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8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树突状细胞在沙门氏菌感染获得性免疫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DC)在沙门氏菌入侵部位存在,并具有从上皮细胞组织向次级淋巴器官迁移的能力,加之具有激活幼稚型T细胞的功能,DC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它们在启动针对沙门氏菌感染的获得性免疫应答的过程中将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就DC在沙门氏感染获得性免疫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急、慢性干扰素 - α(IFN- α)处理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用离体血管灌流方法 ,测定离体主动脉环张力。结果 :IFN- α(10、10 0、10 0 0、10 0 0 0 U/ ml)对苯肾上腺素 (PE,10 -6mol/ L)预收缩的内皮完整血管环产生浓度依赖性的舒张作用 ,分别降低为对照的 (90 .1± 0 .91) %、(6 5 .1± 5 .2 1) %、(39.5± 8.2 2 ) %、(35 .3± 8.2 7) %。去除内皮后 IFN- α的舒张作用被取消。用一氧化氮合酶 (NOS)抑制剂 L- NAME(10 -4mol/ L)、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亚甲蓝 (10 -5mol/ L)和诱导型 NOS抑制剂 AMG(10 -4mol/ L)预处理后 ,10 0 U/ mlIFN- α引起的血管舒张作用被阻断 ,其血管舒张幅度分别为对照的 (97.2± 5 .34) %、(95 .1± 6 .2 5 ) %、(93.7±8.82 ) %。用 IFN- α10 0 0 0 U/ ml预处理 2 h对 Ach引起的内皮依赖性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无显著影响 ,用IFN- α10 0万 U/ d腹腔注射 5 d后的 SD大鼠的主动脉环对 Ach引起的内皮细胞依赖性舒张作用明显降低。结论 :IFN- α可能通过诱导 i NOS合成或增强 i NOS其活性产生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作用 ,慢性 IFN-α处理可能损害了血管内皮的功能或使 NO- s GC信号途径的效能降低。  相似文献   
3.
不同用途的心室肌细胞的分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建立适合于不同用途的心室肌细胞的酶解分离方法。方法 :恒流 Langendorff灌流 ,I型胶原酶酶解分离 ,应用膜片箝技术记录离子电流、双波长显微荧光光度术检测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及视频跟踪系统测定心肌单细胞收缩。结果 :采用不同分离技术参数获得的心肌细胞能满足上述三种实验条件下的要求。酶解分离的单个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为 (- 74 .0 6± 4 .5 4 ) m V,记录到心室肌细胞典型的钾、钠、钙离子电流和稳定的心室肌细胞内游离钙比值 ,心室肌单细胞收缩特性稳定。结论 :通过调整分离技术参数获得的心室肌细胞性能稳定 ,具有正常的电 -机械生理特性和耐钙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携带鼠疫耶尔森菌F1-V融合基因的重组减毒沙门菌苗,口服免疫Balb/c小鼠检测其免疫原性,为口服鼠疫活载体DNA疫苗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将F1-V融合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asd-pVAX1,进一步依次将重组质粒转化减毒沙门菌X3730、X4550得到重组沙门菌X4550(asd-pVAX1/F1-V),提取重组质粒转染COS-7细胞并做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F1-V融合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以1×109CFU/只的剂量3次口服免疫Balb/c小鼠,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抗体水平.结果 构建的重组减毒沙门菌转染COS-7细胞后,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试验证明F1-V融合蛋白在细胞中得到了瞬时表达,ELISA检测到免疫小鼠血清有特异性抗体IgG产生.结论 构建的重组沙门菌能运送DNA疫苗到体内并成功释放质粒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为口服鼠疫活载体DNA疫苗的黏膜免疫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沙门氏菌鞭毛蛋白属共同抗原表位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针对沙门氏菌鞭毛蛋一具有广谱反应性的单抗证实了该蛋白上存在共同抗原表位,进一步鉴定了鞭蛋白基因表达产物,结果同样表明该类共同抗原表位的存在。通过对该共同抗原表位在沙门氏菌属内外的分布规律测定,显示出它的属特异性。用单抗CBB和display status  相似文献   
6.
应用PCR技术快速检测市售猪肉中产单核李斯特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调查安徽省产单核李斯特菌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状况。方法:采集合肥农贸市场生猪肉样品,通过李斯特菌富集培养基培养16h,应用PCR技术进行产单核李斯特菌的检测。结果:从120份猪肉样品中分离出2株产单核李斯特菌,阳性检出率为1.7%。结论:表明安徽省市售猪肉中有不同程度产单核李斯特菌的污染,且存在李斯特菌病的可能性。整个检测过程只需24h,显示PCR技术对产单核李斯特菌的检测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速度快和易操作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槲皮素与芦丁对离体大鼠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比较研究槲皮素与芦丁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的作用及其可能的途径。方法:采用累积加药法,检测槲皮素和芦丁对去氧肾上腺素(pheny lephrine,PE)预收缩的胸主动脉环张力的影响。结果:槲皮素对离体大鼠内皮完整和去内皮的胸主动脉环均有浓度依赖性的舒张作用,而芦丁对PE预收缩血管的舒张作用是内皮依赖性的。槲皮素和芦丁对内皮完整的胸主动脉环的最大舒张反应分别为(77.20±6.11)%和(44.28±7.48)%,但两者对内皮完整的胸主动脉环最大舒张的半数有效浓度无明显差异。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 E(0.1 mm o l/L)预处理后,可阻断芦丁诱导的舒张血管作用,但不能阻断槲皮素引起的舒张血管作用;用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亚甲蓝(10μm o l/L)预处理后,两者的血管舒张作用均被阻断。用环氧合酶抑制剂吲哚美辛(10μm o l/L)预处理后可减弱槲皮素诱导的舒张血管作用,但不能阻断芦丁引起的舒张血管作用。结论:槲皮素的舒血管作用强于芦丁,槲皮素可能是通过鸟苷酸环化酶和环氧合酶途径产生非内皮依赖性的血管舒张作用,而芦丁可能是通过NO-鸟苷酸环化酶途径产生内皮依赖性的血管舒张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酶解分离成年大鼠心室肌细胞化学缺氧模型,用视频跟踪计算机系统、细胞内双波长钙荧光系统和光学法分别观察心肌细胞收缩力学、细胞内钙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等指标.结果丹参(3g/L)处理后降低心肌细胞最大收缩和舒张速率、收缩幅度以及电刺激诱导的钙瞬态幅度.缺氧导致细胞收缩力和钙瞬态幅度降低、舒张末细胞长度缩短、舒张末钙水平增高,复氧后各指标有所回复.缺氧/复氧引起LDH释放增多.用3g/L的丹参处理后,缺氧/复氧引起的心肌细胞最大收缩和舒张速率、收缩幅度和电刺激诱导的钙瞬态幅度高于单纯缺氧组,舒张末钙水平低于单纯缺氧组,LDH释放减少.预先用百日咳毒素处理,丹参引起的心肌保护作用被减弱.结论丹参可能通过百日咳毒素敏感的G蛋白发挥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空肠弯曲菌是全球范围内主要的人兽共患性、细菌性肠道病原菌之一[1],其感染率在世界各地普遍呈上升趋势,主要引起人体急性肠炎和食物中毒,并伴发反应性关节炎、肝炎、瑞特氏病和格林-巴利综合征等免疫性损伤性疾病[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应用背带式压捆子宫缝线术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2000年1月~2006年1月40例在剖宫产术中行背带式压捆子宫缝线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0例均为在剖宫产术中,经其他保守治疗方法不能控制的产后出血患者,出血量600~2000 ml.经产妇行背带式压捆子宫缝线术率高于初产妇(P<0.01),前次分娩行剖宫产术者行背带式压捆子宫缝线术率较阴道分娩者及初产妇有极显著提高(P<0.01).40例患者均行背带式压捆子宫缝线术后痊愈出院,保留了生育能力.结论 背带式压捆子宫缝线术是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