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血清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显著相关。一些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显示强化降脂治疗能更有效的使血脂降低到理想水平,更好的预防死亡和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并证实了强化降脂治疗的安全性。阿托伐他汀是他汀类中一个高效调脂药物,为减少不良反应,我国冠心病患者一般服用10mg/d,达标率低,故未达到应有的疗效。本研究旨在评价我国冠心病高危患者服用国产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所有病例为2004年9月至2005年6月住我院心内科患者,入院前4周未服用降脂药物,有冠心病高危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微循环持续受损,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微循环血栓栓塞。血栓抽吸术是近年来临床上为防止微循环血栓栓塞而开展的新技术之一,近期公布的TAPAS试验再次点燃了人们对这一领域的兴趣。现对血栓抽吸术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的证据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65岁,主因阵发性晕厥、左胸痛1d入院.入院前1d患者敲鼓时突发左胸部胀痛,随之发生意识丧失,症状持续20 min后,意识恢复,诉左胸部胀痛,就诊于当地医院,做心电图V1-V4导联ST段抬高、T波高尖,诊为“冠心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超急性期”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左胸部疼痛症状持续不缓解且心率增快,血压降至70/50 mmHg(1 mmHg =0.133 kPa),给予多巴胺升压后,血压难以维持,而转入沧州市中心医院心内二科.查体:BP 80/60 mmHg,心率125次/min,律齐.腹平、软,左上腹压痛.入院时心电图:窦速、V1-V4导联T波高尖.入院后查胸腹部CT示:腹腔积液、积血,脾门区血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联合检测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超敏肌钙蛋白(hs-CTNI)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早期介入治疗以及危险分层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45例NSTE-ACS行冠脉造影的患者,入院后即刻测定NT-proBNP及hs-CTNI,据此分为Aa、Ab、Ba、Bb 4组。分别行冠脉介入治疗、冠脉搭桥手术及药物保守治疗,并进行6个月随访。结果 Aa组心功能大于1级患者明显高于B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组发生左主干病变或左主干并3支病变共6例,明显高于其他3组。Bb组患者行冠脉介入手术率高于A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b组患者介入时间早于其他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随访,5例患者发生死亡,10例因顽固性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再次行靶血管血运重建术。结论 NSTE-ACS患者NT-proBNP及hs-CTNI升高,与发生严重冠脉病变、临床预后差有密切关系,建议尽早行冠脉介入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螺内酯对肾功能正常的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011年12月—-2012年12月肾功能正常的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14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每天螺内醇20mg组72例、60 mg组76例。所有患者在入选前及用药12个月后检测B型脑钠肽(BNP)水平,同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左室射血分数(LNEF)的变化。并监测血钾、肾功能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个月时,2组LVEDVI、LVESVI、LVMI、LVEF和BNP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60 mg组较20 mg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0 mg组较20 mg组高钾血症(血钾≥5.5 mmol/L)的发生率升高不明显(7.9%vs.2.8%),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中均末发生严重高钾血症(血钾≥6.0 mmol/L)。20 mg组较60 mg组低钾血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2.6%vs.11.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 mg组较20 mg组乳房发育及乳房疼痛的发生率明显升高(13.2%vs.2.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有2例血肌酐增长较上次检验值>50%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血肌酐增长>180μmol/L者。结论肾功能正常的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每日60 mg螺内酯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室重构,降低BNP水平,减少低钾血症的发生,在密切监测下应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12例沧州市中心医院尝试逆向开通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侧支通道穿孔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侧支通道穿孔的治疗及预后。方法:2009-01-2017-01我院共有238例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尝试通过逆向途径开通,其中12例患者并发逆向侧支通道穿孔。回顾分析12例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影像资料,对穿孔的特点、治疗方法、治疗结果及近期预后进行总结。结果:12例患者中7例为间隔支侧支通道穿孔,5例为心外膜侧支通道穿孔,7例间隔支侧支通道穿孔患者中6例为指引导丝介导的穿孔,均未进行特殊处理,1例为微导管注射造影剂所致,应用微导管注射凝血酶栓塞侧支通道治疗成功。5例心外膜侧支通道穿孔患者,最终均进行了正、逆向双侧栓塞治疗,其中1例术中只应用弹簧圈进行单侧栓塞治疗,术后并发延迟心包压塞。经心包穿刺引流、弹簧圈栓塞对侧后病情好转。1例应用弹簧圈双侧栓塞治疗,术后并发延迟心包压塞,经心包穿刺引流,双侧凝血酶栓塞治疗后好转。其余3例均应用凝血酶双侧栓塞治疗成功。结论:对于导引导丝介导的室间隔侧支穿孔可密切监测。对于成功开通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发生心外膜侧支穿孔的患者应进行双侧栓塞治疗。凝血酶较弹簧圈可能是一种更理想的治疗心外膜侧支穿孔的血栓形成物质。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51岁,主因阵发性心前区疼痛2年,再发加重7 h,胸闷憋气2 h人院.患者近2年多发作与活动无明显关系的心前区疼痛伴后背部放射,未特殊处理,10 min后缓解,7 d前无诱因出现剧烈心前区疼痛、后背部疼痛、大汗,持续不缓解,急诊于当地县医院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静脉溶栓治疗,疼痛共持续6 h缓解,此后予药物治疗,2 h前突发胸闷喘憋不能平卧,急诊入我院.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59岁。主因间断夜间胸痛、气短3年入院。患者于3年前夜间睡眠时发生胸痛、气短,症状持续5~6min,可缓解。此后上述症状间断发生,多见于夜间睡醒后,日常活动不受限,为求进一步诊治而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4年。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围手术期应用对行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老年冠心病患者出血、血小板减少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某院2011年1月-2015年6月收治行DES置入老年冠心病患者共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分别在术后给予常规二联抗血小板方案单用和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比较2组患者TIMI出血分级情况、血小板减少率及随访MACE发生率等。结果:2组患者TIMI出血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小板减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随访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围手术期应用用于行DES置入老年冠心病患者可有效降低远期MACE发生风险,改善临床预后,且未导致术后出血和血小板减少情况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