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6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腹泻情况及其型别特点。方法收集天津市儿童医院2008年8月到2009年7月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先采用A组胶体金法快速检测RV抗原,将检测阳性的标本进行病毒RNA提取,RT—PCR扩增病毒VP7编码基因,并将部分PCR产物阳性标本进行测序,测序结果递交GentBand数据库进行BLAST搜索,及作同源性分析。结果1156份标本经胶体金法检测RV阳性305例,阳性率26.38%。阳性患儿中5岁以下占97%,5岁以上占3%;。轮状病毒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季节高峰从9月逐渐升高至次年2月为高发季节(18.4%~47.6%),三月逐渐回落。其中1月份轮状病毒检出率最高,其次为10月、11月、2月。轮状病毒检出率最低的是6、7、8月。检测结果显示天津地区的优势株仍然是Gl型(72.7%),其次是G3型(27.2%)。结论轮状病毒是天津地区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5岁以下儿童为最主要的易感人群,流行基因型以G1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牛奶中高分子质量蛋白在牛奶过敏过程中的致敏作用。方法选取牛奶过敏患者血清30例,皮肤点刺试验阳性,血清特异性Ig E(s Ig E)检测结果均为阳性且≥1+。健康对照血清1例,血清s Ig E检测阴性,无过敏史。空腹采血,收集血清于-20℃冻存备用。利用Sephadex G200凝胶层析获得牛奶高分子质量蛋白,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tern 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高分子质量蛋白与牛奶过敏患者血清s Ig E的结合活性。结果 SDS-PAGE显示Sephadex G200凝胶层析纯化得到的高分子质量蛋白主要包括3条带,分子质量约为67、80和160 ku,推断其可能是牛血清白蛋白、乳铁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经Western blot分析,3种高分子质量蛋白与牛奶过敏患者血清均能反应,并且在67 ku附近条带最明显。经ELISA分析,高分子质量蛋白与牛奶过敏患者血清的阳性反应率比β-乳球蛋白略高(分别是46.7%、43.3%)。结论牛奶中高分子质量蛋白组分能够诱导特异性抗体产生,这些组分在牛奶过敏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致敏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实验已证明[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由于患者体内存在有自身抗血小板抗体致使血小板被巨噬细胞迅速清除,使血小板数量减少,临床出现出血症状。迄今对免疫调节细胞在本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较少。随着T细胞亚群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免疫调节机制在某些免疫性疾病的发病中的作用已日益受到重视。我们采用OKT系统单克隆抗体对1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外周血中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ALI)的发病机制及抗氧化剂对ALI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健康、成熟Wistar大鼠60只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2组均以大肠杆菌腹腔注射,建立ALI动物模型.治疗组在注射大肠杆菌30 min后,经大鼠尾静脉注射还原型谷胱甘肽.分别于注射大肠杆菌后3、6、12 h测定2组血中IL-8、IL-10的变化.结果:模型组注射大肠杆菌后3 h出现ALI症状,6h更为明显,12 h口吐粉红色分泌物,解剖后肉眼所见双肺有明显水肿及出血点,氧合指数及肺湿,干重比均达到ALI诊断标准.治疗组3 h无明显变化,6 h呼吸稍促,12 h肺组织仅轻度水肿.在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后,治疗组肺湿/干重比各时段检测值均低于模型组,其中6、1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8检测值各时段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检测值各时段均高于模型组.6、1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I时存在炎性介质的失控与失衡,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后可有效调控炎性介质,从而降低ALI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GPC3)在胆道闭锁(BA)患儿中表达水平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收集BA患儿41例(BA组)、胆总管囊肿(CC)患儿9例(CC组)、肝功能正常无其他肝胆疾病的体检健康婴儿12例(NC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组血清GPC3水平,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GPC3对BA的辅助诊断价值。留取BA组和CC组肝组织样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PC3在患儿肝组织中表达水平,分析BA患儿GPC3与肝纤维化分级的关系。结果 (1)BA组GPC3水平高于CC组和NC组(χ2=24.170,P<0.01)。BA组内日龄≤30 d(21例)及>30 d的患儿(20例)血清GPC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高于CC组和NC组(χ2=24.210,P<0.01)。BA组内Ⅰ~Ⅱ级与Ⅲ~Ⅳ级患儿GPC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高于CC组和NC组(χ2=24.390,P<0.01)。GPC3诊断B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8(95%CI:0.792~0.965,P<0.01),敏感度为82.93%,特异度为80.95%,最佳临界值为0.639 μg/L。(2)肝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BA组肝组织中GPC3表达较CC组明显升高(Z=3.565,P<0.01);肝组织中GPC3的含量与肝纤维化分级呈正相关(rs=0.619,P<0.01)。BA组GPC3 mRNA表达较CC组上调(Z=7.361,P<0.05)。结论 血清GPC3对BA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临床价值;BA肝组织中GPC3表达上调,其表达量与胆道闭锁的肝纤维化分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IgG亚类测定在儿科常见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来研究发现,IgG亚类(IgG1、IgG2 、IgG3 、IgG4)水平的异常是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中耳炎及其它免疫缺陷病的重要原因,由此开展免疫球蛋白G亚类的检测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采用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略加改进检测IgG 亚类,共测标本83 例,包括肺炎、哮喘、肾炎和肾病。19 例哮喘患儿中17 例IgG亚类水平异常,其中IgG1 和IgG2 降低较为显著,部分患儿伴有IgG3 和IgG4 的异常,与报道一致。肾炎患儿以IgG1 降低为主,部分患儿IgG2 降低,肾病患儿以IgG1 和IgG2 降低为主,均伴有IgG3 或IgG4 的异常。当一种IgG 亚类缺陷时,常伴有其它IgG亚类代偿性增高,以致血清总IgG水平正常或略为升高。本文报道的哮喘和肾炎患儿中分别都有其总量正常,而其中一种或几种亚类增高,目前肾炎和肾病的IgG亚类测定尚未见报道,其病理生理意义尚不明确。在本实验中,对检测方法作了改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1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菌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药敏分析系统(VITEK32)和纸片扩散法分析菌株的耐药性,实时定量PCR分析相关耐药基因的表达,PCR和测序法分析相关耐药基因的序列。结果药敏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对亚胺培南耐受,对美罗培南中介,对其余抗生素均表现为敏感。与对照菌株相比,外膜通道基因oprD的相对表达量仅为0.000 17,有明显下降;而外排泵编码基因mexE的相对表达量为0.60,无显著下降;oprD全基因测序发现第372位甲硫氨酸变成异亮氨酸,氨基酸极性没有发生变化。结论该临床菌株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可能是由外膜通道基因oprD表达量下降造成,但不能完全排除氨基酸突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实验旨在进一步验证与评价M2BP与M2BPGi在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患儿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11月天津市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48例行肝相关手术的患儿肝组织标本,患儿按疾病类型分为实验组(BA组)35例,其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为60(30, 60...  相似文献   
9.
10.
摘要 目的 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离培养、表型鉴定和标记的方法。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分离筛选法分离培养MSCs;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细胞表面标志抗原CD29,CD106的表达,进行表型鉴定;DiI标记第3代MSCs,观察标记效率。结果 体外培养的原代MSCs48h内可见少量贴壁细胞,7-8d达到90%汇合;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细胞表面标志抗原CD29,CD106为阳性;DiI进行细胞标记后,荧光显微镜下见所有MSCs均被标记为红色荧光,提示DiI标记法敏感性好,标记效率高。结论 此培养方法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MSCs,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可以作为培养兔MSCs的常规方法,为构建组织工程尿道提供充足的种子细胞,并进一步用于治疗重度尿道下裂、尿道下裂残废和较长的后尿道狭窄等顽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