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7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深低温对吸入麻醉药MAC、心脏麻醉指数和心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白兔40只,随机分为氟烷、安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组。采用夹尾试验法测定常温下(38℃±0.5℃)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行体表降温后测定深低温下(23℃±0.5 ℃)的MAC。维持深低温增加吸入性麻醉药的浓度,同时用50Hz、25V电压胸外电击心脏。记录出现室颤或室性心律失常时的肺泡呼气末吸入麻醉药浓度。结果:从38℃到23℃兔体温每降低1℃,MAC下降值为:氟烷5.1%、安氟醚3.6%、异氟醚4.4%、七氟醚4.3%;氟烷、安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心脏麻醉指数分别为4.4、3.18、6.25和4.6,异氟醚明显高于其它麻醉药;麻醉药浓度8MAC以内安氟醚和氟烷发生室颤的机率(100%)明显高于七氟醚和异氟醚(40%)。结论:异氟醚是深低温麻醉的最佳选择用药,而安氟醚则不宜用于低温麻醉。  相似文献   
2.
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pulmonary atresia with intact venuicular septum,PAIVS)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动脉导管依赖性先天性心脏病。尽早右心室解压,恢复肺动脉前向血流,对后续的右心室和肺血管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哌替啶是1939年合成的麻醉性镇痛药,1940年开始应用于产科临床.因其具有起效快、效果佳、作用时间适宜、副作用较少等优点,一直延用至今。其突出的缺点表现在对新生儿的抑制,因此它在产科应用并非无顾忌。本文拟就其临床药理及其对产妇、胎儿和新生儿影响等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检测血浆中的几种血小板micro RNAs来观察输血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小板活性的影响,以进一步明确输血导致缺血性并发症的相关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参考。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选择本院100例拟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输血组和未输血组各50名。输血组将患儿静脉血1.8 ml与0.5 ml同型贮存红细胞悬液混合,30 min后检测各项指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以及血小板微粒(PMP)的含量。光密度比浊法检测两组患儿ADP诱导下血小板的聚集功能。运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血浆血小板来源的mi R-223、mi R-24、mi R-126、mi R-191的水平。进一步比较未输血组患儿中,非紫绀型亚组与紫绀型亚组间血小板活性、聚集功能及上述几种micro RNAs的表达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患儿输血前血红蛋白(Hb)水平无组间差异(P>0.05),输血组加入0.5 ml贮存红细胞悬液后,Hb较之前升高(23±6)g/L。输血组较未输血组,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PMP的含量以及血小板聚集功能均明显增高(P<0.05)。输血组血浆血小板来源的几种micro RNAs含量较未输血组明显升高(P<0.05),以mi R-223的差异性最为显著。未输血组中,紫绀型亚组血小板激活程度较非紫绀型亚组明显增高,血小板聚集功能明显降低,几种micro RNAs的表达均较高(P<0.05)。结论输血可引起血浆中血小板来源的micro RNAs表达增高,尤其是mi R-223,可作为研究不同疾病状态下血小板活性的指标。为减少输血相关不良反应,临床输血应严格掌握用血指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改良节约用血策略对体重≤15 kg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安全性,并分析体外循环中传统与改良库血预充策略对患儿围术期血制品输注情况及近期临床预后。方法自2011年2月至2013年10月,按入选标准先后纳入53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传统组(C组,n=248例)患儿采用库血预充方案,改良组(M组,n=283例)患儿实施改良节约用血策略即无库血预充方案,所有患儿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收集转前及转中、转后不同时点的血气指标及围术期的资料。结果两组患儿初步分析表明,改良组患儿围术期红细胞用量明显少于传统组(P<0.001);改良组患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24 h胸液引流量明显低于传统组(P=0.028,P=0.034,P=0.012);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再次气管插管、术后腹透及死亡率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体重≤15 kg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期间实施改良节约用血策略是安全可行的,该策略有助于减少围术期的血制品用量,改善患儿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快速康复(fast track,FT)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小儿外科中心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患者865例的临床资料。病种包括:法洛四联症,肺动脉闭锁、右心室双出口,大动脉转位,肺静脉畸形引流,心内膜垫缺损,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等。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风险分级评估(risk adjustment forcongenital heart surgery 1,RACHS-1),病种类型、年龄、体质量等因素对FT的影响。结果总体FT比率为42.65%。按年龄分组(0~6个月、6~12个月以及〉12个月)3组FT比率分别为19.70%、40.20%、62.61%,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组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比非FT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1±4.06)h vs.(58.07±74.81)h,P〈0.05;(2.05±1.06)d vs.(7.64±8.75)d,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体质量、高RACHS-1分级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FT治疗影响因素。结论部分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可行FT治疗,高RACHS-1风险分级、疾病类型、年龄〈6个月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FT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阜外医院小儿心脏手术后,不同适应症下实施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为更好的把握ECMO的临床适应症提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今48例小儿心脏术后ECMO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年龄5 d~6岁;体质量3~17 kg。48例中脱离ECMO 30例(62.5%),最终治愈出院24例(50%)。心、肺功能持续不恢复及后期继发的急性肾衰竭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适应症的选择及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决定了ECMO总体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托马斯心肌保护液(St.Thomas液)与康斯特心肌保护液(HTK液)在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coronary artery from pulmonary artery,ACAPA)患儿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5年4月外科手术治疗44例ACAPA患儿临床资料,根据心肌保护采用不同晶体停跳液分为St.Thomas液组(24例)与HTK液组(20例).两组患儿术前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患儿术中及术后1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晶体停跳液使用量,儿科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术后儿科重症监护室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及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支持情况.结果 St.Thomas液组术中食道超声及术后1个月经胸超声测定LVEF值分别为(43.03±18.74)%和(49.83±17.93)%,HTK液组分别为(44.36±17.12)%和(53.95±15.4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t.Thomas液组、儿科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及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使用时间分别为(153.50±196.62)h、(70.84±127.28)h、(138.56±174.98)h、(118.41±155.24)h和(44.06±73.74)h,HTK液组分别为(129.06±159.89)h、(67.04±121.56)h、(147.24±164.05)h、(121.00±162.66)h和(34.44±62.62)h,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t.Thomas液组有2例患儿接受ECMO辅助,HTK液组有1例,均顺利撤除.结论 在本组患儿中, St.Thomas液与HTK液2种晶体停跳液对ACAPA外科手术矫治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未见明显差异.ECMO是此类手术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选择性侧支融合术或单源化治疗(unifocalization,UF)在室间隔缺损(VSD)及粗大体肺侧支(MAPCAs)的肺动脉闭锁(PA)患儿中的应用,并从组织病理学角度深入剖析不同解剖形态的MAPCAs。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6例合并粗大体肺侧支及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闭锁(MAPCAs/VSD/PA)患儿实施选择性UF术加一期根治术,男4例,女2例;年龄6~96个月;体质量5.0~23.0 kg。术前均行心导管、选择性体肺侧支造影及心脏CTA检查,明确体肺侧支种类及解剖分布。对造影提示参与肺"气血交换"的粗大体肺侧支实行选择性UF,对不参与肺"血气交换"的功能性体肺侧支术中结扎或不处理。术中留取不同种类粗大体肺侧支的组织行病理检查,根据组织病理学结果明确侧支类型。结果围术期及随访期间无死亡。术前心导管、选择性侧支检查及术中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参与肺"血气交换"的功能性MAPCAs具有肺动脉壁结构,属于弹性动脉;不参与肺"血气交换"的非功能性MAPCAs为小动脉壁结构,属于肌型动脉。结论术前可通过选择性MAPCAs造影检查明确参与肺"血气交换"功能性侧支,功能性侧支属于弹性动脉,具有肺动脉壁结构,术中对功能性侧支进行UF术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长托宁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基础麻醉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小儿心脏病手术基础麻醉中不同剂量长托宁对腺体分泌、心率、气道压力和体温的影响。方法 15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双盲分为5组,阿托品0.01 mg/kg(Ⅰ组)、长托宁0.02 mg/kg(Ⅱ组),0.03 mg/kg(Ⅲ组),0.04 mg/kg(Ⅳ组),0.05 mg/kg(Ⅴ组)分别与氯胺酮合用对患儿进行基础麻醉。记录诱导和术中心率、温度、气道峰压及气管插管时口腔分泌物量。结果 各试验组口腔分泌物无差异。Ⅰ组、Ⅱ组停机后气道峰压较体外循环前上升,Ⅲ组、Ⅳ组和Ⅴ组转机前后气道峰压无变化。Ⅰ组、Ⅱ组、Ⅲ组诱导后至转机前心率下降。Ⅴ组心率平稳。结论 小儿心脏手术氯胺酮基础麻醉时,选择0.04-0.05mg/kg长托宁作为抗胆碱能药物,能够有效抑制唾液腺分泌,保持术中心率平稳,体外循环后气道阻力不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