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0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临床病例的分析,研究抑酸疗法对胃癌首次胃镜检查诊断的干扰程度及相应对策。方法实验对象均为经胃镜与病理检查最终证实的胃癌患者,包括胃体腺癌与胃窦腺癌。根据首次电子胃镜检查前抑酸剂的使用情况,分为H2受体阻滞剂(H2RA)治疗组、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组及未经抑酸治疗的对照组,通过组间比较以探讨抑酸剂的使用与胃癌漏诊率之间的关系。按日本Borrmann分型标准,对各组胃癌的分型构成及漏诊病例的分型构成进行分析,试图找出漏诊的规律。结果H2受体阻滞剂治疗组的漏诊率:胃体腺癌为6.66%(5/75),胃窦腺癌为10.7%(9/84)。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组相应的漏诊率为9.37%(6/64)和12.7%(13/102)。而未经抑酸治疗的对照组的相应漏诊率为1.36%(1/73)和2.63%(2/76)。胃体腺癌及胃窦腺癌经过抑酸疗法后,其首次内镜检查漏诊率均高于未经抑酸治疗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通过Borrmann分型发现,漏诊患者均为早期胃癌Ⅱb型、Ⅱc型及进展期胃癌Ⅱ型、Ⅲ型。结论抑酸疗法作为消化系统疾病常用的治疗手段,在胃镜检查前的不恰当应用,对某些胃癌的及时诊断产生负面影响,致使部分患者漏诊,甚至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2.
超细内镜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4年4月至今,我们应用日本Pentax公司生产的EG-1840型超细内镜,对1217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揭示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时有关反映细胞外间质变化的血清学指标如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HA)、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前胶原肽(PⅣP)及板层素(laminin,LN)等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急性轻型胰腺炎(mildacutepancreatitis,MAP,n=108),急性重型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n=26),进行血清HA,PⅢP,PⅣP及LN含量测定,按APACHE及Ranson标准计分统计.结果和正常组比较,MAP组HA,PⅢP,PⅣP及LN的血清含量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但SAP组的早期,这些指标异常升高,和MAP组间差异显著(HA,PⅢP,P<001;LN,P<005),四例死亡者HA及PⅢP升高更加明显,HA>200μg/L,PⅢP>160μg/L),单项血清HA及PⅢP对SAP诊断率达787%和730%,低于APACHEⅢ标准,但是高于Ranson11—6标准,且假阳性率较低,低于10%.结论血清HA及PⅢP等含量是SAP早期诊断及预后判定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疏肝补肾方对肝纤维化大鼠睾丸酮(Te)、促肾上肾皮质激素(ACTH)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胺复制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检测不同剂量组大鼠的血清Te、ACTH水平。结果:肝纤维化大鼠血清Te、ACTH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中药治疗后,两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基本恢复正常,其血清Te、ACTH亦趋于正常(P>0.05)。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疏肝补肾方在抗肝纤维化同时具有改善激素紊乱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急性胰腺炎时均伴有炎症反应、组织变性坏死等病理变化,细胞外间质代谢的异常改变也是其重要的方面。本文通过对急性胰腺炎时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P)及板层素(LN)等的研究,揭示其具体的变化规律及对急性重型胰腺炎(SAP)诊治的指导意义。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疗效。方法随机将符合RE诊断标准的86例患者分为雷贝拉唑治疗组43例和奥美拉唑对照组43例。治疗8周后分别作出症状评价及胃镜评价。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镜下疗效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贝拉唑治疗RE的疗效明显优于奥美拉唑。  相似文献   
7.
肝硬变时细胞外基质代谢的血清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4,他引:5  
目的研究肝纤维化时细胞外基质代谢的血清学变化规律,以及抗肝纤维化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实验对象269例分为3个观察组,即正常对照组(n=30)ChildA组(n=103)及ChildB+C组(n=166).对每例观察对象作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前胶原肽(PⅣP).层粘蛋白(LN)水平测定和肝功能有关指标,如AST,ALT,甘胆酸(CG)和吲哚氰绿(ICG)潴留率等检测.结果和正常组比较,ChildA组及ChildB+C组HA,PⅢP,PⅣP,LN以及ALT,AST,CG,ICG潴留率均值呈异常升高(P<001),但ChildA组及ChildB+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进一步研究还发现PⅢP,PⅣP,HA以及LN等血清浓度和CG,ICG潴留率,AST,ALT间呈密切正相关,经保肝、利胆等治疗,在血清AST,ALT,CG及ICG潴留率好转后HA,PⅢP,PⅣP,LN的血清水平也呈同向变化.结论部分肝硬变患者,肝纤维化的形成仍很活跃,积极有效的保肝,利胆,抗纤维化治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南京市建邺区60~80岁老年人群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情况及与胃蛋白酶原(PG)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南京市建邺区社区60~80岁老年人758例,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13 C-uBT法测定Hp,分析60~80岁老年Hp阳性人群临床体征,包括性别、年龄、是否饮酒、家族胃癌史、...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 (HP)及产细胞毒素型幽门螺旋杆菌 (CagA+HP)在中国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腺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胃溃疡患者中的感染情况及意义。方法 将 492例患者分为 5组进行观察。无症状对照组 (AC组 )、慢性萎缩性胃炎组 (CAG组 )、胃腺癌组 (GCa组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 (DU组 )及胃溃疡组 (GU组 ) ,分别计算各组HP及CagA+HP的感染率以及患者中CagA+HP占HP感染的比例 (CagA+HP/HP) ,并作组间比较。结果 HP感染率在CAG及GCa组略高于AC组 ,但无统计学意义 ,DU及GU组HP感染率明显高于AC组 [(P <0 .0 1;CagA+HP感染率及 (CagA+HP/HP) ] ,各相关疾病观察组均显著高于AC组的 2 4.2 %及 33 .8% (P <0 .0 1)。结论 HP相关性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腺癌及消化性溃疡时 ,以CagA+HP感染为主 ,CagA+HP感染率较无症状对照组更高 ,显然 ,在各相关性疾病的发生中CagA+HP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这为疾病的防治乃至HP根治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及产细胞毒素型幽门螺旋杆菌(Cag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