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技术,以针灸,电刺激,脉冲电治疗联合Bobath为主神经促通技术有计划分阶段进行急性期治疗性锻练,治疗前后均采用Fugl-Meyer和Bathel评分.结果 综合康复组ADL Bathel指数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 早期综合性康复干预可以明显提高脑卒中急性期患者ADL和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颅脑MRI证实的胼胝体梗死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胼胝体梗死占所有脑梗死患者的1.04%(7/671),其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典型表现包括观念运动性失用(42.9%)、额叶步态(28.6%)和异己手综合征(14.3%),可伴有肢体瘫痪、意识障碍和认知损害等症状.MRI共检出胼胝体病灶8个,以体部多见(62.5%),其次为压部(25.0%)和膝部(1/8,12.5%).额叶(57.1%)、基底节区(42.9%)和枕叶(42.9%)常同时被累及.弥散张量成像显示,l例患者胼胝体体部和膝部纤维连接中断.6例患者血管造影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其中以椎动脉狭窄最多见(66.7%),其次为大脑前动脉(50.0%),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较少见(均为33.3%).结论 胼胝体梗死发生率低,动脉粥样硬化是致病关键,其临床表现多样,与梗死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脑心疏方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疗效及对FIB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均按照急性缺血性卒中常规治疗方案给予基本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每晚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给予脑心疏方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治疗组较对照组更能显著降低中医症候积分及血黏度。结论:脑心疏方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可显著提高疗效,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体征,改善中医症候,改善血液流变学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模型大鼠行为学和小胶质细胞极化及神经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 将5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低、中、高剂量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手术后进行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UMS)4周,后进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治疗结束后进行Longa神经功能评分测定,通过糖水偏好测试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大鼠抑郁样表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海马区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标记并定量大鼠海马区中CD16/CD32、CD206、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蛋白表达水平,透射电镜检测突触超微结构并可视化海马神经元的突触结构。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糖水偏好率降低(P<0.01),强迫游泳实验静止时间延长(P<0.01),海马区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及M1表型CD16/CD32蛋白荧光强度升高(P<0....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顽固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建邺区双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慢性顽固性腹泻患者39例,临床应用温针灸结合参苓白术散治疗,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温针灸结合参苓白术散治疗,总有效率94.8%,临床疗效满意。结论:对于慢性顽固性腹泻患者,应用温针灸及参苓白术散中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病例1,男,63岁,已婚.患者因“发热、头痛、意识障碍20 d”于2011年8月11日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住院,经腰穿等检查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给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拜复乐、激素”等治疗,患者体温下降,复查腰穿较前好转,但肝功能ALT、AST增高转入我院进一步治疗.专科检查:嗜睡、面具脸,表情淡漠.四肢肌力检查不配合,肌张力齿轮样增高,腱反射亢进.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检查不配合,巴氏征阴性,颈强直,克氏征(-),布氏征(-).脑电图广泛重度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桃核承气汤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认知功能和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2019年于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PSCI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桃核承气汤组,每组50例。常规组中因失访脱落1例,最终纳入49例;桃核承气汤组中因依从性差及失访脱落3例,最终纳入47例。常规组患者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控制血压及血糖等基础治疗联合多奈哌齐片进行治疗;桃核承气汤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桃核承气汤进行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评定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采用血管性痴呆中医辨证量表(SDSVD)评估患者中医症状改善情况,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桃核承气汤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常规组(u=2.418,P=0.016)。治疗后,两组MMSE、MoCA评分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SDSVD评分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桃核...  相似文献   
8.
2011年7月至2013年3月期间,笔者运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并与采用西药结合功能锻炼治疗的48例作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计算机网络药理学技术分析柴胡疏肝散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有效成分,并预测其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中获取柴胡疏肝散的化学成分和靶点,同时利用OMIM、TTD和Pharm Gkb数据库获取治疗卒中和抑郁的共有靶标。采用Excel筛选分子和靶标,Cytoscape软件建立柴胡疏肝散的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图,通过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对基因功能及代谢通路进行分析。结果从数据库筛选出柴胡疏肝散122个中药成分与卒中后抑郁的42个靶蛋白相互作用,其中雌激素受体(ESR1)、前列素内环氧化物合成酶2(PTGS2)、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SLC6A4和白三烯A4水解酶(LTA4H)为柴胡疏肝散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作用靶点,主要涉及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5-羟色胺能突触通路、催乳素信号通路和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通过调节炎症应答、突触合成、雌激素应答、记忆、生物合成、药物反应和昼夜节律从而治疗卒中后抑郁。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揭示了柴胡疏肝散治疗卒中后抑郁的可能机制,为进一步阐明其作用靶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