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不同存放条件及时间对水样氨氮(NH4+-N)、亚硝酸盐氮(NO2--N)、硝酸盐氮(NO3--N)(“三氮”)水平的影响。方法对按国家标准要求处理(处理组)和不做任何处理(对照组)的两组水样存放24、48 h后,检测并比较存放后水样与新采水样“三氮”水平。结果处理组水样按国家标准要求处理并存放24 h 后“三氮”水平[NH4+-N (2.097±0.039)mg/L、NO2--N(0.247±0.014)mg/L、NO3--N(20.744±0.918)mg/L]及存放48 h 后NO2--N、NO3--N 水平[(0.266±0.017)、(20.774±0.867)mg/L]与同组新采水样[NH4+-N (2.150±0.048)mg/L、NO2--N (0.268±0.019)mg/L、NO3--N (20.684±0.749)mg/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放48 h后NH4+-N水平[(1.984±0.044)mg/L]较同组新采水样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水样NO3--N存放24、48 h后水平[(20.415±0.542)、(20.864±0.612)mg/L]较同组新采水样[(20.534±0.590)mg/L]变化不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水样 NH4+-N 水平在存放24、48 h 后[(1.835±0.019)、(1.044±0.067)mg/L]较同组新采水样[(2.075±0.071)mg/L]显著降低、NO2--N 水平存放48 h 后[(0.295±0.013)mg/L]较同组新采水样[(0.255±0.019)mg/L]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样采集后如果不能马上检测,应按国家标准或其他机构的规定条件进行处理和存放,否则将难以反映所检测水体水质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肌损伤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危重型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787例COVID-19重症、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787例患者中,危重型患者392例,其中死亡236例(8.47%)。死亡患者中,78.81%的患者在入院时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心肌高敏肌钙蛋白(hs-cTnI)水平升高。根据入院时血清hs-cTnI水平分为hs-cTnI升高组(>34.2pg/mL)210例,hs-cTnI正常组(≤34.2pg/mL)182例。血清hs-cTnI升高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构成比更高(92.86% vs 64.29%,P<0.01)。血清hs-cTnI升高组14d和30d院内病死率明显高于正常组(65.71% vs 26.37%;84.28% vs 32.42% ,均P<0.01)。患者血清hs-cTnI升高与14d和30d院内病死率相关(OR=2.34、3.15)。与hs-cTnI正常组比较,血清hs-cTnI升高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更低,而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介素-2R、白介素-6、白介素-8、白介素-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更高,提示病毒引发的炎症因子风暴可能是导致心肌损伤的原因。结论:心肌损伤是COVID-19危重型患者院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其潜在机制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诱发的细胞因子风暴介导的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