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2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 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发育不全(arrhylmogcnicright ventricular dysplasia,简称ARVD),属少见的原因不明的右心室心肌病,临床诊断困难。在非缺血性心脏的慢性反复发作的右室源性室性心动过速中,ARVD占45%,多为折返机制引起,可致猝死。本文报道1例经维超声心动图等诊断的ARVD。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用分析基因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olymorphisms,RFLPs)技术,检测到中国人载脂蛋白AI(Apolipoprotein AI。Apo AI)基因3′端存一PstI多态位点,并发现该多态位点与低高密度脂蛋白(HDL)血症及冠心病有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盐酸喹那普利 (QuinaprilHydrochloride)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全国 6家医院参加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组间对照研究。结果  11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治疗 8周后 ,总有效率达 85 84% ,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盐酸喹那普利副反应较轻 ,对肾脏、肝脏、造血系统和心脏未见有害作用。结论 盐酸喹那普利是一种安全、疗效好、副反应小的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阻断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 (RAAS)不同部位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心肌中胶原酶表达的影响。方法 对 15只 2 6周龄SHR分别采用苯那普利、Losartan和安体舒通治疗 12周 ,用点杂交方法检测治疗前后大鼠心肌胶原酶mRNA的变化。另取 2 6周龄的SHR(SHR 2 6)和未预任何治疗的 3 8周龄SHR(SHR 3 8)各 5只作为对照。结果 SHR 2 6和SHR 3 8组胶原酶mRNA量与SHR 2 6组大鼠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3个治疗组中 ,苯那普利SHR组的胶原酶mRNA较未治疗组明显增加 (P <0 .0 5 ) ,其余两治疗组则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在阻断RAAS的 3种药物中 ,仅苯那普利增加胶原酶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63例与右心导管同期记录的71次肺动脉瓣口多普勒流速曲线。结果显示用床旁目测法判断此流速曲线峰值的提前程度,可以估测肺动脉高压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从1985年1月至1996年12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共824例,并对其中应用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ACEI)治疗的323例(A组)和不用ACEI治疗的501例(B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A组低钾、镁血症的发生率较B组低;A组洋地黄中毒发生率为45.8%,较B组60.2%低;应用ACEI后室性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的降低.提示应用小剂量的开搏通和地高辛,加上利尿剂并补充钠盐、钾盐及镁剂等综合治疗处理,有助于降低CHF患者的洋地黄毒性反应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许多报告指出,血浆钾逐渐增高可使所有心肌组织的冲动形成和传导出现先增强,然后明显减退的双相性电生理变化。在实验动物,进行性高血钾虽偶可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但心脏传导阻滞及心脏停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经导管的急性微血管栓塞动物模型 ,研究不同微栓塞水平冠状动脉血流(CBF)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CFR)的变化。方法  10头小型猪 (2 1~ 2 5kg) ,不开胸经导管由前降支重复注入微栓塞球 (4 5 μm) ,使用多普勒导丝、压力导丝和腔内超声导管测量前降支中段平均流速、压力和腔内面积 ,CBF =平均流速×面积。冠状动脉内注射腺苷 18μg达到最大充血状态 ,CFR =充血CBF 基础CBF。在微栓塞前、注入 5万、10万、12万、14万和 15万微栓塞球时分别测量基础状态和充血状态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注入 5万微球时基础CBF(rCBF)升高 ,较微栓塞前差异有显著性[(0 30± 0 0 9)ml·s- 1 vs (0 2 6± 0 10 )ml·s- 1 ,P <0 0 5 ],随着微球量的增加rCBF降低。CFR在微栓塞后降低 ,不同微栓塞水平的CFR与微栓塞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经导管急性微血管栓塞中 ,随着微栓塞球量增加 ,rCBF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双期改变 ;微栓塞后CFR下降 ,CFR在一定微栓塞程度时又有增加。  相似文献   
10.
CK技术检测存活心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彩色室壁运动分析技术(ColorKinesis,简体CK)与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2DE-DE)相结合(CK-DE),对6条开胸犬心肌顿抑模型进行研究,结果与2DE-DE、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和病理检查比较,发现23个经病理证实的存活心肌节段中CK-DE能检出22个,2DE-DE能检出21个,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以存活分数≥0.1为标准能检出17个;以存活分数≥0.2为标准能检出11个。表明CK-DE检出存活心肌较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