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丰富跨膜成骨蛋白调控因子1(Crim1)在肥大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血管紧张素受体1型(AT1R)对其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将220~250g SD清洁级雄鼠随机分为4组:腹部假手术+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灌胃(对照组),腹主动脉缩窄术+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灌胃(AAC组),腹主动脉缩窄术+替米沙坦灌胃(3.57mg·kg~(-1)·d~(-1))(AAC+T组),腹部假手术+替米沙坦灌胃(3.57mg·kg~(-1)·d~(-1))(T组)。超声心动图测量各组大鼠左心室各室壁厚度、左心室内径,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校正值);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心室肌细胞横截面积,Western blot、Crim组织化学检测各组大鼠心室肌细胞Crim1蛋白的表达。结果:腹主动脉缩窄术诱导的大鼠肥大心室肌中的Crim1蛋白表达下调,而替米沙坦可抑制此下调过程。结论:肥大心肌组织中Crim1蛋白表达下调,AT1R信号通路可能介导了肥大心肌组织中Crim1蛋白表达的调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左心耳结构复杂性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NVAF患者295例,记录病史资料和化验指标,进行CHA2DS2-VASc评分。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和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检查了解左心耳有、无血栓形成,以此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42)和无血栓组(n=253)。应用CT影像后处理系统对左心房CTA影像进行三维重建,获取每例患者的左心耳形态,将左心耳形态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两类。分析左心耳血栓形成与各项潜在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血栓组非阵发性心房颤动(76.2%vs 18.2%)、复杂型左心耳比例(66.7%vs 45.1%)显著高于无血栓组(P均<0.01)。此外,血栓组患者的年龄、心房颤动病程、左心房前后径、B型利钠肽、血尿酸、CHA2DS2-VASc评分均大于无血栓组(P均<0.05)。相对于无血栓组,血栓组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栓栓塞以及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更高(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复杂型左心耳(OR=4.129,95%CI:1.413~12.069)、心房颤动病程(OR=1.021,95%CI:1.006~1.036)、非阵发性心房颤动(OR=13.910,95%CI:4.563~42.406)与CHA2DS2-VASc评分(OR=2.580,95%CI:1.115~5.966)均是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复杂型左心耳为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结果。方法:纳入22例DCM患者,在24h内分别运用MRI、3DSTI和2DE检测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比较各种检测方法所得结果之间的异同。结果:3种方法测得的LVESV、LVEDV和LVEF值组间比较均呈显著正相关。2DE组的LVEF值为(33.4±11.0)%,3DSTI组为(29.1±9.6)%,MRI组为(25.8±10.4)%,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DSTI组分别与2DE组和MRI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RI组较2DE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DCM患者中,与作为左室收缩功能检测金标准的MRI比较,3DSTI检测得到的LVEF值比2DE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富含半胱氨酸型运动神经元蛋白1(Crim1)在肥大心室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AT1R)对其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分离获取1日龄SD大鼠乳鼠的原代心室肌细胞,培养48h后换无血清培养基,分为4组:对照组,不予其他干预,培养26h;牵张组,培养2h后牵张刺激24h;氯沙坦组,氯沙坦(终浓度为10μmol/L)干预26h;氯沙坦+牵张组,氯沙坦(终浓度为10μmol/L)预处理2h后牵张刺激24h。检测各组心室肌细胞蛋白/DNA比值、心室肌细胞表面积、Crim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牵张组心室肌细胞蛋白/DNA比值(1.83±0.15对1.16±0.07,P0.001)、心室肌细胞面积[(591.85±180.20)μm~2对(259.96±54.20)μm~2,P0.00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氯沙坦+牵张组心室肌细胞蛋白/DNA比值(1.68±0.13对1.83±0.15,P0.001)、心室肌细胞面积[(372.25±116.13)μm~2对(591.85±180.20)μm~2,P0.001]均明显低于牵张组。牵张组Crim1的mRNA表达水平(1.14±0.38对4.27±0.11,P0.001)、蛋白表达水平(19 230.97±2 205.74对37 178.94±1 130.57,P0.0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氯沙坦+牵张组Crim1的mRNA表达水平(2.24±0.44对1.14±0.38,P0.05)、蛋白表达水平(28 934.47±1 897.06对19 230.97±2 205.74,P0.05)均明显高于牵张组。结论:肥大心室肌细胞中Crim1表达下调,AT1R可能参与了对肥大心室肌细胞中Crim1表达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钙调神经磷酸酶(CaN)对乳鼠肥大心室肌细胞L型钙离子通道电流(ICa-L)的调控作用.方法 1d龄SD大鼠乳鼠心室肌细胞,培养24 h后换无血清培养基,分组干预48 h:Null组为空腺病毒载体干预,Null+PE组为空腺病毒载体联合苯肾上腺素(PE)干预,Ad-CnAβshRNA(A1)组给予重组腺病毒shRNA干扰载体介导沉默编码CaN之A亚基β亚型(CnAβ)基因干预,最后为A1+PE组.免疫印迹检测CnAβ蛋白表达;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ICa-L离子通道电流.结果 PE刺激使心室肌细胞肥大、CnAβ蛋白表达上调、Ica-I.离子通道电流密度增加.而沉默CnAβ基因能明显抑制PE刺激的上述效应.结论 CaN参与了肥大乳鼠心室肌细胞kL的调控.  相似文献   
6.
正临床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致死病例常见,但全程记录APE起病至死亡过程心电图演变者少见。1病例资料39岁女性,发作性心悸5年入院,体表心电图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左侧游离壁房室旁道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治疗成功。心内标测电极和消融导管置入途径分别为左锁骨下静脉、右股静脉和右股动脉。术中静脉给予肝素共4 000U。术毕拔鞘后右股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耳(LAA)血栓形成与CHA2DS2-VASc评分各项危险因子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贵州省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NVAF患者97例,计算CHA2DS2-VASc评分。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和/或左心房计算机断层扫描增强成像判断患者LAA有无血栓形成,据此分为血栓组及非血栓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CHA2DS2-VASc评分及其各项指标的差别及与LAA血栓形成的关系。结果: 97例患者中,血栓组14例(14.4%),非血栓组83例(85.6%)。两组患者的CHA2DS2-VASc评分分布不相同(z=3.035,P=0.002);血栓组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D)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血栓组(50.0% vs 7.2%;P<0.01);血栓组患者的平均年龄较非血栓组大7.6岁(65.6岁vs 58.0岁,P<0.05)。该评分的其它各项指标(性别、高血压、糖尿病、中风/TIA/TE、血管疾病)在两组患者中的分布皆无明显差异(皆P>0.05)。线性趋势?2检验提示CHA2DS2-VASc评分总分与LAA血栓形成有显著相关性,随此评分增高,LAA血栓发生率趋高(?2=14.096,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CHA2DS2-VASc评分总分外(P=0.004,OR 2.101,95%CI 1.259-3.505),CHD(P=0.045,OR 0.219,95%CI 0.050-0.969)为LAA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HD为NVAF患者LAA血栓形成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