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2.
李振方  张永华 《嘉兴医学》2002,18(3):184-185
目的:为了提高原发性肝癌患的手术切除率及术后的生存率。方法:采用常温下间歇性肝门阻断法及肝创面对拢缝合法。结果:手术获得成功,术后无并发症,痊愈出院,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中晚期的原发性肝癌的手术治疗仍为原发性肝癌综合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肝炎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缺血性肝炎(IH)又称休克肝,是继发于低血压或休克而出现的肝脏急性炎症病变。现将我院收治的11例患者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自1995年2月至2000年8月,我院共收治休克肝患者11例,男性9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6.7±10.8)岁。患者否认肝病史,B超或CT无肝病影像学表现。原发病包括:4例心源性休克、3例神经源性休克、2例过敏性休克和2例失血性休克。休克持续时间1.5~26h。2例行肝活检术,2例死后3h内行肝穿刺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体外培养肝星状细胞MMP 2及TIMP 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HSC T6肝星状细胞系,经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干预,采用RT PCRA法检测各组MMP 2及TIMP 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在10、20?μmol/L罗格列酮组,TIMP 1的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MMP 2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格列酮的抗肝纤维化作用与抑制HSC表达TIMP 1有关。  相似文献   
5.
生长激素对大鼠重症肝炎肝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生长激素对重症肝炎肝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用四氯化碳诱导重症肝炎大鼠动物模型共 12 0只 ,随机分成 2组 :生理盐水对照组、生长激素 (GH)实验组 ,每组各 60只。观察两组大鼠肝功能变化和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从第3天起 ,GH组ALT、AST、TBil均下降 ,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 (P <0 0 5 ) ;而GH组前白蛋白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0 0 5 ) ;GH组SPF(S期分数 )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CyclinD1表达 ,随时间的延长均有增高趋势 ,GH组CyclinD1蛋白表达阳性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在重症肝炎条件下 ,生长激素具有维持肝细胞膜的完整性、促进蛋白合成、促进细胞增殖作用 ,可能为重症肝炎的内科治疗带来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我们经常遇到淀粉酶升高而CT显示胰腺正常的胰腺炎患者,过后再次CT检查发现胰腺炎征象;早期为BalthazarCT评级B、C的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后期演变为BalthazarCT评级D、E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本研究探讨血淀粉酶的变化规律以及CT检查的时机,以便及早发现胰腺炎及判断胰腺炎的严重程度,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血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加深对缺血性肝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缺血性肝炎的临床资料,与同期肺源性心脏病和因消化道出血致低血压或休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作比较分析。结果 3组患者中缺血性肝炎组和消化道出血组均存有低血压或休克表现,但2组平均动脉压无显著性差异。26例缺血性肝炎中,除有19例患者有下肢水肿、少量腹水或胸水的表现,结合心电图、胸片、彩色多普勒考虑存在右心功能不全;61例因消化道出血致低血压或休克住院患者除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外,无右心功能不全的证据。其中仅有2例肝脏酶学明显升高,而合并诊断缺血性肝炎。结论低血压或休克是引起缺血性肝炎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右心衰可能对发生缺血性肝炎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地黄高效叶片离体再生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浓度激素对地黄品种金九的愈伤诱导、再生芽分化等方面的影响,以期建立高效的地黄叶片再生系统,为地黄的快速繁殖和遗传转化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分析在添加不同浓度NAA、6-BA情况下地黄叶片的愈伤诱导率、再生芽分化率、再生芽生根率和增殖系数。结果:在多个激素浓度组合下均具有较高的叶片愈伤诱导率。最适于金九的叶片再生芽分化的激素浓度为NAA0.1mg·L-1、6-BA2.0mg·L-1。在适宜的激素浓度范围内,金九的再生芽分化率很高,最高可达96.67%。添加0.1mg·L-1的NAA有利于再生地黄植株壮苗和提高生根率。在含有NAA0.1mg·L-1、6-BA0.5mg·L-1的MS培养基上培养,则有利于再生芽的增殖。结论:NAA、6-BA的浓度对叶片再生芽分化、生根和增殖有显著影响。金九可作为地黄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和遗传转化受体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计数联合HBV -DNA定量检测在预示重症肝炎趋势、诊断早期重症肝炎及判断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初诊慢性乙型肝炎 (中度 ) 65例 ,根据病情最终演变情况分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重度 )组和重症肝炎组 ,观察两组淋巴细胞计数和HBV -DNA负荷量变化情况。结果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重度 )组患者中仅有 4例患者血淋巴细胞计数在病情演变中出现低于正常值情况 ,但患者血HBV -DNA负荷量较高。重症肝炎组中 17例患者在病情演变为重症肝炎前血淋巴细胞计数出现低于正常值情况 ,仅 1例患者始终正常 ,但患者HBV -DNA负荷量均为阴性。重症肝炎组和慢性乙型肝炎 (重度 )组淋巴细胞计数平均值分别为 0 .8± 0 .12× 10 9/L和 1.3± 0 .34× 10 9/L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18例重症肝炎患者在淋巴细胞减少平均 7.7± 2 .1天后出现明显重症肝炎临床症状和体征。结论 淋巴细胞计数联合HBV -DNA定量检测有助于预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中度 )的发展趋势、在早期诊断重症肝炎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门静脉癌栓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及出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不同类型门静脉癌栓(PCT)患者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破裂出血发生率及最终死亡原因.76例原发性肝癌并门脉癌栓患者,按门脉癌栓的分布及部位被分为两型.所有患者长期随访至死亡,随访期间多次行胃镜及超声检查两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Ⅰ型PCT患者破裂出血的发生明显高于Ⅱ型PCT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为上消化道出血;Ⅱ型PCT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为肝功能等多脏器衰竭.门脉癌栓生长迅速,短时间内对静脉曲张的程度影响不大,但明显影响患者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发生率及死亡原因.门脉癌栓分型为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