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剖析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的原因,为遏制和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资料。方法:对本市七所医疗单位近二十年来的产妇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近十年剖宫产率平均以每年5个百分点速度攀升。②妇产科床位在30~50张之间的县(市)、区级医院剖宫产率上升速度较快。③剖宫产已逐步取代产钳、胎头负压吸引、臀位牵引等分娩方式,是处理重度妊高症、妊娠特发性疾病、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④社会因素影响剖宫产率。结论:剖宫产率上升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而是社会综合因素的结果,须采取综合性的对策和措施加以遏止或降低。  相似文献   
2.
风疹是一种临床症状轻、预后良好的病毒性传染病 ,但妊娠期风疹感染对母婴危害较大。笔者现将本院诊治的妊娠合并风疹急性感染的 2 5例患者资料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2 5例患者年龄 2 2~ 37岁 ;孕周 <12周 12例 ,12~ 2 8周5例 ,>8~ 37周 6例 ,>周 2例。所有患者均有发热  相似文献   
3.
正大量研究显示结直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虽然结直肠癌的治疗手段在不断的增加,但其病死率仍呈上升趋势。最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的资料显示我国结直肠癌病死率2005年比1991年增加70.7%,年均增加4.71%,我国男女发病率分别为15.0/10万和9.7/10万,病死率分别为8.6/10万和5.4/10万[1],所以关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研究成为热点。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Ⅱ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JC病毒(JCV)基因编码产物大T抗原(large tumor antigen,T-Ag)的表达及β-catenin(β-连接素)蛋白表达与结直肠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65例结直肠腺癌和20例非肿瘤结直肠黏膜中JCV T-Ag、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特性及生物学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结直肠腺癌中JCV T-Ag和β-catenin阳性表达较正常组织明显升高(P0.05)。在癌组织中,JCV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的相关。β-catenin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P0.05)。结论 JCV T-Ag早期基因编码产物大T抗原在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β-catenin可以反应肿瘤的侵袭性,为评估肿瘤的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笔者应用氨甲喋呤(MTX)加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对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肿瘤抗原(CA199)的影响,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6月至2010年4月经根治手术切除的DukesB-C期结直肠癌44例随机分成两组,各22例。治疗组:行根治性手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600-1000mg,术后2周予以常规静脉化疗;对照组:术中未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术后2周予以同一方案化疗。所有病人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第14天、第42天采血,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中CEA、CA199。结果 (1)术前治疗组的CEA、CA199与对照组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术后第14天治疗组的上述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的(P〈0.05);(3)术后第42天治疗组的上述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与对照组基本相似(P〉0.05);(4)治疗组的术后第14天CEA降幅明显大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能够提前降低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CA199水平,起到很好的化疗效应。  相似文献   
7.
病例:患者,女性,27岁,孕1产0孕34^+5w1胎死宫内伴单脐动脉畸形而于2006.03.15入院。末次月经2005.07.15,2005.11.16行NSD,21三体、18三体风险均阴性。2006.02.27(孕32^+w)时感腹胀明显加重而行B超检查提示:羊水最大深度16mm,羊水指数41mm,羊膜囊分隔回声不明显,胎盘单个,性别相同,单绒毛膜双胎可能性大,其中1脐带呈单脐动脉,末见明显其它畸形。1w后复查B超仍末发现其他畸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PPH术的手术技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78例Ⅱ~Ⅳ度痔患者采用改良PPH术治疗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2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2d,术后吻合口出血需缝合止血6例,术后无肛门狭窄及肛门失禁,随访1个月至5年,无复发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改良PPH术安全有效,手术时间较传统PPH术更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朱小宝  田小林 《癌症进展》2010,8(3):247-250
我国结肠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原因尚不明了。现已有文献报告称JC病毒与结肠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也有个别报告称并无明显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改良胃旁路术对合并2型糖尿病胃癌患者术后血糖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本科室行胃癌根治术联合改良胃旁路术的48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3、6个月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BMI的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患者术后3、6个月的空腹血糖分别为(6.89±1.15)mmol/L和(5.40±0.62)mmol/L,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术后3、6个月的餐后2 h血糖分别为(9.82±1.12)mmol/L和(9.22±1.01)mmol/L,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患者术后3、6个月的HbA1C分别为(7.26±0.46)%及(6.8±0.35)%,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患者术后3、6个月的BMI较术前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胃癌根治术联合改良胃旁路术治疗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安全可行并可以改善患者术后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