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8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状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癌在生物学特性、病理学表现及对治疗的反应等方面与其他器官的恶性肿瘤有一定差异[1~3]。大部分甲状腺癌分化程度较好,肿瘤细胞存在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对垂体分泌的TSH有一定依赖性。抑制垂体产生TSH,进而降低血中TSH的浓度,就可能抑制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的生长[2,3]。髓样癌发生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不具有依赖TSH的生物学特性,但应用三苯氧胺等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3,4]。未分化癌分化程度低,对垂体甲状腺轴系统的依赖性差,抑制TSH治疗的效果不明显,但同时应用重组TSH(rhTSH),可明显增加其对放疗的敏感性[3,5]。因…  相似文献   
2.
胃泌素瘤是一种少见的胰腺内分泌肿瘤。该文2例均表现为突发性、反复发作的难治性胃溃疡,术前均经CT发现胰腺肿块,均以手术切除,病理检查证实为胃泌素瘤。术后均随访3年无复发。提示对多发性、异位、顽固性消化性溃疡应警惕本病的存在,以免延误诊断。  相似文献   
3.
公伟  曾庆东  吕斌  周勇  李占元  梁飞 《山东医药》2004,44(36):32-33
手术是甲状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手术方式或切除范围有较多争议。我院近5年来共收治甲状腺癌患者137例,行手术治疗者134例。现结合其临床资料分析探讨甲状腺癌的手术切除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胰液分流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价值。方法;对9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胰、胆、胃消化直重建时分别采用改良Roux-en—Y吻合术、总胆管放置T型引流管和胰管内放置引流管3种胆胰液分流术治疗,同时用未行胆胰液分流术45例作对照。结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行胆胰液分流术91例的胰瘘发生率为2.2%(2/91),未行胆胰液分流术45例的胰瘘发生率为15.5%(7/45)(P=0.00065)。应用改Roux-en—Y吻合术6例,胰管内放置引流管26例,无1例出现胰瘘;总胆管放置T型引流管59例,2例出现胰瘘。结论:胆胰液分流是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的医源性损伤是甲状腺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甲状腺再次手术时喉返神经的显露和保护相对困难.自2011年3月来我们尝试在甲状腺再次手术中应用术中神经监测技术(intraoperative neuromonitoring,IONM)辅助保护及验证喉返神经功能的完整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高选迷走神经切断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高选迷走神经切断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127例门脉高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高选迷走神经切断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为研究组,另一组行常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为对照组。术后以血清胃泌素、胃酸的变化及胃蠕动的恢复情况为观察指标。结果血清胃泌素研究组为(88·70±13·07)pg/ml,对照组为(75·17±11·43)pg/ml,两组对比P=0·046。基础胃酸排出量研究组为(2·36±1·01)mEq/ml,对照组为(1·03±0·88)mEq/ml,两组对比P=0·033。最大胃酸排出量研究组为(5·87±1·83)mEq/ml,对照组为(3·89±1·02)mEq/ml,两组对比P=0·026。胃肠功能恢复研究组平均为2·9d,对照组平均组为5·2d,P=0·01。结论高选迷走神经切断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既治疗了原发病,又保护了胃功能,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介素-1B(IL-1B)和白细胞介素-1RN(IL-1RN)基因多态性与胃腺癌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130例胃腺癌患者和142例健康对照人群中IL-1B-31C/T、-511C/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以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IL-1RN基因多态性(VNTR),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了其血清中HP-IgG/IgM/IgA型抗体浓度。结果:感染Hp阳性率胃腺癌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7,OR=2.53)。IL-1B-31TT频率,胃腺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OR=2.16),在低分化胃腺癌组明显高于高分化胃腺癌组(P<0.05,OR=6.55)。IL-1B-511TT基因型频率在胃腺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OR=1.81);在Hp阳性胃腺癌组-511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Hp阴性胃腺癌(P<0.05,OR=2.25及P<0.05,OR=1.78)。胃腺癌组T-T单体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56,P<0.05)。未见IL-1RN基因及IL-1B其他位点的SNP与胃腺癌组或Hp阳性胃腺癌组有显著相关性。结论:IL-1B-31TT基因型与胃腺癌特别是低分化胃腺癌易感性相关,IL-1B-511TT基因型与胃腺癌或感染Hp的胃腺癌易感性相关。T-T单体型可能是胃腺癌的遗传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8.
术中胰头部主胰管损伤比较少见。现结合我们遇到的2例病人对其术中处理作一分析。1 病历简介例 1.女 ,5 1岁。因“间歇性头晕 3年” ,以“胰岛素瘤”住我院。CT见胰头部胰腺实质内于肠系膜上静脉的右侧有一直径 1 5cm的圆形肿块。于 2 0 0 1年 12月 6日行肿瘤摘除术。游离肿瘤的过程中横断损伤主胰管 ,见主胰管从肿瘤的后上缘穿过 ,直径 3mm ,摘除肿瘤后在胰头部形成一直径 2cm、深 1 5cm的胰坑 ,胰头背侧未被挖透 ,于主胰管内置入 3cm长头皮针塑料管作支架 ,6 / 0prolene缝线对端吻合主胰管 ,胰坑与空肠行Roux Y…  相似文献   
9.
为寻找更多的效应细胞作为癌肿特异性过继免疫治疗的初始淋巴细胞来源,研究比较了原发性乳腺癌17例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及腋窝引流淋巴结(DLN)T淋巴细胞在小剂量重组白细胞介素-2和自体灭活肿瘤细胞联合体外培养下的扩增情况、T淋巴细胞表型分析及特异性抗肿瘤细胞毒活性作用。结果表明,DLN可获得较TIL更多的初始T淋巴细胞亚群,其T淋巴细胞表型和特异性细胞毒活性作用与TIL基本相同。DLN可作为一种新的效应细胞为癌肿特异性过继免疫治疗提供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0.
<正> 本院自1979年9月至1986年12月将盆腔结核误诊为卵巢肿瘤者23例。为减少误诊,回顾性分析为下: 临床资料一、年龄与婚产:最小14岁,最大50岁,21~30岁15例(65.2%)。未婚3例,原发不孕12例,继发不孕1例,占已婚者的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