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2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液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静脉输液看似简单,却有不少技巧。如果使用得当不仅能有效减轻病患的疼痛感,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患纠纷。本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三十余年,现总结一些输液技巧。[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难治性癫患者外周血中多药耐药1(MDR1)基因的表达以及抗癫药物和性发作在难治性癫多药耐药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检测120例研究对象外周血中MDR1基因mRNA的表达。根据析因设计分性发作和抗癫药物两个因素,共分为A组(难治性癫组)、B组(癫治疗有效组)、C组(性发作未用药组)和D组(健康正常对照组),各30例。结果4组的外周血中MDR1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不同(F=4.456,P=0.005),其中性发作引起MDR1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F=10.005,P=0.002),抗癫药物的作用则不明显(F=0.919,P=0.340),抗癫药物与性发作两者之间没有交互作用(F=2.445,P=0.121)。结论难治性癫患者外周血中MDR1基因mRNA的表达上调是性发作而非使用抗癫药物的结果,外周血中MDR1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监测可以作为评价癫耐药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3.
建立新的艾滋病健康教育评价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几年中,科学家和临床学者在揭示艾滋病病毒结构、机能,以及艾滋病的临床过程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当艾滋病的流行进入第二个10年时,却没有一个研究者,对在本世纪结束前能有新的疗法或疫苗使艾滋病的死亡率产生戏剧性变化抱乐观态度。从艾滋病刚开始流行起,人们就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病毒进一步蔓延的最强有力工具。可是遗憾的是,10  相似文献   
4.
离子透入结合高压氧舱治疗耳鸣临床分析黑龙江省医院耳鼻喉科李建明,朱琪麻醉科朱晶耳鸣是听觉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种常见症状。按其特征分自觉性(主观性)和他觉性(客观性)耳鸣。自觉性耳鸣无音源,周围人听不到,他觉性耳鸣有音源,周围人能听到。本文将用离子透入结合...  相似文献   
5.
青春期前女童性器官尚未发育完全,过早的两性行为有损健康,这种生理上的危害是人所共知的,然而过早的性体验(可能获得性满足的各种性行为方式)在心理上会产生什么样的严重危害,则是一个更应受到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评估胆囊功能及胆囊胆汁动力时相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三维超声对50例正常体检者(正常组)和50例胆囊结石患者(胆石组)进行脂餐试验,记录餐前、餐后每隔10 min的胆囊容积,共计380 min,计算胆囊最大收缩率(GBEF_(max))和最大收缩时间(Tmax),并绘制胆囊容积变化曲线图。结果正常组餐前胆囊容积为(16.75±7.14)mL,餐后90 min胆囊容积最小为(1.90±0.98)mL,GBEF_(max)为(88.61±10.39)%,Tmax为(90.34±12.36)min,360 min胆囊容积恢复到餐前水平。与正常组比较,胆石组餐前胆囊体积(19.06±6.93)mL明显增大(P0.05),GBEF_(max)(67.27±7.26)%明显降低(P0.05),Tmax(110.85±10.33)min明显延长,餐后约360 min胆囊容积恢复到餐前水平。依据胆囊胆汁动力相变化,胆囊胆汁排出相为餐后0~90 min,胆囊胆汁充盈相为餐后90~360 min,胆囊胆汁浓缩相为餐后360 min。结论三维超声等影像学只需检测餐前和餐后90 min胆囊容积即可达到评估胆囊功能,胆囊胆汁动力时相的变化可能更全面体现胆囊功能,对临床手术方式及时机的选择有较高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与乙型肝炎(乙肝)病毒基因型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R)方法检测HBV基因型。选取97例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疗程12~24个月,分别对HBV基因型和HBV DNA、HBeAg/抗HBe及YMDD变异进行检测。结果B基因型占56.7%(55/97),C基因型占43.3%(42/97)。拉米夫定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B基因型患者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83.6%(46/55)、78.1%(43/55)、68.8%(33/48)和57.7%(15/26),C基因型患者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78.6%(33/42)、73.8%(31/42)、70.0%(21/30)和66.7%(10/1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拉米夫定治疗后9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B基因型患者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0.0%(18/45)、46.7%(21/45)、51.5%(17/33)和77.8%(7/9),C基因型患者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5.7%(16/35)、48.6%(17/35)、62.5%(15/24)和69.2%(9/1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拉米夫定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B基因型患者YMDD变异率分别为5.5%(3/55)、12.7%(7/55)、20.8%(10/48)和34.6%(9/26),C基因型患者YMDD变异率分别为4.8%(2/42)、11.9%(5/42)、23.3%(7/30)和33.3%(5/1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拉米夫定疗效与HBV基因型未见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9.
自1965年Blumberg发现HBsAg以来,乙型病毒性肝炎(HBV)在分子病毒学、组织病理学、免疫学、流行病学及临床诊断治疗学等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些问题得到阐明达成了共识,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全世界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我国占50%以上,而我国的乙型肝炎防治工作存在一些国外不曾有过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自己来研究解决,可以说,在乙型肝炎临床与科研过程中充满了艰辛,我国的临床医师及基础科研工作者尽管在治疗中做了大量工作,遗憾的是至今尚未有重大性突破,这使我们喜忧参半、任重而道远。在临床研究中我国与欧美存在较大的差距,除外经济、政治和学风中的一些问题外,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临床治疗试验不规范,难以严格的按照随机、双盲、对照和多中心原则实施临床科研方案;(2)临床科研与基础实验研究结合不够,重基础研究,轻临床科研;(3)存在多经验,少证据的现象;(4)肝活体组织检查较少,尤其是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肝活体组织标本甚少;(5)缺乏长期随访资料,医学资料保管不善,丢失现象较为普遍;(6)国内诊断试剂质量不稳定,缺乏统一标准,大多不能通过国际质检要求,实验数据难以得到国际权威性杂志的认可;(7)临床研究及经典流行病学调研难以获得基金资助等。慢性乙型肝炎已成为相关临床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临床问题,我们组织国内部分专家结合个人的临床经验及科研体会,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进行讨论,目的是引导临床医生科学、准确地处理这些问题,同时进一步深入开展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实用性研究,为提高我国慢性乙型肝炎诊治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造福于人类,这也是本期"焦点论坛"主办者的心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达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和结局。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66例CHF合并T2D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达格列净组、沙库巴曲缬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分析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临床疗效和随访结果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四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T2)、甘油三酯(T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治疗组患者住院治疗1周后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最高。不同治疗组患者心衰再住院率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心衰再住院率、全因死亡率和MACE发生率最低。以全因死亡率为终点事件绘制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达格列净组、沙库巴曲缬沙坦组、联合治疗组心衰总体生存率明显好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最好。不同治疗方法、eGFR、NT-proBNP和ST2是CHF患者1年内全因死亡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达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心衰再住院率及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