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主要探讨检测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风险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1~2012.8在我院住院治疗的COPD患者63名,根据2011版GOLD策略综合评估分为COPD低危组22人(包含A组和B组)和COPD高危组23人(包含C组和D组),分别测定并比较2组NT-proBNP、肺功能、体重指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COPD低危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245.7±166.2 pg/ml)明显低于COPD高危组患者(1326.7±198.8 pg/ml)(P0.05)。肺功能FEV1(perd%)与NT-proBNP(pg/ml)成负相关(r=-0.395,P=0.001)。而年龄、性别与体重指数则与NT-proBNP(pg/ml)无相关性(P0.05)。结论 NT-proBNP能较好反应COPD的急性加重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主要探讨检测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风险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2.1~2012.8 在我院住院治疗的COPD患者63名,根据2011版GOLD策略综合评估分为COPD低危组22人(包含A组和B组)和COPD高危组23人(包含C组和D组),分别测定并比较2组NT-proBNP、肺功能、体重指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COPD低危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245.7±166.2 pg/ml)明显低于COPD高危组患者(1326.7±198.8 pg/ml)(P〈0.05).肺功能FEV1(perd%)与NT-proBNP(pg/ml)成负相关(r=-0.395,P=0.001).而年龄、性别与体重指数则与NT-proBNP(pg/ml)无相关性(P>0.05).结论 NT-proBNP能较好反应COPD的急性加重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VA患者FeNO与支气管激发试验中PD20-FEV1.0的相关性,比较两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在华山医院呼吸科同时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和FeNO测定的53例慢性咳嗽患者,其中CVA组40例,BPT(+)为33例;非CVA组13例,无BPT(+)患者。分析两组结果的分布特点及相关性,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两者对CVA的诊断价值。结果 CVA组FeNO结果显著高于非CVA组(P=0.0078)。咳嗽变异性患者的FeNO与BPT-PD20-FEV1.0值呈明显的负相关(r=-0.35,P=0.049)。ROC示FeNO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5,95%CI为0.59-0.84,明显小于BPT的AUC(0.91,95%CI,0.80-0.97)。结论 FeNO检测虽然能反映CVA患者气道炎症水平,但诊断价值低于BPT,不能依靠其确诊CVA。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阿奇霉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对肺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治疗安全性。方法 本实验40例哮喘患者,随机分入阿奇霉素联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加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组,或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加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组,评估治疗前后各组患者哮喘控制测试评分、肺功能、诱导痰标本内细胞因子IL-4、IL-5和IFN-γ的浓度变化,及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哮喘控制测试评分、肺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诱导痰细胞因子的浓度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阿奇霉素组诱导痰标本内细胞因子浓度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加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治疗哮喘安全有效,可有效降低哮喘患者气道内 Th2 细胞因子含量。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常见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138例患者,分析临床特征,评估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患者中,23例发生气胸,发生率为16.67%;34例发生出血,发生率为:24.64%。基础肺功能、肿块直径、位置及病变类型可显著增加气胸的风险;肿块直径、活检枪型号则增加出血的风险。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安全性好。气胸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的基础肺功能、肿块直径、位置及病变类型;出血的影响因素包括:肿块直径及活检枪型号。  相似文献   
7.
目的主要探讨血浆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12~2013.5在我院住院治疗的COPD患者45人,根据是否患有并发症分为COPD无合并症组(A组)22人和COPD有合并症组(B组)23人,记录其性别、年龄、肺功能及体重指数。记录其COPD合并症情况。测定两组患者血清CYFRA21-1水平。结果 COPD无合并症组(A组)血浆CYFRA21-1水平明显低于COPD有合并症组(B组)(P0.05)。结论血清CYFRA21-1水平高低与COPD的合并症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和分析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患者的治疗情况。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我院诊断为CVA的266例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总结。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给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ICS)联合支气管扩张剂(A组,98例)、支气管扩张剂(B组,131例)、其他药物(C组,37例)。A组为标准治疗组,B、C组为非标准治疗组。评价指标包括:治疗前后的咳嗽评分、患者对疾病认知是否正确、停药后2年内的复发率、患者对疗效是否满意、ICS治疗的使用情况。结果 266例CVA患者中,能正确认知疾病者占50.4%(134/266)。36.8%的患者接受了标准治疗,其咳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优于非标准治疗组,疗效满意度较高,2年随访复发率较低;63.2%的患者接受了非标准治疗,其疗效满意度较低,2年随访复发率较高。未使用ICS联合支气管扩张剂治疗的主要原因有:担心ICS不良反应(32.7%)、不认可CVA的诊断而拒绝使用(48.2%)、认为ICS装置使用不便(8.9%)。结论 目前CVA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率和规范化治疗率均较低,应加强宣教,提高患者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何剑  朱柠  陈小东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1):2007-2009
目的评价联合使用多种介入诊断技术对于痰涂阴性肺结核诊断的价值。方法收治的62例通过介入技术确诊的痰涂阴性肺结核病例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62例痰涂阴性肺结核病例,通过支气管镜直视下行冲洗、刷检、活检,阳性检出率为43.5%,加做支气管镜肺活检后,阳性检出率为59.7%;有22例接受了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阳性检出率为81.8%;支气管镜联合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总阳性检出率88.7%。结论支气管镜检查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于痰涂阴性肺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联合使用可显著提高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21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例,提高肺隐球菌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21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患者临床表现均缺乏特异性;肺部CT表现:61.9%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结节、肿块影,23.8%表现为肺部浸润实变影,15.7%为混合病灶。所有患者血清乳胶凝集试验均呈阳性。确诊患者11例,其中开胸手术确诊2例,TBLB确诊1例,CT引导肺穿刺活检确诊7例,穿刺液培养阳性1例;临床诊断10例。所有患者均未合并隐球菌脑膜炎。在接受氟康唑和氟胞嘧啶治疗3月后,所有患者肺部病灶均明显吸收。结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应优先考虑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获取病理组织;血清乳胶凝集试验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结合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和治疗反应可进行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