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1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23例小儿二尖瓣关闭不全(MI)行二尖瓣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全组23例<18岁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进行了瓣膜成形术。结果:手术及术后随访~20个月,无1例死亡,1例行二尖瓣置换,1例有二尖瓣中度反流,其余为≤轻度反流。结论;儿童行二尖瓣成形术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对儿童MI应首选二尖瓣成形术。  相似文献   
2.
扁桃体摘除对小儿单纯性血尿的影响曾祥军,黄海242100安徽省郎溪县医院扁桃体可以成为病灶,对病灶型扁桃体判断标准及手术摘除时间,至今仍然意见不一。现将我在上海长海医院收集到的小儿单纯性血尿,有反复扁桃体炎发作史,经抗生素治疗无效,行扁桃体摘除术后病...  相似文献   
3.
经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室间隔封堵的近期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经胸骨下段小切口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近期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8年8月,采用Amplatzer膜部VSD封堵器对41例膜周部VSD进行封堵治疗。男14例,女27例。体重9.0-71 kg,(46.3±16.1)kg,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均为膜周部VSD,破口3-8.5 mm。全麻后经胸骨下段切口显露右室,经右室放置封堵器。出院前和术后1个月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胸片等检查。结果41例均成功进行封堵,术后气管带管时间2.5-17 h,(6.2±3.3)h。ICU滞留时间8-21 h,(15.1±4.3)h。引流量35-210 ml,(80±33)ml。41例随访3-15个月,(7.9±4.1)月,无传导阻滞,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无封堵器移位、脱落,无血栓形成,三尖瓣无反流,无血红蛋白尿。1例术后出院前发现有残余分流,约1 mm。结论经胸骨下段小切口行VSD封堵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与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ECCABG)后房颤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原因。方法:OPCABG组75例,手术在全麻常温下进行;ECCABG组113例,手术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结果:OPCABG组术后15例(20%)出现房颤,ECCABG组术后31例(27.4%)出现房颤。二组房颤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房颤的发生率低于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的房颤发生率,但仍有较高的发生率。房颤发生的原因可能是术后侧支循环逐渐关闭,改变心房的血液分布,诱发心房内及其周围组织产生局灶激动,从而发生房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抗敏滋肝明目汤口服联合色甘酸钠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120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两组均用色甘酸钠滴眼液局部点眼每日4次,治疗组加用抗敏滋肝明目汤口服,每日2次,治疗14天并随访。结果治疗组治疗显效22例,有效5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8例;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且治疗组主要症状体征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敏滋肝明目汤口服联合色甘酸钠滴眼液治疗季节性和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的疗效优于单用色甘酸钠滴眼液。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混合式学习在外科学总论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以湖南医药学院医学院2015级、2016级临床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从2015级选取1个教学班作为对照组(n=117),采取传统教学方式;从2016级选取1个教学班级作为试验组(n=115)采取混合式学习方式。对比两组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对实行混合式学习的2016级学生进行学习满意度调查。用SPSS 22.0进行t检验。结果 试验组在过程性考核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方面均优于对照组[(93.65±3.71)vs.(91.46±5.63);(68.36±8.14)vs.(64.94±8.98)];对2016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混合式学习的满意率很高,其认可率为90%以上。结论 在临床课程外科学总论的教学中,混合式学习受到学生高度认可,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同时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师生互动,最终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及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老年冠心病患者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疗效。方法:A组选择87例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B组选择79例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结果:B组死亡率低于A组(P<0.05),术后胸腔引流量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铅是一种古老的毒物,许多研究认为铅不仅具有神经毒性、肾毒性,而且对造血系统有一定的影响,铅可以影响卟啉代谢,抑制血红素合成酶的生成,从而引起铅性贫血。本实验对牛磺酸对铅中毒大鼠部分血液指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以期找到一种拮抗铅中毒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胸骨下段小切口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的疗效及优点。方法2009年1月~2012年8月,采用Amplatzer VSD封堵器对85例VSD进行封堵治疗。男38例,女47例,体重9.5~72kg,(42.3±16.5)kg,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为膜周部VSD,破口3~10.5mm,全麻下经胸骨下段切口经右室放置封堵器。出院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径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胸片等检查。结果82例成功进行封堵,3例失败。术后气管带管时间2.3~16h(6.0±2.3),ICU滞留时间8~17h(14.1±3.2)。引流量30~190ml(70±28)。82例随访8~15个月(8.3±5.1)月,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无传导阻滞,无封堵器移位,脱落,无血栓形成,无血红蛋白尿。2例术后发现有残余分流的1~2mm。结论往胸骨下段小切口行VSD封堵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儿童单个主动脉瓣叶牛心包置换在室间隔缺损合并严重主动脉瓣反流患儿中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9年9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室间隔缺损合并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2例患儿行单个主动脉瓣叶牛心包置换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14例,平均年龄2~14 (9.0±3.6) 岁。所有心功能分级(NYHA)均为Ⅱ级。 结果 手术没有死亡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即刻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提示手术成功修复主动脉瓣,瓣叶均对合正常。所有患者主动脉瓣反流均在轻度以内,跨主动脉瓣峰压差为(14.2±2.8) mm Hg。住院时间11 d,没有任何不良症状。全组患者随访32~72 (50±16) 个月。术后心功能均为Ⅰ级,无反流17例,轻度反流21例,中度反流4例。跨主动脉瓣峰压差为(12.4±3.2) mm Hg。随访中无死亡和需要二次手术患者。随访观察中未见牛心包瓣叶结构性衰败。 结论 对于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单个主动脉瓣叶牛心包置换术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和中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