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涂擦防蚴灵后依然感染血吸虫病的原因是否可能为不完全涂擦防蚴灵。方法从湖北省团风县、阳性县、黄陂区各抽取一个发放使用防蚴灵防护剂的行政村作为调查现场,在每个行政村随机访问不少于50名接触疫水前涂擦防蚴灵的村民,并观察完全涂擦防蚴灵组(A组)和不完全涂擦防蚴灵组(B组)粪检阳性率。结果 A组110人,其中男性69人,女性41人,平均年龄(49.8±8.6)岁,平均每天接触疫水230min,粪检阳性率0.0%;B组49人,其中男性37人,女性12人,平均年龄(48.1±8.6)岁,平均每天接触疫水220min,粪检阳性率6.1%。两组粪检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P〈0.05)。结论完全涂擦防蚴灵的预防效果明显优于不完全涂擦,提示涂擦防蚴灵后依然被感染的可能为未完全涂擦防蚴灵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4-2021年湖北省输入性卵形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疟疾后的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4-2021年湖北省卵形疟病例资料,对病例的地区、时间和人群分布,感染来源地及就诊情况等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21年,湖北省共网报输入性疟疾病例840例,其中输入性卵形疟病例115例占13.96%(115/840)。全省报告卵形疟病例居前5的地市依次为武汉市33例、宜昌市16例、黄石市13例、襄阳市11例和黄冈市7例。12月报告的病例数最多为17例占14.78%(17/115),7月报告的病例数最少为4例占3.48%(4/115)。98.26%(113/115)的输入性卵形疟病例来自非洲22个国家,主要来自刚果金(19例)、尼日利亚(12例)和安哥拉(9例)这3个国家。病例初诊单位主要集中在地市级医疗机构占35.65%(35/115),初诊诊断为疟疾的病例82例,初诊正确率为71.30%(82/115)。全省45.22%的卵形疟病例由地市级医疗机构确诊。结论 湖北省2014-2021年均有输入性卵形疟病例报告,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 目的 分析2013年湖北省疟疾疫情, 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方法 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 告管理系统获取询2013年湖北省网络报告疟疾病例资料,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结果 2013年湖北省 共报告疟疾病例129例, 发病率0.02/万, 均为输入性病例, 其中恶性疟86例、 间日疟32例、 卵形7例, 三日疟4例。病例报 告较多的市依次为武汉市76例、 宜昌市10例、 襄阳市7例, 黄石市6例, 4市的病例数占全省病例总数的76.74%。2013年 各月份均有疟疾病例分布, 无明显季节特征。病例报告以男性为主 (占99.22%), 主要为20~49岁的青壮年, 职业以工 人、 农民、 干部职员和民工为主。129例疟疾病例感染地主要为非洲和亚洲, 分别为111例 (占86.5%) 和17例 (占 13.18%)。 结论 结论 2013年湖北省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 但输入性病例数有所上升, 今后需继续加强多部门间的合作防 控, 同时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 湖北省级疟疾参比实验室对各市(州)级疟疾实验室所送血涂片和滤纸血进行复核检测,评估全省各市(州)级疟疾实验室的检测能力。方法 湖北省级疟疾参比实验室收集2015—2017年全省疟疾病例和疑似疟疾病例样品,采用镜检法和巢氏PCR进行复核检测,以省级疟疾参比实验室确诊结果为标准,对市(州)级输入性疟疾实验室检测能力进行评估。结果 2015—2017年,全省16个市(州)送检相对完整样本400份,其中武汉市送样量最多(占32.50%)。省级疟疾参比实验室对400份样品进行复核检测,确诊疟疾阳性样品374份,阴性样品26份。16个市(州)级疟疾实验室检测完成率均为100%,将市(州)级各虫种鉴定和阴性检测结果占比与省级疟疾参比实验室确诊结果占比进行对比分析,武汉市、鄂州市和天门市鉴定结果符合率为100%,其他13个市(州)级疟疾实验室鉴定结果占比与省级确诊结果占比相比均有不一致情况,主要集中在间日疟,卵形疟和三日疟原虫的鉴定分型上。以省级疟疾参比实验室确诊结果为标准,市(州)级疟疾实验室共误判72份,但未出现漏诊判定。确诊的374份疟疾阳性样本均由境外国家输入,其中94.39%来自非洲,5.08%来自亚洲,0.53%来自大洋洲。结论 应持续加强全省各市(州)级疟疾实验室检测能力,特别是针对卵形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的镜检鉴定水平提升,提高检测准确率,巩固湖北全省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疟疾参比实验室应用巢式PCR技术诊断输入性三日疟的效果。方法采用巢式PCR对2015-2017年湖北省网报疟疾病例和疑似病例血标本进行疟原虫核酸检测,筛查三日疟阳性标本,并与疟疾快速诊断试剂盒(RDTs)检测结果、吉氏染色显微镜镜检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67例网报输入性疟疾病例中,经巢式PCR共检出15例(4.1%)三日疟病例。在这15例三日疟病例中,省级疟疾参比实验室镜检13例诊断为三日疟,1例为间日疟,1例为卵形疟;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镜检7例为三日疟,8例为间日疟;RDTs方法阳性6例;阴性9例。结论在输入性三日疟的诊断和分型上,巢式PCR明显优于RDTs和镜检法,RDTs不能取代镜检对罕见疟疾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6.
氯硝柳胺杀虫丁和四聚乙醛杀螺效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筛选一种合适的杀螺锴物。方法:采用室内浸杀,喷洒,喷粉,上爬,毒性试验及现场浸杀,喷洒,喷粉,沿边浸杀试验,对氯硝柳胺与杀虫丁,四聚乙醛等进行平行比较试验,结果:在室内23-25℃气温条件下,氯硝柳胺杀螺作用优于杀虫丁和四聚乙醛,抑制钉螺上爬作用不及杀虫丁,鱼毒大于杀虫丁,在现场28-35℃气温条件下,氯硝柳胺和杀虫丁杀螺作用相仿。沿边浸杀氯硝柳胺优于四聚乙醛,喷粉杀螺氯硝柳胺与四聚乙醛相仿,结论:在现阶段氯硝柳胺仍是一种较好的杀螺药物。  相似文献   
7.
不同厂家氯硝柳胺与烟酰苯胺复配灭螺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掌握不同厂家氯硝柳胺与烟酰苯胺复配的灭螺效果。方法将氯硝柳胺与烟酰苯胺按1∶1的比例进行复配形成复合物(简称氯烟复合物),在室内进行浸杀和喷洒灭螺实验并观察钉螺触药上爬及鱼类急性毒性情况。结果在室温23~25℃条件下,采用0.2mg/L氯烟复合物,室内浸泡48h,3个厂家氯烟复合物淮南组、吴江组和四川组的钉螺死亡率分别为93.3%、94.7%和95.4%。采用0.4g/m氯烟复合物,室内喷洒248h,3个厂家氯烟复合物淮南组、吴江组和四川组的钉螺死亡率分别为97%、96%和96%。钉螺接触氯烟复合物的上爬率比烟酰苯胺下降71.9%,2组钉螺上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鱼的急性毒性,氯烟复合物比氯硝柳胺下降50%左右。结论不同厂家氯硝柳胺和烟酰苯胺通过复配后均可获得增效灭螺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掌握2009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状况。方法 按照《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在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有代表性的207个流行村作为监测点,开展人畜查病和钉螺调查。结果 207个监测点居民感染率为1.30%,耕牛感染率为1.64%,活螺平均密度为0.49只每0.1 m2,感染螺平均密度为0.0007只每0.1 m2,钉螺感染率为0.14%。结论 2009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大量耕牛敞放,传染源控制难度较大,为防止疫情反弹,必须加强耕牛管理,落实洲滩禁牧、以机代牛等政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 目的 应用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模型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 ARIMA) 进行湖北省本地 疟疾发病率预测。 方法 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对2004-2009年湖北省本地疟疾发病率构建ARIMA模型, 并以2010年发 病率数据检验模型, 评价模型拟合及预测效果。 结果 结果 经检验确认ARIMA (1,1,1) (1,1,0) 12模型拟合效果相对最 优, AIC=76.085, SBC=84.395, 发病率实际值均在预测值的95%可信区间内, 表明模型预测效果较好。 结论 结论 ARIMA模 型可对湖北省本地疟疾发病率进行较好的拟合和预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目的 了解2010-2014年湖北省疟疾流行特征, 为制订和调整全省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 方 法 法 收集2010-201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报告中湖北省疟疾病例资料,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0- 2014年湖北省网络报告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结果 2010-2014年湖北省共报告疟疾病例 997 例, 其中间日疟 618 例、 恶性疟 352 例、 卵形疟 18 例、 三日疟 9 例; 本地疟疾病例 479 例, 输入性疟疾病例 518 例。自2013年起无本地感 染病例; 输入性疟疾病例数逐年上升, 其中以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数上升更为明显。81.85%的病例分布在襄阳、 武汉、 孝 感、 宜昌、 荆门和随州6个市; 男性病例810例, 女性187例, 男女性别比为4.33 ∶1。本地疟疾发病以40~69岁居多, 占本 地病例总数的78.29% (375/479); 输入性疟疾发病以 20~49岁居多, 占输入性病例总数的 88.22% (457/518)。本地疟疾 病例中, 职业以农民为主 (67.01%); 输入疟疾病例中, 职业以工人、 民工和农民为主 (63.90%)。结论 结论 湖北省本地感染 疟疾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初步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但输入性疟疾病例逐年增多, 是目前全省疟疾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