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1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驱鼠器的种类很多,其中利用物理原理设计的驱鼠器有超声波驱鼠器、电磁脉冲驱鼠器等,但针对这类产品尚无客观的检测方法及评价指标.本实验旨在通过客观的指标对电磁脉冲驱鼠器的驱鼠效果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2.
通过查阅分析相关文献、现场调研、征求专家意见及会议审定研究制定军队标准《军队鼠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该标准规范了军队鼠害综合治理,为依法开展鼠害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海南三亚农村重要病媒生物的种群密度,分析其密度变化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的相关性。方法 于2019年6—11月,参考国家相关标准,对三亚市4个行政区和1个生态区管委会分别随机选取自然村或农场队的公共区域、农户庭院和房前屋后以目测法调查蚊幼孳生地、蚊幼阳性积水、成蚊数,蝇类孳生地、成蝇数,鼠类栖息地、鼠迹数及蟑迹数。结合该自然村或农场队的人居环境评分,分析其与病媒生物种群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共调查三亚市163个自然村/农场队次的病媒生物种群数量,其中成蝇数(15.82±22.24)只、蝇孳生地数(4.45±3.21)处的种群数量相对较大,其次是鼠类栖息地数(2.97±6.58)处、鼠迹数(2.79±2.88)只和成蚊数(1.69±6.40)只、蚊孳生地数(2.87±2.53)处、阳性积水数(2.33±2.82)处,蜚蠊蟑迹数(0.16±0.48)只数量较少。从6—11月,病媒生物种群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而蝇类孳生地数未见明显改变,鼠迹数和鼠类栖息地数量先下降后上升。本研究观察到三亚农村的病媒生物孳生和栖息地类型很多,具有明显的热带地方特色。相关性分析显示,三亚市农村蚊幼孳生地数、蝇类孳生地、成蝇数、鼠迹数与整治成效,在5个月中呈负相关关系;本研究调查的病媒生物种群数量的8个指标中,除蝇类孳生地和鼠类栖息地外(P>0.05),蚊幼孳生地(P<0.01)、蚊幼阳性积水(P=0.04)、成蚊数量(P=0.01)、成蝇数量(P<0.01)、鼠迹数(P=0.04)和蟑迹数(P=0.04)在农村人居环境和村庄清洁整治后,均有明显降低。结论 三亚农村环境中的病媒生物种群密度高,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病媒生物种群密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基于Matlab的模糊评价方法,及其在蜱媒疾病定量风险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在黑龙江省东京城镇苇子沟林场选择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草地3种不同生境调查.用人工小时布旗法采蜱,用温湿度计记录温度、湿度.收集蜱媒疾病模糊评价指标,并且构建模糊推理系统对相应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2012年5-7月调查数据经分析后显示:风险评分总体呈下降趋势,最高值为60.0,属于较高风险等级;最低值为10.3,属于低风险水平.2013年5月调查数据经分析后显示:3种生境风险评分值均为85.5,属于高风险水平.在13次调查中,生境的风险评分有46.16%属于低风险水平,15.38%属于中风险水平,7.69%属于较高风险水平,30.77%属于高风险水平.黑龙江省东京城镇苇子沟林场的总体风险等级处于低水平.结论 温度和湿度是影响蜱类活动的重要因素,选择温度、湿度、蜱密度3个指标对蜱媒疾病进行模糊评价,具有一定意义.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建立的模糊评价,理论依据严密,在蜱媒疾病风险评价的应用中具有科学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蟑螂毒饵适口性评价方法,为蟑螂毒饵适口性测试提供参考。方法分别按国家标准实验室蟑螂毒饵适口性测定方法和实验室蟑螂毒饵适口性湿度校正测定法对德国小蠊进行同一种毒饵的适口性测试,测试试验前后毒饵重量变化。结果按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试验后,某些蟑螂毒饵的重量在试验后重量反而增加,显然不能评价毒饵的适口性。改进实验方法,通过湿度系数校正,能计算出毒饵的实际减少量,对毒饵的相对适口性做出评价。结论实验室蟑螂毒饵适口性校正法测定出的结果相对比较科学。  相似文献   
6.
一种生物除臭剂的除臭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气中的臭气成分较为复杂.主要以含硫、含氮、含氧化合物为主.为观察某生物除臭剂的除臭效果,笔者对宾馆空气中NH,和H2S进行除臭试验.  相似文献   
7.
氟虫腈是一种苯基吡唑类杀虫剂、杀虫谱广,对害虫以胃毒作用为主,兼有触杀和一定的内吸作用,其作用机制在于阻碍昆虫γ-氨基丁酸控制的氯化物代谢,因此对蚜虫、叶蝉、飞虱、鳞翅目幼虫、蝇类和鞘翅目等重要害虫有很高的杀虫活性。为评价其悬浮剂对医学昆虫的杀灭作用,我们选取蟑螂作为试验对象进行灭效测试,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粉剂在灭蜚蠊工作中占有一定的市场 ,特别是在电器、动力机械部位 ,无法使用喷洒的场所 ,在环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使用粉剂比较适宜。作者对新进入市场的一种中草药复合灭蟑粉做了生物效果和稳定性观察。1 材料和方法 复合卫生杀虫剂生物灭蟑粉 ,由安徽太和县雨彤有限责任公  相似文献   
9.
<正> 自然水体中浮萍对蚊虫孳生的影响,国内目前尚无报道。作者在自然孳生地和实验空条件下对此做了初步观察,力求为蚊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一点参考。自然孳生地境况野外观察现场位于本研究所东北角上的污水坑,坑深约5米,四周皆为污物,南边和北边是两个猪场。污水从东北角排入坑底,在中间形成一开阔水面,水体面积约  相似文献   
10.
营区内蚊蝇密度监测目的在于了解蚊蝇的活动规律、数量动态,为虫媒传染病的发生做出预测预报、指导合理用药、论证防治效果提供第一手资料。1993年我们首次在驻京部队进行了营区内蚊蝇密度监测。本文就某部队营区内蚊蝇密度监测情况做一叙述,并就合理用药做一初步探讨。材料与方法一、材料诱蚊帐3顶,电动吸蚊器3个,捕虫网3个,蝇类栅板计数极3个,捕蝇笼3个,干湿球温湿度计,标本盒,昆虫针,氯仿棉球等。二、方法1.蚁类密度监测:室外选择有代表性场所3个,定人定点,以帐诱法于每月的逢5日分别在每日的日出前,日落后lh,日出后、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