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59篇
  2023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护理措施和技术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如能得到早期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大幅度降低死亡率并提高愈后生活质量。临床研究证实,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重建冠脉灌注的有效方法,适用于90%以上的AMI患者,AMI行急诊PCI治疗成功率高,可达95%以上。现就急诊PCI术的护理措施和技术支持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Swartz鞘、小弯标测消融电极导管在右前游离壁房室旁路射频消融术中应用价值。方法:1998年5月至2004年12月共44例经心内电生理证实的右前房室旁路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12 ̄57岁(平均20.1±6.8)。显性旁路34例,隐匿旁路10例,8例院外射频消融失败,4例6个月内复发。心动过速史1 ̄20年。抗心律失常药物难以有效预防发作。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半衰期以上后,常规穿刺静脉和放置电极导管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在R0Swartz鞘管支持下,将小弯标测消融电极导管于右房上部塑型为倒“U”字形,使用旋转导管、适当增减导管弯度和推送导管三种力量,在三尖瓣环处移动标测确定消融靶点,以30 ̄50W的功率消融房室旁路。结果:44例患者有效消融靶点位于右前游离壁。所有患者消融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出现。平均手术时间61.3±22.6min,X光曝光时间22.4±8.6min。随访8个月~18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右前游离壁房室旁路射频消融中Swartz鞘支持下应用小弯标测消融电极导管能提高消融成功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无复流现象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对无复流现象的临床疗效.方法54个月期间对232例STEMI实施直接PCI,25例(10.8%)梗死相关动脉(IRA)出现无复流现象.冠状动脉内处理包括注射各种药物、生理盐水或动脉血冲洗和主动脉气囊反搏术.结果25例无复流患者中,男18例,女7例,平均年龄60.7岁(34-85岁).16例发生在右冠状动脉,其中14例IRA粗大.20例合并有高血压病(其中14例还合并2型糖尿病),18例合并高脂血症.经过处理,17例IRA为3级TIMI前向血流,以后临床经过良好.6例为TIMI 2级血流,4例术后临床经过良好,2例分别在术后4 h和70h死亡.2例TIMI 0-1级血流,术中死亡.结论直接PCI的无复流发生率为10.8%,死亡率达16%.无复流主要见于IRA为粗大右冠状动脉并且合并高血压病以及高脂血症的患者.无复流的处理应当是综合性的,但并非总是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出现贫血的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2002年1月—2007年1月共有121例冠心病CHF病人入选,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力衰竭0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AMI)CHF 85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AMI)CHF 36例。根据有无贫血将121例病人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比较两组病人平均住院次数、平均住院时间和病死率情况。同时分析比较不同类型冠心病、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病人贫血发生情况。结果61例(50.4%)冠心病CHF病人出现贫血。不同年龄冠心病CHF病人贫血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56岁-69岁组发生率36.1%,70岁-89岁组发生率56.5%,P〈0.05)。不同性别病人贫血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冠心病类型致CHF病人贫血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STAMI发生率57.6%,NSTAMI发生率33.3%,P〈0.05)。与非贫血组比较,随访期间贫血组冠心病CHF病人的病死率、平均住院次数、平均住院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CHF病人可并发贫血,70岁以上老年人多见,STAMI CHF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NSTAMI CHF病人。贫血对冠心病CHF病人的病情及预后具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Brugada波的电交替现象。方法回顾性分析存在1型Brugada波且伴ST段和/或T波电交替现象的5例患者的心电图及临床特点。结果 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8~50岁,入院时均存在1型Brugada波,并且分别在病因诊断确立或病情得到纠正过程中见到ST段和/或T波的电交替现象。ST段电交替可表现为抬高程度(高和低)的交替和抬高类型的(穹隆型和马鞍型)的交替,T波电交替表现为振幅(高和低)的交替和方向(双向和倒置)的交替。结论 Brugada波电交替现象可以发生于多种情况,同样具有多变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3例患者,1例慢快综合征、2例Ⅲ度房室阻滞,安置了VVI型起搏器,基频率分别为70,70,60次/分。当患者发生心动过速时,体内起搏器发生了非同步模式转换,以其基频率规则发放起搏脉冲。因而,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应使用药物控制快速心律失常,同时起搏器的设计也应对此有充分的考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评估心脏MR检测的心肌纤维化(MF)对非ST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ACS)患者随访发生室性心律失常风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73例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NST-ACS且放置置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患者,根据入院时心脏MR检查是否合并心肌纤维化分为MF组(n=184)和对照组(n=89)。其中男性162例(59.3%),女性111例(40.7%)。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52.6±15.3)岁。出院后3,6和12个月分别到随访门诊随访,根据ICD监测情况,记录患者的主要重点事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和心脏骤停的发生风险。KM生存分析评估两组间的终点事件发生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终点事件的相关因素。ROC曲线评估心肌纤维化对终点事件的判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的陈旧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TNI、CK-MB、NTproBNP和β受体阻滞剂等,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平均随访时间为(12.3±2.5)个月,失访44例(16.1%)。共有62例(22.7%)终点事件,MF组和对照组分别有...  相似文献   
8.
背景:新型可生物降解多聚物纳米控释载药制剂能显著改善药物穿透组织能力、再分布时程和滞留时间,可能克服载药基质对血管修复的负性影响,有望避免药物洗脱支架晚期支架内血栓。 目的:制备雷帕霉素-聚乳酸-聚乙醇酸纳米粒子(rapamycin 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 nanoparticles, RPM-PLGA-NPs)并观察其表征及体外控释性能。 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实验于2003-03/09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生物医学材料重点实验室完成。 材料:聚乳酸-聚乙烯醇酸共聚物50∶50由美国Birmingham Polymers 公司提供。 方法:以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作载药基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RPM-PLGA-NPs,采用双室扩散池行体外药物释放试验。 主要观察指标:测定平均载药量、平均包封率;激光光散射实验测定纳米粒子的粒径及分布;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粒子的表面形态;高效液相色谱法计算体外药物释放量、绘制累积释放曲线。 结果:成功制备了平均粒径为246.8 nm的RPM-PLGA-NPs,平均粒径246.8 nm,粒径分布集中在208~294 nm,呈窄分布;包封率大于77%,平均载药量为19.42%。体外释放近似于零级过程,至2周释放75%的药物。 结论: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RPM-PLGA-NPs稳定可靠,包封效率高,载药量控制稳定,粒径小、范围窄,体外释放药物恒定、具有良好的控释效能。  相似文献   
9.
欧洲心脏病调查小组通过对房颤(AF)患者抗凝治疗的资料分析发现,对于高危AF患者来说,抗凝药物用量不足可导致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然而过量使用则不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指导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入选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诊治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90例。根据入院顺序不同(随机)分成造影指导组(n=44)和IVUS指导组(n=46)。造影指导组接受冠状动脉动脉造影确定病变血管,IVUS指导组接受IVUS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即刻成功率、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及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ISR)的发生率。MACE事件包括:心绞痛、再次住院、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及心源性死亡。结果:两组患者支架数、支架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US指导组支架直径(3.5±0.23)mm大于造影指导组(P<0.05)。IVUS指导组患者术前的主支血管最大狭窄程度(84.9±3.1)%、边支血管开口狭窄程度(73.9±3.2)%大于造影指导组(P<0.05)。IVUS指导组患者主支血管介入治疗(即刻)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