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伏隔核毁损对MAP模型大鼠行为及脑内DA受体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伏隔核毁损对甲基苯丙胺(MAP)模型大鼠行为学及不同脑区多巴胺D2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SpraqueDawley(SD)大鼠随即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手术组,每组各20只;采用经腹腔注射MAP制备精神分裂症模型,立体定向-直流电毁损伏隔核,观察大鼠刻板行为变化,原位杂交法观察额叶、颞叶、边缘区及脑干部位D2受体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及假手术组大鼠刻板行为评分及各个脑区D2受体表达均显著增加;而与模型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手术组大鼠刻板行为评分及各脑区DA受体阳性细胞数目均显著减少。结论伏隔核毁损可能是通过抑制使用MAP而诱发的脑内D2表达的亢进而改变其行为学的异常。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颅骨缺损多次修补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性,18岁。于出生时后枕部即有两处颅骨缺损(呈裂隙状,宽度约1cm),脑组织无膨出,此后裂隙逐渐增宽,于6岁时出现剧烈呕吐及患处压痛,行头颅CT:枕骨两处骨质缺损.大小分别为:3cm×4.5cm、2.5cm×2cm,骨缘轻度外翻,枕大池囊性扩大,四脑室略大(图1)。即行钛网修补术。此后随着患者年龄增长,颅骨缺损逐渐增大,修补物逐渐游离浮动,局部膨出。12岁时行头颅CT示:缺损较前明显扩大,分别为8cm×9cm及3cm×3cm,颅骨边缘外翻,右侧钛网游离,脑膜轻度膨出(图2)。于18岁时行头颅CT:枕部颅骨缺损约11cm×12cm及4cm×4cm,颅骨边缘外翻,两块钛网均游离。枕大池囊性扩大,并向外局限性膨出。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总结急性硬膜外血肿脑疝早期伴休克患者的救治经验.方法 15例急性硬膜外血肿脑疝早期伴休克患者采取先钻孔简单减压+抗休克治疗,休克控制后再开颅的控制性手术方法.结果 术后1月按GOS预后评分,恢复良好7例,轻残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结论 采用控制性手术方法,可兼顾脑疝早期的及时处理及危重休克个体的耐受情况,对于急性硬膜外血肿脑疝早期伴休克患者的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救治率.  相似文献   
5.
现回顾性分析我所2009-03—2011-03收治的40例外伤后额颞硬膜外血肿并发脑梗死患者的资料,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12~65岁,平均36.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8例,跌坠伤12例,打击伤10例。脑梗死发生部位均在额颞硬膜外血肿区或血肿侧大脑半球。  相似文献   
6.
<正>腰大池持续引流是神经外科临床中应用广泛的一种治疗方法,不仅能引流脑脊液,降低颅内压,还能鞘内注药,而且还可促进脑脊液循环通路的通畅,用于颅内感染、颅脑损伤后脑脊液漏、切口脑脊液漏、脑室内出血等疾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其引起慢性脑疝等严重并发症尚未引起重视,现将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后枕骨大孔疝的2例患者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病例1,男性,49岁,因"头部外伤后意识不清伴呕吐3 h"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丙泊酚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镇静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胃镜检查者分为观察组(丙泊酚组)和对照组(常规胃镜组)。观察记录各组受检者术中的反应、胃镜操作时间、麻醉药物作用时间,检查前中后BP、HR、SPO2及术后问卷调查。结果所有病例皆完成检查,观察组具有副作用少,患者更易接受。结论丙泊酚静注并利多卡因胶浆表面麻醉在无痛胃镜检查中具有起效快、恢复时间短、负作用少,是有效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手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复发后手术的可能性及如何预防术后复发。方法:回顾总结1995年1月-2005年1月资料完整的脊柱结核共151例中,包括颈椎结核8例,胸椎结核73例,腰椎60例,腰5骶1结核10例。结果:复发的病人19例,其中有12例再次手术治愈,7例经换药治疗治愈。151例脊柱结核均行灶清或灶清、减压、植骨固定术,有23例行内固定治疗,术后卧床3个月~6个月,随访2年~12年治愈132例,复发的病人19例。结论:脊柱结核手术复发的原因在于脊柱稳定性的严重破坏,影响病椎之间骨性融合,病灶清除不彻底和不合理的化疗产生结核耐药,不能抑制和杀灭病灶内的结核菌,促使复发。认真分析原因,有针对性的再次手术和保守治疗,可使患者获得满意疗效,从中总结经验,积极预防,避免初次手术失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内囊前肢靶点脑立体定向手术后可能出现的手术风险,采用积极预防措施,最低限度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结合以往文献资料、内囊前肢靶点的解剖特点,分析内囊前肢靶点术后易出现的手术并发症.结果 670例次内囊手术后(右侧350次 ,左侧320 次)发生出血12 例,发生率为 1.79%,6例发生内囊区脑梗塞 ,发生率为0.9% ,远期遗留右上肢偏瘫症状4 例.结论 内囊前肢靶点的解剖特点与手术存在一定风险.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