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4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10a来,世界范围内胃癌发生率明显下降,但在许多国家,胃癌仍是常见的引起死亡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胃癌指肿瘤局限于粘膜层和粘膜下层,不论其范围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早期胃癌术后5a生存率可达85%以上,明显高于进展期胃癌,粘膜内癌5a生存率可达95%,因此早期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是近年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三叶因子1(TFF1)在正常胃黏膜中存在的分子形式及其在正常、胃癌、不典型增生及肠化胃黏膜中的表达,探讨TFF1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胃黏膜保护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blotting方法观察TFF1在正常胃黏膜中存在的分子形式,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正常、胃癌、不典型增生及肠化胃黏膜中TFF1的表达情况,通过图像分析软件分析其阳性信号平均光密度值了解其表达情况。结果TFF1在人正常胃黏膜中以3种形式存在,即单聚体、二聚体和Mr21000的TFF1与某种分子结合而成的复合物,其中TFF1复合物的含量最高。TFF1主要在人胃体及胃窦黏膜上皮表面细胞胞质中表达,核周聚集较明显,越靠近腔面的细胞表达越强。胃腺癌患者癌旁组织TFF1表达(0.51±0.07)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0.44±0.06,P<0.001),而腺癌组织的表达强度则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呈正比,分化程度愈低,表达愈弱,低分化腺癌无阳性表达,中、高分化腺癌表达(0.41±0.07)略低于正常黏膜(P>0.05)。不典型增生胃黏膜TFF1表达(0.57±0.03)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P<0.001);肠化胃黏膜无TFF1阳性表达,但肠上皮化生周围的胃黏膜TFF1表达(0.45±0.07)与正常胃黏膜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FF1在胃黏膜保护及修护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在胃黏膜中主要以复合物的形式存在。TFF1可能与肿瘤抑制及分化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枯腹下肿瘤诊断和治疗中价值。方法对117例常规内镜诊断为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病人,行小探头超声内镜险查,部分小探头超声内镜后行内镜下电切、氩气刀、手术切除等,并分析相关结果。结果117例常规内镜诊断为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病人行小探头超声检查诊断为壁外压迫22例(占18.8%),95例为消化管壁病变,其中平滑肌瘤58例(占61.1%),平滑肌肉瘤4例(占4.2%),脂肪瘤5例(占5.3%),异位胰腺6例(占6.3%),息肉12例(占12.6%),粗大粘膜皱襞4例(占4.2%),管壁囊肿3例(占3.2%),孤立静脉瘤3例(占3.2%)。其中32例经过高频电切、手术取得足够病理标本者,病检结果平滑肌瘤12例、平滑肌肉瘤4例、异位胰腺4例、息肉12例。结论小探头超声内镜能准确显示消化道各层结构,对判断壁外压迫和粘膜下肿瘤的起源、大小、性质具有很大的价值。EUS是粘膜下肿瘤进一步治疗方法选择的首批方法.但在判断肿瘤的良恶性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探讨经过胃手术造口途径逆向置放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瘘的可行眭。使用手术腹壁胃造口途径经由贲门至食管逆向操作,反向置入食管被膜支架以治疗食管癌性狭窄和瘘。二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因食管严重狭窄迂曲,引导钢丝不能经口顺向通过病变段,导致采用常规方法无法置放食管支架;后改经手术胃造口途径逆向植入食管被膜支架均获得成功,食管瘘口被完全封堵,食管狭窄解除,恢复经口进食。其中一例因高龄及原先吸入胜肺炎无法控制终至呼吸衰竭而死亡,另一例存活一年后因癌转移而死亡。经手术胃造口逆向植入食管支架方式治疗复杂食管癌性狭窄和瘘切实可行,但需要积极尽早实施方能收到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5.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迄今原因不明,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免疫、遗传、过敏有关,感染和精神因素可诱发。临床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为特征。病程长、易复发。笔者采用清肠汤保留灌肠治疗48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背景:三叶因子具有胃黏膜保护作用,但其在乙醇诱导的大鼠胃黏膜损伤中黏膜保护作用的研究较少.目的:观察短期灌注不同浓度乙醇大鼠胃黏膜三叶因子(TFF)1的表达情况,探讨TFF1与胃黏膜保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不同浓度乙醇直接灌胃制备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以0.9%NaCl溶液灌胃作为对照,分别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胃黏膜形态学变化并评估黏膜损伤指数(LI),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大鼠胃黏膜TEF1 mRNA的表达.结果:40%、70%、100%乙醇灌胃2 h后大鼠胃黏膜LI分别为38.38±6.37、70.00±8.02和118.75±14.82,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在40%乙醇和70%乙醇组大鼠胃黏膜中TFF1/β-actin光密度比值分别为1.27±0.10和1.07±0.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93±0.10(P均<0.01),100%乙醇组TFF1/β-actin光密度比值为0.68±0.09,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胃黏膜损伤程度与乙醇浓度呈正相关,乙醇浓度越高,胃黏膜损伤越严重;一定程度的胃黏膜损伤TFF1 mRNA表达升高,严重胃黏膜损伤TFF1 mRNA表达反而下降.一定程度的损伤刺激能使TFF1产生胃黏膜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三叶因子1表达与胃黏膜损伤及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测定三叶因子 1(TFF1)在正常及病理条件下胃黏膜中的表达情况 ,探讨TFF1在胃黏膜损伤修复及胃癌抑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正常及不同病理条件下胃黏膜中TFF1的表达情况 ,通过图像分析软件分析阳性信号平均吸光度值以了解其表达情况。结果 胃炎、胃溃疡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TFF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 (0 .5 1± 0 .0 5 ,0 .5 1± 0 .0 6 ,0 .5 0± 0 .0 6比 0 .4 4± 0 .0 6 ;P值均 <0 .0 1)。胃腺癌患者癌旁组织表达 (0 .5 1± 0 .0 7)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 ,而腺癌组织的表达强度则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呈正比 ,分化程度愈低 ,表达愈弱 ,低分化腺癌无阳性表达 ,中、高分化腺癌表达 (0 .4 1± 0 .0 7)略低于正常黏膜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TFF1表达随黏膜损伤程度的加重而表达增强 ,提示其在胃黏膜保护及促进上皮重建机制中具有一定的作用。TFF1在癌旁组织中表达增强提示其可能与肿瘤抑制及分化机制有关 ,而在癌组织中表达减弱可能与其分泌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8.
RNA干扰抑制HepG2-N10细胞系中HBV基因表达及复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背景:胶囊内镜是明确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的检查手段之一,其诊断率可能受到检查时机和出血自然病程的影响。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OGIB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最佳检查时机。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2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46例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OGIB患者。回顾性分析胶囊内镜检查诊断OGIB的阳性率、疑诊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不同检查时机对OGIB检出率的影响。结果:胶囊内镜检查诊断OGIB的阳性率为71.7%,疑诊率为13.0%,阴性率为15.2%,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3%、75.0%、92.9%、85.7%。活动性出血组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出血停止组(96.3%对68.4%,P=0.030),显性出血者的检出率与隐性出血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对75.0%,P=0.148)。出血停止≤2周者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出血停止〉2周者(90.9%对37.5%,P=0.041)。结论:胶囊内镜是诊断OGIB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出血后尽早行胶囊内镜检查可能提高阳性诊断率并为进一步干预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随机挑选38名住院医师对已确诊的15例心脏病患者进行听诊,根据结果制定培训方案,进行为期1个月的心脏听诊培训,对比分析培训前后其听诊能力的变化。结果示13种心脏听诊异常或心脏病理性异常中,培训前住院医生对全收缩期杂音和舒张期杂音的听诊正确百分比最高,分别为79%、61%;培训后对持续性杂音、心音分裂、二尖瓣狭窄与反流、主动脉狭窄的正确听诊人数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其余听诊正确百分比无明显改善(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