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在肿瘤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化疗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肿瘤科收治的肿瘤PICC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置管期间行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置管期间实施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知识水平、自我效能、自护能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疾病知识评分、自我效能评分、自护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静脉炎、管腔回血、导管堵塞、导管外移、导管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能有效提高肿瘤PICC患者疾病知识及疾病管理能力,降低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2.
所谓深静脉置管术就是把一根导管从体表刺人深部血管内,保证药液可以输入,减少对静脉和皮肤的刺激。采取深静脉置管术具有留置时间长、置管部位多、对血管壁造成的伤害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因此在临床中被广泛使用。但是采取深静脉置管术也可能会导致导管相关性感染,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必须对导致感染的威胁因素进行研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感染,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3.
新的具有高度多态性的日本血吸虫微卫星位点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从基因组序列中选择和设定新的、可用于研究日本血吸虫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 方法 672个日本血吸虫标本取自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和四川等5省的7个流行区现场。根据日本血吸虫基因组数据库中的初始数据设计引物,对标本的17个全新的日本血吸虫微卫星位点进行分析。用GenMapper 4.0 软件(Applied Biosystems)进行初始数据处理,用GenClone 1.0软件计算种群内各标本的遗传距离;用GenAlEx6软件统计等位基因的变化;用GenClone 1.0 软件计算种群内各标本的遗传距离;用UPGMA 谱系图分析种群间遗传距离。 结果 17个微卫星位点均呈现多态性。对江西都昌种群的这17个位点进行分析,标本之间的遗传距离大多为25~32,显示江西都昌种群内各个标本之间的遗传差异明显。对7个地区种群分析的结果显示种群间的差异较为明显。类平均法系统聚类分析(UPGMA) 谱系图显示,江西都昌、安徽铜陵、湖北沙市和湖南常德的种群同为一簇,其遗传距离为0.017 8~0.036 3;安徽贵池和湖南岳阳的为另外一簇,其遗传距离为0.024 7;而四川西昌单独为一簇,与其他两簇的遗传距离为0.019 2~0.069 3。 结论 选择的17个微卫星位点可作为研究日本血吸虫种群遗传学的有效标记,并揭示中国大陆该虫种存在着复杂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4.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