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适应我国当前"5+3"医学生培养的主流模式,更好地开展心电图技能带教,推进心电图操作技能的规范化进程,以本单位构建的心电图技能试题库系统为例,主要探讨了试题库构建的具体流程及应用。通过构建试题库,完善了心电图技能考试,提高了心电图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升了心电图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徐尚银 《当代医学》2014,(12):55-55
目的: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芜湖市弋矶山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48例确诊为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对ST段压低阵数以及当时有无自觉症状和持续时间进行比较。结果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出14例患者没有心肌缺血表现;有26例有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共有239阵次心肌缺血;其中有19例无症状心肌缺血,占73.08%,共有175阵次心肌缺血,持续时间为(9.84±1.23)min;有7例有症状心肌缺血,共有93阵次心肌缺血,持续时间为(7.65±0.26)min。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与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在心肌缺血阵次以及持续时间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动态心电图能够提高冠心病的检出率,在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运动平板负荷试验(ETT)中收缩压异常反应的意义。方法:选择同时经ETT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可疑冠心病患者71例。分别用ST段偏移异常(公认指标)及收缩压反应异常(新指标)判断ETT结果,再分别与CAG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根据新指标判断的ETT阳性检出率与CAG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指标不宜作为运动负荷试验阳性的独立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监测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分析其对临床老年高血压人群防治工作的应用价值。  方法  监测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519例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按照60岁为分界点,分成≥ 60岁老年组264例, < 60岁中青年对照组255例,对血压、血压昼夜节律、脉压、血压变异系数、血压负荷值、平均心率、晨峰血压等系列指标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  老年组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为76.5%,与对照组比较,舒张压、舒张压负荷值、脉压、24 h平均心率、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晨峰舒张压等指标两组间均有差异(均有P < 0.05),且老年组中不同血压节律类型的24 h收缩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夜间脉压、白天收缩压负荷值、夜间收缩压负荷值、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等指标均有差异(均有P < 0.05)。  结论  动态血压监测指标对老年高血压人群临床合理用药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吴宗华  徐尚银 《临床荟萃》1997,12(14):640-641
为进一步了解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指导对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我们在门诊和病房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检查6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92例,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9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诊断依据WHO标准(Circu-lation,1979,56:607),其中男68例,女24例,年龄60~日8岁,平均68±3.6岁。其中心肌梗塞20例,心绞痛38例,心律失常25例,心力衰竭9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对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40例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与30例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不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梗死后心绞痛、复杂室性早搏、泵功能障碍发生率与病死率。结果:两组泵功能障碍发生率与病死率有明显差异。结论: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7.
"半模拟"12导联与常规12导联心电图各波段比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分析"半模拟"12导联与常规12导联心电图的异同之处,为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提供依据.方法比较200例正常人采用"半模拟"12导联及常规12导联记录的心电图各波段.结果"半模拟"12导联心电图无论是平卧位还是直立位,P波的形态、方向均几乎与常规一致,P波振幅普遍较常规增高,有8%的人直立位时表现为"肺型"P波;QRS波的形态在胸导联V1~V6及肢导联aVR与常规相似;在"半模拟"Ⅲ、aVF导联ST段表现与常规符合率较低(81.5~88%),其余导联的符合率较高,>90%.有少数受检者部分导联ST段压低≥0.05mV,无一例超过0.1mV.T波在平卧位"半模拟"Ⅰ、Ⅱ、V1~V6导联与常规导联符合率较高,为99%~100%;"半模拟"12导联未见异常U波出现.结论如果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标准,ST段压低超过0.1mV有病理意义的可能性大,胸导联QRS波形较肢导联QRS波形对室性心律失常定位较准确,出现异常U波有病理意义."半模拟"12导联心电图表现的左室肥大、右室肥大、异常深Q波不可轻率诊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