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术后高龄患者心房颤动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手术后一周内发生心室率过速的心房颤动的高龄患者21例,给予静脉胺碘酮负荷量3mg/kg,10-15min静脉注射,继以维持量1.0-1.5mg/kg静脉滴人,15-30min未转复的且心室率快者追加一次胺碘酮1.5mg/kg。转复窦性心律后改用口服胺碘酮维持治疗。结果 21例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负荷量内均未转复窦性心率,继续静脉点滴维持量达250mg-450mg 17例患者(80.95%)转复为窦性心律,达450-700mg 4例患者(19.05%)为窦性心律,总有效率100%。治疗中无1例出现血压明显下降及心功能恶化,转复为窦性心律后无缓慢心律及房室传导阻滞出现。2例发生轻度静脉炎,不影响疗效。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的方法,转复高龄患者手术后急性快室率心房颤动迅速有效,未发生心脏毒性作用,可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小板CD63、CD62P表达及血浆PAI-1、C-RP含量的影响。方法 66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80mg/d,14d为1个疗程。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CD63、CD62P及血浆PAI-1、C-RP水平的变化。结果随着不稳定心绞痛分级程度的加重,CD63、CD62P、PAI-1、C-RP水平逐渐增加。2组治疗后CD63、CD62P、PAI-1、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CD63、CD62P、PAI-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血小板活化纤溶机制异常、炎症反应物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奥扎格雷抗血小板活性、改善纤溶活性的突出作用对预防不稳定心绞痛的发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的因素。方法对136例心力衰竭患者病因、病程、年龄、临床因素、血流动力、生化、并发症、治疗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对有意义的单因素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性别、病因、年龄、入院时症状、入院时体征、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左室舒张末期短轴长度(LVDD)、左室收缩末期短轴长度(LD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心率变异性、血清脑纳肽(BNP)、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I)、血肌酐(Cr)、血糖、出院前6min步行试验、出院后服用血管转换酶抑制剂(ACEI)、出院后服用β受体阻滞剂,对心衰患者再住院有显著影响。再经COX回归多因素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病因、年龄、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LVEF值、LVDD、LDSD、BNP、Cr、血糖、出院前6min步行试验10项因素,对心衰患者再住院有显著影响。结论136例患者中位再住院时间为2个月(0.25~13.10个月)。经COX回归多因素综合分析,病因、年龄、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LVEF值、LVDD、LDSD、BNP、Cr、血糖、出院前6min步行试验10项为影响再住院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