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6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将人工感染EHFV的格氏血厉螨和厩真历螨经紫外线照射、胰酶消化和反复清洗后,作成细胞悬液进行培养。24小时后,可见螨单层细胞贴壁良好,应用IF法见到螨细胞内有特异的荧光颗粒。将螨单层细胞培养物接种VeroE_6细胞分离出EHFV。表明革螨可能是EHF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2.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简称NGF)是最早发现的神经营养因子,影响着外周神经及中枢神经某些神经元的存活与分化,可促进损伤神经的再生与修复。NGF有高分子和低分子两种形式,其中只有β亚基(简称β-NGF)具有神经生长刺激活性。β-NGF由两条相同肽链组成,每条肽链含有118个氨基酸,不同来源的NGF β亚基具有较高的同源性。NGF分子中的二硫键及个别氨基酸的被氧化会使其完全丧失活性。本实验对人NGF注射液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PCR检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快速、特异、灵敏的检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多重PCR方法,并比较单一PCR和多重PCR对检测灵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O157∶H7的O抗原、H鞭毛抗原及SLT1和SLT2毒素基因特异的4对引物,分别或共同进行PCR扩增,检测40株O157∶H7和非O157∶H7菌株,将细菌按10+1~10+6稀释后比较PCR的检测灵敏度.结果所有O157∶H7菌株均在497 bp和625 bp处出现O157抗原基因和H7抗原基因产物,其产毒株在484 bp和(或)210 bp处出现SLT2和(或)SLT1基因产物,非O157∶H7菌株PCR结果均为阴性;单一PCR检测灵敏度为150 CFU/PCR反应,多重PCR为>1 500 CFU/PCR反应.结论在经过增菌后,多重PCR比传统细菌检测方法更特异、快速、灵敏和简便,为产毒和非产毒O157∶H7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清瘟冲剂是按照周仲瑛教授的处方研制的一种新的中成药。临床上用来治疗流行性出血热、腮腺炎、乙型脑炎、重症感冒等多种急性病毒感染,收到良好疗效。本文报告该药与抗病毒有关的药理学研究。1 实验材料1.1 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A—2株(IVA—2)由南京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提供。仙台病毒(SV)由江苏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为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保存病毒。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出血热传播途径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4~8月,我们用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为实验动物,从皮肤伤口、螨媒、呼吸道和胃肠道四个方面,对流行性出血热(下简称出血热)的传播途径进行初步实验研究。 材料和方法 一、实验动物 实验鼠:黑线姬鼠捕自非疫区(历年来未发现出血热病人的地区),捕后喷洒敌敌畏灭螨。临实验前经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鼠尾末梢血,出血热相关抗原阴性连续两次以上。  相似文献   
6.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和霍乱弧菌的多重PCR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同时检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和霍乱弧菌的多重PCR方法,为霍乱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的快速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首先选择O157:H7的O抗原(rfbE)、H鞭毛抗原(fliC)基因以及霍乱孤菌外膜蛋白(ompW)和肠毒素A亚单位(ctxA)基因特异的4对引物,分别或共同对O157:H7和霍乱孤菌进行PCR扩增,并以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产物。结果 所有O157:H7菌株均在497bp和625bp处出现O157 rfbE基因和H7 fliC基因扩增产物;霍乱菌株均出现560bp、302bp的ompW和ctxA基因扩增产物,O157:H7和霍乱弧菌共同扩增可出现4条单一条带。结论 选择4对特异引物的多重PCR方法可简便、特异、快速、灵敏地对O157:H7和霍乱弧菌进行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设计和制备快速、特异、灵敏的检测大肠埃希菌O157:H7基因芯片。方法选择157:H7特异的rfbE、fliC、SLT1和SLT2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并制备检测芯片,通过两次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制备荧光标记的靶序列,并与芯片进行杂交,检测O157:H7菌株和非O157病原体。结果O157:H7菌株在采用单一和多重PCR两种方法制备的荧光标记靶序列与芯片杂交,均在芯片相应探针处出现阳性信号,非O157杂交结果均为阴性;芯片检测灵敏度比PCR检测高。结论基因芯片可以快速、灵敏、特异地检测O157:H7,为建立快速灵敏的检测细菌病原体和鉴别诊断的自动分析系统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突变特异性PCR与乙型肝炎病毒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突变与临床关系的研究是当前国内外关注的热点,发现新的变异株并调查已知变异株的流行病学特点对于乙型肝炎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HBV变异研究的方法学,并着重讨论了突变特异性PCR(mutation specific PCR,msPCR)方法的原理、特点以及如何提高其特异性、敏感性保证结果可靠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1984~1985年,我们经实验研究证明格氏血厉螨和厩真厉螨有EHFV的自然感染,可通过叮刺传播和经卵传递EHFV。这两种螨可作为野鼠型EHF鼠间的传播媒介,并可能兼有储存宿主的作用,对在野鼠间传播EHF和维持疫源地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还可能是鼠-人间EHF传播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