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不同麻醉方法在高龄高危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龄高危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对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Ⅱ~Ⅲ级高龄高危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82例,随机分为腰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组和静吸全麻组,每组各41例。观察麻醉前、手术起始时、手术开始后30min、术毕时的平均动脉压血压(MAP)、HR、SpO2的变化。结果2组效果均满意,CSEA组所有患者在椎管内阻滞平面出现于15min内,平均动脉压血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手术开始时与麻醉前下降值≥22.7%,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A组麻醉前与手术开始时血压普遍变化不大,术中维持平稳,但术中、术毕时刻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组与CSEA组组间比较,MAP在三个时刻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麻有其特殊的优越性,特别是在患者手术早期容量管理更从容,稳定性更佳,更能维持麻醉维持期血液动力学稳定和进行有效通气和供氧,减轻高龄高危患者的心肺负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急性胸痛患者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胸痛发作3 h 内胸痛患者,将其分为缺血性胸痛组(59例)和非缺血性胸痛组(41例),缺血性胸痛组进一步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9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20例)。于入院后即刻、3 h、24 h 分别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 I(cTnI)、IMA。【结果】入院后即刻和入院后3 h,缺血性胸痛组 IMA 高于非缺血性胸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nI 、CK-MB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入院后24 h,缺血性胸痛组 IMA 与非缺血性胸痛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 cTnI 和 CK-MB 均高于非缺血性胸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入院后即刻、3 h、24 h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IMA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IMA 是早期诊断非缺血性胸痛和缺血性胸痛的敏感指标,但其并不能诊断区别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早期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ACS病人中不稳定型心绞痛29例作为观察1组,心肌梗死31例作为观察2组,所有病人于入院后检测即刻、6h、24h血清IMA、cTnI、CK-MB水平;对照组为2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比较3组IMA、cTnI、CK-MB水平差异;比较观察1组和观察2组即刻、6h、24h血清IMA、cTnI、CK-MB水平差异。结果观察1组和观察2组即刻cTnI、CK-M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6h、24hcTnI、CK-MB水平明显高于观察1组(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即刻cTnI、CK-M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6h、24hcTnI、CK-MB水平明显高于观察1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IMA、cTnI、CK-MB可提高ACS早期诊断效率及敏感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非体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与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相比,术后早期可避免体外循环的并发症,前者有一定优势。但其独特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对手术者和麻醉医师的处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有些情况下仍不可避免术中转体外循环,此种患者术前血管桥条件较差,  相似文献   
5.
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术后近期、远期临床观察,探讨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平片法修复腹股沟疝150例,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术前、术后5d、1个月、3个月、24个月疼痛模拟视觉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观察手术近期尿潴留、有无血肿或浆液肿,恢复正常生活、工作的时间,及术后1个月、3个月及24个月是否复发、有无切口局部并发症。结果150例患者术前VAS为(1.18±1.07)分,150例患者术后5dVAS为(2.35±1.72)分,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复查切口局部无血肿、浆液肿发生;术后严重尿潴留5例,全部病例无复发;150例患者术后6~12h内下床活动,2~7d恢复日常生活、工作,术后1个月、3个月及24个月复查VAS评分分别为(0.55±0.23)、(0.38±0.28)、(0.12±0.0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疼痛较轻、并发症少、复发率低、远期效果良好等优点,是一种安全的疝修补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术前麻醉科普和心理干预对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痛阈、满意度和术后康复速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0例.对照组术前常规访视患者,试验组选用通俗易懂的麻醉科普语言、漫画和微信小视频的方式对患者宣教,并进行心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痛阈值、焦虑评分(HAMA)、满意度评分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与访视前比较,访视后对照组痛阈值降低了20.6%,HAMA评分增加了22.4%,试验组痛阈值增加了25.7%,HAMA评分降低了30.9%;与对照组比较,访视后试验组痛阈值、满意度评分分别为(0.44±0.08)、(3.6±0.4),明显高于对照组(0.27±0.05)、(2.7±0.6),HAMA评分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0.3±4.1)、(4.1±1.8)d,明显低于对照组(18.6±5.7)、(6.7±2.1)d,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麻醉科普干预和心理干预,可增强医患沟通效果,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应激反应,提高患者的痛阈和满意度,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高龄心脏病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麻醉管理,以提高此类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合并心血管疾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麻醉管理资料,总结麻醉方法、药物应用、监测方法和围术期不良事件的预防及处理。结果本组全身麻醉21例,硬膜外麻醉13例,腰-硬膜外联合麻醉5例,术中采用桡动脉有创压监测测压占59.0%,穿刺中心静脉监测占100%,根据病情患者术中应用硝酸甘油治疗、静脉泵注多巴胺、心律失常者应用胺碘酮或艾司洛尔。麻醉期间无死亡病例。结论重视术前准备及风险评估,加强术中监测,维持术中循环稳定,对患者容量变化的精准把握,积极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是提高高龄心脏疾病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安全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