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方法的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态和两种常用诊断方法(^14C-尿素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的准确性,方法:用培养、组织学、^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和 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四种方法同时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进行Hp感染的诊断,以培养和组织学联合诊断作为“金标准”,评估^14C-UBT和RUT的准确性,以非手术者作对照,评估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Hp感染率。结果:37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Billroth Ⅰ或17例和BillrothⅡ式20例)的Hp总阳性率为29.7%,BillrothⅠ式(29.4%)和Ⅱ式(30.0%)患者间Hp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RUT敏感性为72.7%,特异性为57.7%,准确性为62.2%,^14C-UBT敏感性为63.6%,特异性为100.0%,阴性预示值86.7%,。对照组Hp阳性率为71.4%。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Hp感染率低,RUT特异性低,^14C-UBT敏感性低,因此均不适用于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Hp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70例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或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接受7天抗Hp三联治疗。A组的治疗方案为:洛赛克20mg、克拉霉素250mg和呋喃唑酮100mg,一日二次:B组的方案为:洛赛克20mg、克拉霉素250mg和甲硝唑400mg,一日二次:A、B组中分别有1例和2例失访。结果显示,A、B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88.2%(30/34)和78.8%(26/33)(P=0.297):治疗前Hp菌株对克拉霉素和甲硝唑的耐药率分别为5.9%(4/67)和37.7%(25/67):克拉霉素耐药4例的Hp均未得到根除:B组中对甲硝唑耐药者的Hp根除率为66.6%(8/12),而敏感者的根除率为85.7%(18/21)(P=0.198);A、B组中消化性溃疡的愈合率分别为93.3%(14/15)和85.7%(12/14)(P=0.501);两组中各2例有轻度的副反应。Hp菌株对克拉霉素、甲硝唑耐约是影响上述低剂量、短疗程方案疗效的重要因素。A组三联疗法的Hp根除率高于B组,可作为第一或第二线方案应用。  相似文献   
3.
88例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卜:指肠溃疡(DU)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耆分两期研究.接受7天克拉霉素合并的j联治疗。I期乃预研究,28例随饥分婀组接受电托堪索500mg、呋喃畔刚200mg合}}I}变体次枸橼酸铋(CBS)240mg(A组)或、!索托哗30mg(B组)。¨?次治疗。60例进入ll;《Ij研究符心分AfllB同组.药物配合方棠M I期.似除CBS外.接他药物刊毓i或、{i l、I】彬j—IJ舒BlJ仃4例科】1例Iq约物驯f互『-?术。t限:i^_j’.火i方2例i^泶!Il!_,Ji.I垮jA、BiH f10H1)根除半分SIj为100~;i,(12,12)f1 J91.6‘%(11 12):Il㈣A,B纠i n0Hp橄除?}行}jl_乃92 6‘j;,(25,一’27)和90.0%(27,30)备组问的Hp撤除?爷无!It并蓐别(P>0.0j)。I、ll期·l,削J三J-t j幸j,,别乃64.2,}2,(18j28)和Ij】”i(3/58)(P<0.001)。lI期A、B两组的DU愈合率分别为94.4%(17/18)和100%(18/18)。lJ期r}·的两种低制m地程j联{j’}J、地较乃圳魁的Hp橄除玎案.7.5%(4/j3)的Hp曲株则电十£。《豢味发耐药.足i青,j:欠帔的{:嘤味N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上海地区幽门螺杆菌(Hp)分离株cag致病岛(PAI)中cagA、cagE、cagT基因,初步探讨cagPAI的完整性及其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 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和检测了99株从17例慢性浅表性胃炎、21例慢性性胃炎、19例胃溃疡、23例十二指肠溃疡和19例胃癌中分离的Hp菌株的cagA、cagE、cagT基因。结果 cagA、cagE和cagT的总检出率分别为84.8%(84/99)、99.0%(98/99)和84.8%(84/99),各基因检出率在各种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分离的Hp菌株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98株cagE阳性的菌株中,有14株cagA阴性。结论 上海地区分离p菌株绝大多数可能具有完整的cagPAI,其完整性与其感染后的临床结局不相关。cagE基因可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检测——一种新的非侵入性诊断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评估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HpSA)榆测诊断Hp感染的可靠性。方法:收集43例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粪便标本,用一种市售的ELISA试剂盒检测HpSA:以尿素酶试验.培养和涂片染色检测Hp作为“金标准”,培养和/或涂片染色阳性定为Hp感染。结果:“金标准”诊断Hp阳性24例,阴性19例。“金标准”阳性的24例HpSA检测均阳性,阴性的19例HpSA检测18例阴性和1例阳性。HpSA试验的敏感性为100%(24/24),特异性为94.7%(18/19),总的诊断准确率为97.6%(42/43)。结论:HpSA试验是一简便、非侵入性、准确诊断Hp感染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口服疫苗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感染人类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小鼠模型,研究H.pylori粗制抗原与霍乱毒素(CT)或重组霍乱毒素B亚单位(rCTB)组成的口服疫苗预防h.pylori感染的作用。方法:无特殊病原菌级C57BL/6小鼠分为4组,通过灌胃方法分别予各组小鼠以H.pylori超声粉碎抗原1mg加CT10μg、H.pylori超声粉碎抗原1mg加rCTB10μg、单纯H.pylori超声粉碎抗原1  相似文献   
7.
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中cagA阳性幽门螺杆菌的普遍易感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确cagA阳性幽门螺杆菌(H.pyloril)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中的感染情况。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从3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0例慢性胃炎和6例胃癌虱活检组织中分离培养出的H.pylori菌株的cagA基因片段,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抗H.pylori抗体,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血清抗cagA抗体。结果:用PCR方法测得的cagA基因阳性率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0%(21/30),慢性胃炎73%(22/30),胃癌83%(5/6)。66份血清标本抗H.phlori抗体均为阳性。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得的抗cagA抗体阳性率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3%(25/30),慢性胃炎77%(23/30),胃癌83%(5/6)。结论:在我国人群中,cagA基因不能作为消化性溃疡的标志物,cagA阳性H.pylori在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患者中存在普遍易感性。  相似文献   
8.
根除幽门螺杆菌(HP)可促进消化性溃疡愈合,显著地降低溃疡的复发率,并使慢性活动性胃窦炎的炎症消退[l一'〕,因此目前根除Hp治疗在临床上应用日益广泛。  相似文献   
9.
1990~2001年上海市区幽门螺杆菌血清流行病学比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比较1990-2001年上海市区幽门螺杆菌(H.pylori)血清流行病学的改变,探讨H.pylori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2001年6-10月,应用检测H.pylori血清IgG抗体的酶免疫试剂盒,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上海市区1557位居民的血清标本,结合问卷形式调查市民的就餐、居住等生活环境因素,985人完成问卷调查;比较1990年和2001年2次调查的结果。以队列研究和多变量逐步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H.pylori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001年市区总体H.pylori阳性率为58.3%,高于1990年的42.7%(P=0.001),低于1990年郊区的61.0%(P=0.116)。1-9岁和10-19岁年龄组的感染率与11年前相比无显著改变(29.7%、39.6%比27.4%、42.7%,P=0.683和P=0.707),仍低于11年前郊区的水平(56.4%和57.3%,P=0.001和P=0.031)。70岁以上年龄组的感染率与11年前相比亦无显著差异(P=0.113)。30-69岁年龄组的H.pylori感染率较11年前显著升高(P<0.05),20-69岁年龄组的H.pylori感染率与1990年郊区水平相当(P=0.276-0.935)。危险因素分析和逐步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家庭成员数>3、户外聚餐等是H.pylori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人口流动等引发的市民生活方式和环境改变可能影响H.pylori的流行病学特征,对H.pylori的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失败后的补救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陆红  梁晓  刘文忠  徐蔚文  萧树东 《胃肠病学》2002,7(6):347-349,378
幽门螺杆菌(H.pylori)对抗生素的耐药率上升是导致根除治疗失败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对经标准方案根除H.pylori失败的患者有必要进行补救治疗。目的:评估铋剂、质子泵抑制剂(PPI)联用呋喃唑酮和四环素组成的7天四联方案用于根除H.pylori治疗失败后补救治疗的疗效,以及H.pylori耐药对疗效的影响。方法:予35例经含克拉霉素根除H.pylori方案治疗、H.pylori仍为阳性的患者以为期7天的四联治疗:枸橼酸铋钾220mg bid 奥美拉唑20mg bid 呋喃唑酮100mg bid 四环素750mg bid。治疗前取胃窦黏膜活检标本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检查和培养检测H.pylori。用琼脂扩散法测定克拉霉素、呋喃唑酮和四环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治疗结束后至少4周,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进行H.pylori感染状态评估。结果:33例患者完成治疗和随访,2例失访。根据意图治疗(ITT)和试验方案(PP)分析,该补救方案的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68.6%(24/35)和72.7%(24/33)。10例(28.6%)患者发生轻度副反应(9例发生恶心、中上腹不适,1例发生皮疹)。35例中有27例H.pylori培养成功,克拉霉素的耐药率为51.8%(14/27),呋喃唑酮为3.7%(1/27),四环素为7.4%(2/27)。各药物耐药菌株和敏感菌株的H.pylori根除率无显著差异。结论:铋剂、PPI联用呋喃唑酮和四环素组成的7天联方案作为根除H.pylori治疗失败后的补救治疗可获得较高的H.pylori根除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