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灭螺药物25%杀螺胺悬浮剂(SCN)、26%四聚·杀螺胺悬浮剂(MNSC)、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WPN)及其与草甘膦复配药在实验室和现场的灭螺效果分析及应用成本,评价各种灭螺药物及复配药推广应用价值。方法将SCN、MNSC和草甘膦分别配制成有效剂量为2μl/L(室内浸杀法)、2 ml/m~3(现场浸杀法)和2 ml/m~2(室内和现场喷洒法)的药剂,同时将WPN粉剂分别配制成有效剂量为2 mg/L(室内浸杀法)、2 g/m~3(现场浸杀法)和2 g/m~2(室内和现场喷洒法)的药剂。设SCN、SCN复配草甘膦(1:1)、MNSC、MNSC复配草甘膦(1:1)、WPN复配草甘膦(1:1)5个实验组,设WPN为药物对照组,另设草甘膦对照组和清水对照组。室内浸杀实验中,每组分别投放钉螺30只;现场浸杀实验投放螺袋9袋,每袋30只钉螺。分别于施药后24、48和72 h从每个投放点各取3个螺袋,计算钉螺死亡率。室内喷洒实验中,每组投放钉螺100只,于施药后第1、3和7天计算钉螺死亡率;现场喷洒实验中,每组施药1个有螺沟渠小区(面积约为100 m~2),施药后第1、3、7天用棋盘式抽样法每组抽取10框钉螺,计算钉螺死亡率。结合灭螺药物及其复配药用药成本、灭螺人工费、除草人工费等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室内浸杀实验结果显示,除SCN复配草甘膦实验组浸杀24 h钉螺死亡率为96.7%(29/30)外,其余4个实验组浸杀24、48、72 h钉螺死亡率均达100%,实验组与药物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内喷洒实验结果显示,除SCN复配草甘膦实验组喷洒后第1天钉螺死亡率为91.0%(91/100),第3、7天钉螺死亡率均≥95%,其余4个实验组喷洒后第3、7天钉螺死亡率均达100%,实验组与药物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现场浸杀实验结果显示,除SCN复配草甘膦实验组外(95%),其余4个实验组和药物对照组浸杀24、48、72 h钉螺死亡率均达100%,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现场喷洒实验结果显示,MNSC复配草甘膦实验组喷洒后第1、3、7天钉螺死亡率均为100%,高于药物对照组的91.8%(258/281)、95.4%(206/216)、94.5%(147/155)(P0.05),其他4个实验组与药物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现场灭螺中,使用单种灭螺药需先人工除草再使用原药灭螺,需投工两次,SCN、MNSC和WPN 3种原药每100 m~2灭螺的合计成本分别为101.00元、101.80元和103.90元;应用复配药灭螺,每100 m~(2 )SCN复配草甘膦、MNSC复配草甘膦和WPN复配草甘膦的合计成本分别为69.50元、70.30元和72.40元,均低于使用单种相应灭螺药原药的成本。结论灭螺药物SCN、MNSC和WPN及其与草甘膦复配物均能有效灭螺,但综合考虑灭螺的效果和应用成本,推荐在现场喷洒灭螺中应用剂量为2 g/m~2或2 ml/m~2的灭螺药物复配草甘膦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的抗菌素粉针剂,进行薄膜过滤无菌检查法最佳冲洗量和冲洗方法的实验研究.方法:观察各种规格粉针剂在不同冲洗条件下,阳性菌生长情况.选择适合抗菌素粉针剂无菌检查的冲洗量和冲洗方法.结论:抗菌素粉针剂每支用50~100ml溶剂量溶解,以1000ml的总冲洗量分5次振摇冲洗,为最佳冲洗方法,且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弓形虫抗原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VAX1-SAG1和pVAX1-SAG4。方法根据弓形虫RH标准株SAG1和SAG4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一对特异引物(分别含有HindⅢ/BamHⅠ和BamHⅠ/XbaⅠ内切酶位点),PCR扩增目的基因,并将这两段基因分别克隆至PEGM-T Easy载体,经菌落PCR和双酶切鉴定;用HindⅢ/BamHⅠ和BamHⅠ/XbaⅠ分别双酶切PEGM-T Easy-SAG1、PEGM-T Easy-SAG4和pVAX1,得到含内切酶位点的SAG1和SAG4基因片段,分别与pVAX1连接,构建pVAX1-SAG1和pVAX1-SAG4真核表达质粒,经菌落PCR和双酶切鉴定。结果PCR扩增得到目的基因SAG1和SAG4,测序结果分别与弓形虫RH标准株SAG1和SAG4基因比较,符合率均为100%。构建PEGM-T Easy-SAG1、PEGM-T Easy-SAG4克隆质粒和pVAX1-SAG1、pVAX1-SAG4真核表达质粒,分别经菌落PCR和双酶切鉴定,显示722bp的SAG1基因片段和511bp的SAG4基因片段均插入载体PEGM-T Easy和pVAX1中。结论成功克隆了pVAX1-SAG1、pVAX1-SAG4真核表达质粒,为弓形虫基因疫苗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浙江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为制定新监测方案、巩固消除成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5—2019年,浙江省在血吸虫病历史流行区设立54~55个国家监测点、在6个地区设立风险监测点,开展血吸虫病病情、钉螺分布、野粪等疫情和风险因素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5—2019年,浙江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开展本地人群血清学筛查34 530人·次,血检阳性率为0.29%~0.68%,未发现病原学检查阳性者;累计开展流动人群血清学筛查62 086人·次,血检阳性率为0.32%~0.56%,共发现血吸虫感染者27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其中3例为埃及血吸虫病病例、1例为急性日本血吸虫病病例),流动人群血吸虫校正感染率为0.01%~0.07%;累计筛查家畜829头,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家畜;在固定监测点累计发现有螺面积10.55 h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在风险监测点累计发现有螺面积2.89 h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累计检查各类野粪305份,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结论  浙江省血吸虫病消除成果巩固,但残存钉螺、输入性病例等血吸虫病重新传播流行的风险因素仍未彻底消除。今后仍须进一步加强螺情和输入性传染源的监测和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6.
经过近70年的艰苦努力,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些重要寄生虫病已经达到或正在迈向消除。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实施和推进、国内外交流和对外投资的增加,我国外出务工、经商、留学、旅游、探亲以及参与国内外交流活动的人员日益增多,导致国内从流行区到非流行区、全球从国外到国内的输入性寄生虫病病例逐渐增多。输入性病例增多给我国寄生虫病消除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我国疟疾、血吸虫病和利什曼病这3种重要输入性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及当前防控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并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及时掌握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变化动态,为修订监测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全省血吸虫病年报表及“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的疫情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对2016年血吸虫病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全省有螺乡镇96个,有螺村328个,实有钉螺面积74.18 hm2,新查出有螺面积0.75 hm2;解剖钉螺102 991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血清学调查10.80万人,阳性652人,阳性率为0.60%;查出输入性血吸虫病患者9例;未发现本地粪检阳性患者(或病畜).全省救治晚期血吸虫病患者1 095例.结论 浙江省2016年血吸虫病疫情稳定,但钉螺面积有所增加,输入性病例时有发生,相关机构应继续坚持查灭钉螺和防控外来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消除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患者术中、术后寒战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年6~9月收治的312例剖宫产手术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1例,干预组根据战可能发生的原因采取预处理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护理。结果:312例产妇中共发生寒战153例(49.0%)其中干预组55例(36.4%),明显低于对照组98例(64.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0.01)。结论:对剖宫产手术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预处理,可降低患者手术寒战的发生率,减轻产妇的痛苦。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 - 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 技术检测感染性钉螺 的条件进行优化,并评估其在浙江开化县感染性钉螺检测的应用。 方法 优化 LAMP 反应条件,建立基于 LAMP 方法的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的检测方法,并用于开化县的钉螺监测。 对传统压碎镜检法与 LAMP 法进 行比较。 结果 引物 02 - SjR28 为最优引物、65℃ 为最优反应温度、7. 8 mM 为最优 Mg2 + 浓度。 LAMP 技术检 测结果与压碎镜检法鉴定结果完全相符;LAMP 法与压碎镜检法相比,结果观察方便,定性可靠,大规模筛查 快速,但存在费用高,少量钉螺检测试验耗时长,设备携带不方便,专业要求高,定量有缺陷等不足。 结论 开化县建立 LAMP 方法用于感染性钉螺的检测,是一种有效、能切实在防治工作中应用的血吸虫病防治检 测手段,目前适用于大规模实验室筛查。  相似文献   
10.
经过近70年的艰苦努力,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些重要寄生虫病已经达到或正在迈向消除。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实施和推进、国内外交流和对外投资的增加,我国外出务工、经商、留学、旅游、探亲以及参与国内外交流活动的人员日益增多,导致国内从流行区到非流行区、全球从国外到国内的输入性寄生虫病病例逐渐增多。输入性病例增多给我国寄生虫病消除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我国疟疾、血吸虫病和利什曼病这3种重要输入性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及当前防控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并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