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06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通过动态观察急性百草枯中毒(APP)患者血浆内皮素(ET)的变化,初步探讨上述物质在APP时的变化状况及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 服毒自杀是急诊科常见的急症之一,我科从2001年1月初-2001年12月底共收治197例服毒自杀患者,占急诊科抢救病人的第一位,现将本组病人的一般情况,自杀原因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百草枯中毒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百草枯是一种毒性中等的除莠剂,但口服中毒后病死率甚高,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我院1994~1998年曾收治百草枯中毒患者36例,有20例采用以大剂量地塞米松为主的综合疗法,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36例患者中男性9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指导在产科护理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7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法分组,各有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产科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母乳喂养指导。比较两组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度、泌乳时间、产后泌乳量及干预前后产妇sas评分、sds评分。结果研究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泌乳时间早于对照组,产后泌乳量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评分、sd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乳喂养指导在产科护理应用的效果确切,可提早泌乳时间,提高泌乳量,提高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的认知和母乳喂养率,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制针对4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Salmonella paratyphi A)、乙型副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paratyphi B)、大肠埃希菌O157∶H7(Escherichia coli O157∶H7)、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基于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技术( UPT-LF)的快速定量检测试纸,并对其检测性能进行评价。方法以上转发光纳米颗粒( UCP-NPs)作为示踪物,基于双抗体夹心检测模型,研制针对上述4种靶标菌的UPT-LF试纸;以4种靶标菌的系列浓度标准菌悬液作为标准样品,评价试纸的敏感性、特异性、线性和精密性,并进行模拟染菌食品的检测,评价模拟样品阳性检出率。结果针对4种靶标菌的UPT-LF试纸均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r为0.985~0.996;检测敏感性达105~106 CFU/ml,与其他近缘菌株无交叉反应;对乳制品、饮料、小食品、水产、肉类等细菌污染的食品检出率较高。结论该研究建立的对4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快速检测的UPT-LF,简便快速,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线性定量能力,操作性能可满足食品安全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百草枯中毒与内皮素及氧自由基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及氧自由基(OFR)在急性百草枯中毒(APP)发病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硫代巴比妥酸法及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68例APP组、及29例正常对照组血浆ET、血清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APP患者血浆ET、血清MDA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病死组ET及MDA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或P%0.05);而SOD明显降低(P〈0.01或P〈0.001),病死组与存活组之间亦差异有显著性(P〈0.05);ET含量与MDA呈正相关,而与SOD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OFR损伤是APP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ET水平增高协同OFR参与发病机制,血浆ET、MDA、SOD水平可作为APP患者病情程度的评估、指导治疗与预后判断的临床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李春凤  韦欢 《中国药师》2007,10(8):838-839
目的:通过对药品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对销量异常的药品进行监控,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1999~2005年药品收入占总医疗收入比例变化情况、每月使用金额位于前50位西药及前20位中成药使用情况、抗茵药物应用比例及门诊医师的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门诊人次、住院人次、医院总收入逐年上升的情况下,我院药品使用金额位于前50位的西药及前20位的中成药占药品消耗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抗茼药使用比例由2002年的36.5%降至2005年的28.46%,且使用金额无超过8万元的品种,药物构成比由2003年49.86%下降至2005的41.73%。结论:医院开展药品使用动态监测工作,对促进药品合理应用,降低药品收入比例有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氧化损伤水平在急性百草枯中毒(APP)时的变化状况。方法 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及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68例APP患者入院当时、中毒后24、48和72h及29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 APP患者血清MDA显著增高(P〈0.01),且于中毒后24-48h升高最明显(P〈0.001),而SOD明显降低(P〈0.01);死亡组血清MDA明显高于存活组,而血清SOD低于存活组,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氧自由基(OFR)损伤是APP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血清MDA、SOD水平可作为APP患者器官损害程度的评估、指导治疗与预后判断的临床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氧化损伤水平在急性百草枯中毒(APP)时的变化状况。方法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及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68例APP患者入院当时、中毒后24h、48h、72h及29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APP患者血清MDA显著增高(P〈0.01),且于中毒后24~48h升高最明显(P〈0.001),而SOD明显降低(P〈0.01);死亡组血清MDA明显高于存活组,而血清SOD低于存活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OFR损伤是APP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血清MDA、SOD水平可作为APP患者器官损害程度的评估、指导治疗与预后判断的临床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