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与HIV感染及艾滋病进程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人体而引起的。研究发现HIV感染人体与人体基因因素、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数量及其它病毒感染有关系;HIV能在静息状态的记忆性T细胞中建立潜伏期感染。此外在HIV感染的慢性期和急性期的免疫激活和免疫反应各有其特点;外源性免疫反应对HIV在体内局部部位载量有影响;免疫激活在一定程度上促成HIV-1基因分化、毒力增强及病毒的免疫逃逸。对艾滋病病人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有部分病人会在免疫重建的过程中出现重建综合征(IRID)或免疫重建疾病(IRD)。  相似文献   
2.
CIM+T淋巴细胞是HIV感染的主要靶细胞,人感染HIV时首先被感染,并随着病情的发展不断减少。WHO和欧美国家均推荐感染者每3—6个月检测一次C1M+T淋巴细胞,以此作为机会性感染预防和抗病毒治疗的决定因素,对HIV感染者定期检测CIM+T淋巴细胞,可以了解其免疫状态;其次CIM+T淋巴细胞是判断抗病毒药物疗效和病人免疫状态的重要指标阳],如果抗病毒治疗后,CIM+T淋巴细胞数逐步上升,表明药物有效,遭受HIV破坏的免疫功能获得恢复或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昆明市2011年HIV感染者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情况,为HIV/AIDS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昆明市2011年新发现的HIV感染者采取全血样本以三色荧光抗体进行标记,用流式细胞仪进行CD4+T淋巴细胞检测,统计分析检测数据。结果 1 028例检测对象首次CD4+T淋巴细胞均值为(379.30±242.62)个/μl,CD4+/CD8+比值为(0.36±0.25),CD4+/CD8+<1的占98.0%,CD4+T淋巴细胞水平随年龄增加而持续减少。不同样本来源CD4+T淋巴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11,P<0.05),孕期和产前检查最高,为(438.88±245.09)个/μl,术前检查最低,为(287.57±208.51)个/μl。不同传播途径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15,P<0.05),按最可能感染途径从高到低依次为:母婴传播、注射吸毒传播、异性传播和同性传播。结论 HIV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水平较低,HIV感染者发现较晚,但针对孕产妇、无偿献血人员和羁押人员的主动检测对HIV感染者的早期发现有积极的作用。建议加强高危人群尤其是经性传播危险人群的防治力度,推进PITC工作,扩大检测覆盖面,及早发现感染者,对HIV感染者/AIDS病人进行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4.
为了避免工作人员在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中被感染,以及病原微生物处理不当造成环境的污染,国家对检测艾滋病等病原体的实验室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2004年出台了《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对实验室的没置要求、配备的设施、操作人员的检验技能均制定了标准。在此,将我在工作中对“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一些环节问题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HIV病毒载量是机体每毫升血浆中含HIV—RNA的拷贝数。是病毒复制和机体免疫清除机制共同作用结果。直接反应机体血液内游离病毒含量。  相似文献   
6.
HIV抗体检测质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HIV抗体检测主要在各级各类医疗、疾病预防控制、检验检疫、采供血及卫生保健等机构的艾滋病参比、确证、筛查及艾滋病检测点等检测实验室进行。  相似文献   
7.
<正>1 CD4+T淋巴细胞在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体内的变化规律1.1感染HIV后CD4+T细胞减少机制HIV感染者血液中CD4+T细胞以每年25个/μL~40个/μL的幅度下降,出现症状时CD4+T细胞<300个/μL,如其急转直下下降到200个/μL,则为疾病恶化的先兆。据报道,感染HIV的CD4+T细胞所占总比率,在无症状HIV感染者的外周血中最多占1/10 000;AIDS病人外周血可达1/200,淋巴结中+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HIV耐药性产生机制及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随着我国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实验室网络建设的日益完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hina CDC)先后出台了《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及《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检测技术支持,指导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开展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10.
BSL-4实验室的一体正压防护服与生命维持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安全是一个重要的国际性问题,为此,世界卫生组织(WHO)分别在1983年、2003年和2005年出版了《实验室 生物安全手册》(Laboratory Biosafety Manual)。世界各国依据生物安全的基本概念,针对本国实验室如何安全处置致病 微生物制订操作管理规范,确保其可用于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等各项工作。在四级生物安全(BSL-4)实验室中,操作 危险度4级的病原体时,工作人员个体的生物安全保障显得尤为重要。主要介绍了防护服型BSL-4实验室的个人防护装 备系统及相关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