经元中均发现,EAAC1表达下降,GAT1表达上升.结论 在脑缺血缺氧状态下EAAC1表达下降,GAT1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小鼠控制性脑皮质撞击模型,并对损伤程度进行分级,为探索小鼠颅脑创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方法创造条件。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24只,分为4组(实验组3组,对照组1组),每组随机分配6只动物,应用PinPointTMPCI3000精细颅脑撞击仪,设定不同的打击参数,精确撞击小鼠脑皮质。其中,实验组打击深度分别为0.5mm、1.0mm、1.5mm;打击时间均为80ms;打击速度均为1.5m/s。对照组只开骨窗,不打击脑皮质。致伤后观察小鼠意识和神经反射的抑制时间。伤后24h处死小鼠,取脑组织行HE染色,Fluoro-JadeB组织荧光染色。观察小鼠脑组织损伤侧海马CA3区退变神经元数目的变化。结果小鼠的脑损伤程度和打击强度相关;打击深度为0.5mm时模拟轻度颅脑损伤;打击深度为1.0mm时模拟中度颅脑损伤;打击深度为1.5mm时模拟重度颅脑损伤。结论应用PinPointTMPCI3000精细颅脑撞击仪成功创建出小鼠控制性脑皮质撞击模型,并且给予轻度、中度、重度损伤分级,为进一步研究颅脑创伤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方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流动儿童孤独感、自我接纳及行为问题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探讨适宜的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广西南宁市城郊结合部3所小学的全部在校流动儿童573人为流动组,同校的其他儿童1 580人为对照组,采用自编儿童一般情况调查表、儿童孤独量表(CLS)、自我接纳问卷(SAQ)与Rutter儿童行为问卷(教师版)(BRSC)进行心理测评.结果 流动儿童的孤独感阳性率为12.31%,行为问题阳性率为21.9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自我接纳和自我评价2因子均分[(19.18 ±5.097)、(20.14 ±4.173)分]均低于对照组[(20.01 ±4.891、20.74±3.968)分](P<0.05);行为问题阳性率男童(29.52%)高于女童(11.62%)(x2=26.081,P <0.01),高年级组(30.0%)高于低年级组(19.13%)和中年级组(17.0%)(X2=10.885,P<0.01);相关分析显示,CLS总分与SAQ总分、自我接纳因子、自我评价因子均分均呈负相关关系(r=-0.559、-0.456、-0.40,P<0.01),与Rutter总分、Rutter问卷中的神经症行为均分呈正相关(r=0.128、0.136,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好朋友、自觉可爱程度是其孤独感的影响因素(OR=0.239、0.289);性别、自觉可爱程度是其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OR =0.315、0.291).结论 流动儿童的自我接纳、自我评价程度较低,其中男童和高年级儿童的行为问题较多,儿童的孤独感与其自我接纳程度呈负相关、与行为问题呈正相关,有无好朋友和自觉可爱程度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