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7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9 毫秒
1.
健脾益气法治疗脑中风13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健脾益气法,中医界论述很多,临床上应用于各种疾病,但是用该法治疗脑中风患者的专题报导不多,现将我们7年以来收治的脑中风患者运用本法治疗的疗效初步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病例来源:门诊、病房。男性82例,女性54例,共136例。年龄最大者87岁,最小者46岁,平均年龄为67.98岁,50~70岁之间占87%。136例患者中,脑梗塞者85例(含腔隙性脑梗塞  相似文献   
2.
3.
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消化系统疾病对策研讨会,于1991年9月16日在湖北省宜昌地区召开,共收到学术论文45篇。现将本次会议学术交流的主要内容概述如下。一、胃病方面幽门螺旋菌感染(HP)被认为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原因之一。北京中医研究所的研究结果发现:活动期慢性胃炎和十二指溃疡的HP检出率显著高于静止期;各个证型的HP阳性率,依序为脾胃湿热(89 5%)、肝胃不和(77.8%)、胃络血瘀(49.4%),非脾胃虚组显著高于脾胃虚组;临床症状中口干、口苦、口臭、便秘或便溏、舌红、舌暗、苔黄腻、苔白腻的HP检出率高于其他症状。病因学的研究揭示:湿热、郁热、瘀血之邪和HP感染一样起重要致病作用。因此,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等治疗方法可能起到杀菌作用,恢复受损组织的正常功能。为临床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气虚证、心阳虚证与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IL 6)的关系。方法 :选取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气虚证、心阳虚证住院患者 67例 ,分别进行NYHA心功能分级 ,并行心脏多普勒、血清TNF α、IL 6等检查。结果 :心气虚证患者心功能以舒张功能不完全、心功能Ⅰ级、Ⅱ级为多 ,心阳虚证患者以Ⅲ级、Ⅳ级为多 (P <0 0 1 ) ;心气虚证患者E/A值、EF值高于心阳虚证患者(P <0 0 5 ) ;心阳虚证患者血清TNF α、IL 6水平高于心气虚证患者 (P <0 0 1或 0 0 5 )。结论 :TNF α、IL 6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气虚证向心阳虚证发展有明显关系 ,可能成为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微观辨证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6.
通腑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腑法是运用泻下或润下作用的药物,以通导大便、消除积滞、荡涤实热的一种治法,为阳明腑实证而设.阳明腑实证既是一个囊括多种病证的中医证候群,又是一个特定的病理概念.由于这些病证的病理基础均有腑实内结,这就给通腑法提供了用武之地.笔者将通腑法用于临床一些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李道本  陈泽民 《中医杂志》1995,36(5):287-288
在临床上发现咽部与某些消化道疾病有密切的关系,对于这一临床现象,姑且称之为“胃咽相关症”。对178例该类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从中医学说分析,可分为痰郁气滞、肺胃津伤、脾胃虚寒、脾胃虚热、胆虚气逆等5型。经用中药辨证论治,咽部(胸骨后)梗阻感有效率为92.69%,消化系各有关症状疗效也达88.10%。  相似文献   
8.
<正> 1979年以来,在朱师墨教授等老中医指导下,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80例,疗效较好。一般资料男49例,女31例。年龄23~62岁,平均为40.52岁,23~49岁占90%。病史平均为9.81年,病程为9.5个月。诊断标准是指消化性溃疡不能用一般的内科治疗方法所治愈,或症状持续不退,或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者,称为难治性消化性溃疡。胃镜(钡餐)检查结果: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0例,其中兼有:萎缩性胃炎和不完全性幽门梗阻各5例,浅表萎缩性胃炎、幽门溃疡和胃下垂各6例,浅表胃炎20例,十二指肠球  相似文献   
9.
脂肪肝与脂质过氧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脂肪肝 ( FL)是常见的弥漫性肝病 ,表现为肝内蓄积脂肪量的异常。正常肝组织内脂质含量占肝湿重的 3%~ 5 % ,包括甘油三酯 ( TG)、脂肪酸 ( FA)、磷脂、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等。由于疾病或药物等因素导致肝细胞组织内脂质超过肝湿重的 5 % ,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见 1 /3以上肝细胞脂肪变时 ,称为FL。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够明确 ,但认为脂质过氧化 ( LP)损伤是导致 FL的重要因素之一[1] 。1 LP在 F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实验证明 ,LP反应可干扰肝内脂类代谢 ,而脂质沉积的增多又能加重 LP反应 ,遂形成恶性循环 [2 ]。目前报道与 LP相…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我国独有的一门新兴学科,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是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制定了继承发展传统中医学,促进中西医团结合作,学术上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实行中西医结合的方针政策。200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了中西医结合工作指导意见,国务院还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指出了要“推动中医、西医2种医学体系的有机结合”。2005年3月21日温家宝总理亲笔指示:“实行中西医结合,发展传统医药学”。以上表明,我们党和政府历来都非常重视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在党的政策指引下。广大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奋斗,我国的中西医结合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一系列的重大成就和成果。值此庆祝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25周年之际,我们消化专业委员会把2000年以来本学科专业的发展成就以及21世纪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发展的展望撰写成文,以庆祝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25周年华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