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D打印模型的腹腔镜下手术培训寻是一种新颖、教学成本低、效果好的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教育和实践操作教育之间的不足。利用3D抗反流手术模型在腹腔镜下完成胃底折叠手术学习曲线,对于外科医师手术技术的提高将有极大的帮助,同时也可以弥补由于手术量不足及患者个体解剖变异所带来的手术难度及风险的提升,有利于规避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手术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患病率及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 方法2017年4至6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连续就诊的5000名健康体检人群,应用Gerd Q量表诊断并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共收集调查5000名体检患者资料,本次调查共填写了5000例健康体检人群的调查问卷,其中4987例问卷填写清晰、完整。4987例调查者中,调查诊断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87例,男性多于女性,维吾尔族GERD发生率显著高于汉族,体重指数(BMI)指数大于正常范围者GERD发生率高。心理压力大、生气、吸烟、经常饱食、排便困难、进食速度快、喜甜食、浓茶、肉类是GERD的危险因素。 结论本地区健康体检人群GERD患病率为17.79%。性别、民族、BMI、吸烟、心理压力大、生气、饮食习惯是乌鲁木齐地区GERD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LSG)联合食管裂孔疝修补术(HHR)治疗肥胖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接受LSG+HHR治疗的23例肥胖合并OSA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12例,平均(38.13±11.84)岁,体质量指数平均(37.84±4.03)kg/m2;记录术前、术后6个月患者体重、BMI、胃食管反流病调查量表评分、24 h pH检测及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低血氧饱和度等指标。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临床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数据间的相关性。结果:术后6个月,患者体重由术前的(100.78±9.11)kg降至(80.74±7.74)kg;BMI由术前的(37.84±4.03)kg/m2降至(28.98±2.36)kg/m2;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由术前的(34.04±13.8)降至(5.67±3.35);最低血氧饱和度由术前的(72.3±4.19)提至(85.97±5.27),OSAS轻度、中度、重度组胃食管反流病阳性率分别为33.33%(2/6)、37.5%(3/8)与66.6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体重、酸反流及睡眠呼吸相关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LSG+HHR治疗肥胖合并OSAS的效果较好,可达到抗反流、减重及改善OSAS等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治疗生物补片治疗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的临床疗效食管裂孔疝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知网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至2020年,搜集生物补片在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临床对照试验,由2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及提取患者术前术后烧心、反流、胸痛及吞咽困难等指标的数据,采用Q检验和I2检验进行异质性评价。当异质性较大时(P<0.05或I2>5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比较,反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二分类变量采用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CI为效应量;连续性变量采用均数差(MD)及其95%CI表示。 结果初步检索获得相关文献435篇文献,排除重复文献、与本研究无关文章及不符合本研究结局指标的文献,最终纳入研究8篇,共纳入患者23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术前相比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烧灼、反流、吞咽困难等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患者烧灼感、反流、吞咽困难等症状明显缓解;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前后胸痛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森林图可以看出代表合并后效应量的菱形坐落于右侧,提示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患者胸痛症状较术前减轻,但减轻效果不明显。 结论使用生物补片进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有效方法,是安全、有效的,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胃袖状切除联合食管裂孔疝修补术(LSG+HHR)治疗肥胖合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的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499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LSG+HHR手术前后BMI(MD=11.92,95%CI 12.68~13.15,P<0.001)、GERD症状(OR=3.35,95%CI 1.15~9.75,P=0.03)以及术后GERD症状缓解率(OR=0.53,95%CI 0.19~0.87,P=0.0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SG+HHR可改善GERD病症,也可预防无症状病人中新GERD症状的出现,术后GERD症状缓解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与常规开腹腹膜透析置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确诊需要行腹膜透析置管的终末期肾脏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患者100例,根据患者自愿分为腹腔镜组(50例)和常规开腹组(50例),记录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手术时间、手术费用、术后并发症、术后疗效等。结果患者的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均少于常规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费用高于常规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较少。结论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术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及疗效均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胃袖状切除联合食管裂孔疝修补术(LSG+HHR)治疗肥胖合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的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499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LSG+HHR手术前后BMI(MD=11.92,95%CI 12.68~13.15,P<0.001)、GERD症状(OR=3.35,95%CI 1.15~9.75,P=0.03)以及术后GERD症状缓解率(OR=0.53,95%CI 0.19~0.87,P=0.0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SG+HHR可改善GERD病症,也可预防无症状病人中新GERD症状的出现,术后GERD症状缓解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Nox-4及抗氧化物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模型中的表达水平,探讨氧化应激及NADPH氧化酶在IB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16只SPF级雄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DSS组,每组8只,正常组正常饮水,DSS组饮用2.5% DSS溶液,7天建立小鼠肠炎模型。通过结肠长度、HE染色组织病理学评分、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估肠道炎症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组织中Nox4蛋白含量,并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与生化方法检测组织中Nox-4的mRNA表达水平及血清浓度,评价机体氧化应激程度;利用实时定量PCR法分析小鼠肠道组织中Mn-SOD、GSH和CAT mRNA的表达情况,评价机体抗氧化功能;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MCP-1、IL-1β、TNF-α的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上述3种炎性因子血清浓度以反应机体炎症程度。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DSS组小鼠体质量明显下降(P<0.01),DAI评分明显增高(P=0.000),结肠长度明显缩短(P<0.01),肠道呈现中至重度炎症状态; DSS组结肠组织中Nox-4蛋白表达明显上调,Nox-4 mRNA含量显著升高(P=0.000),血清Nox-4浓度在DSS组较正常组更高(P<0.01);结肠组织中抗氧化物Mn-SOD、GSH和CAT mRNA的表达在DSS组中均明显增高(P=0.000);比较机体炎症指标,DSS组小鼠血清中MCP-1、IL-1β、TNF-α浓度较正常组均呈不同程度上升(P均=0.000),结肠组织中3种炎性因子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均=0.000)。结论 Nox-4通过氧化应激途径参与了肠道黏膜炎性反应的进程,并可能在IBD的转归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腹腔镜下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患者(GERD)呼吸功能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择期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与胃底折叠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容量控制通气模式,按患者体重将潮气量设置为10 ml/kg,呼吸频率设置为12次/min;观察组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按患者体重将潮气量设置为6 ml/kg,呼吸频率设置为16次/min,并给予5 cm H2O呼气末正压通气。分别在气腹前(T0)、气腹后2 h(T1)、气腹后4 h(T2)记录2组患者1次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在T0、T1、T2、手术后24 h(T3)记录2组患者的肺顺应性(C)、心率(HR)、呼吸频率(RR),并抽取血气,计算氧合指数(OI)。 结果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均发现,T1和T2组比T0组的MAP、CVP和C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对T0组,T1和T2组的HR、RR和OI指标均处于较高水平(均P<0.05)。另外,在同一时间段内,观察组在T0、T1、T2和T3时间HR、RR和OI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MAP和CVP并未差异(均P>0.05)。 结论与传统容量控制通气模式相比,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以改善腹腔镜下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GERD患者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