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宇兵  刘宪昶  杨波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3):3209-3210
目的:探讨主动脉窦瘤的诊断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总结26例主动脉窭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8例,平均年龄26岁。20例合并有室间隔缺损,6例为单纯主动脉窦瘤破裂,4例合并中至重度主动脉麟关闭不全。除1例于手术前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心搏骤停抢救无效死亡外,25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18例经右房切口完成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或加室间隔缺损修补,5例合并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经右室流出道切口进行修补,2例经右室流出道切口加主动脉根部横行切口完成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及主动脉辩置换。结果:1例于手术前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心搏骤停抢救无效死亡,25例均痊愈出院,术后复查心脏超声主动脉窦瘤破口及室缺均修补严密无残余满,2个月~6 a随访25例患者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主动脉窦瘤一经确诊应及时手术,手术修补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即使心力衰竭较重也应积极准备尽早手术,不可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2.
我们通过心音监测评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功能储备,现报道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1.一般资料:将2011年1月至10月成都军区总医院心胸外科100名2~14 岁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纳入标准: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即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无合并其他严重心内畸形者)患儿设为实验组,同时以本院儿科100例2~14岁非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对照组(纳人标准:经入院常规检查证实为非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无其他影响心功能疾病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部破口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杂交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分析应用杂交外科手术治疗3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照架桥方法及术式分为:颈总动脉间架桥加腔内隔绝术19例,颈总动脉-升主动脉架桥加腔内隔绝术12例,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架桥加腔内隔绝术4例,腹主动脉-双侧肾动脉架桥加腔内隔绝术3例。结果所有患者夹层破口均被闭合,恢复真腔血流,住院死亡2例(成功率5.2%),术后复查均未发生支架移位,1例原夹层破口处出现内漏,3例出现新破口,再次分别行腔内支架隔绝治愈。结论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可通过外科手术结合腔内隔绝介入的综合外科治疗方案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瓣膜病变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约占瓣膜病变手术人群的10%~15%[1]。在对此类患者行瓣膜置换时需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同时行缺血心肌再血管化,才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提高手术疗效,避免再次手术。从2002年至2008年间,我们手术治疗此类患者18例,术后死亡1例,生存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心功能明显改善,随诊远期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资料自2002年至2008年,笔者完成瓣膜置换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共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38岁~76岁,体重46kg~82kg,心功能(NYHA)Ⅱ级2例,Ⅲ级13例,Ⅳ级3例。全组术前有心绞痛症状11例,16例患者因有心绞痛或年龄超过50岁行冠脉造影示发现冠状动脉狭窄。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病变7例,主动脉病变9例,联合瓣膜病变2例,左室EF值47%~63%。冠脉病变单支9例,二支病变8例,三支病变1例。1.2手术方法均在全麻、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建立体外循环后阻断心脏并灌注停跳液,先作旁路的远端吻合口,完成后再依次行二尖瓣或并主动脉瓣置换,三尖瓣成形,缝合心脏切口,开放升主动脉,心脏排气,心脏复跳后阻断升主动脉侧壁,作旁...  相似文献   
5.
瓣膜病变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约占瓣膜病变手术人群的10%~15%[1]。在对此类患者行瓣膜置换时需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同时行缺血心肌再血管化,才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提高手术疗效,避免再次手术。从2002年至2008年间,我们手术治疗此类患者18例,术后死亡1例,生存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心功能明显改善,随诊远期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资料自2002年至2008年,笔者完成瓣膜置换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共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38岁~76岁,体重46kg~82kg,心功能(NYHA)Ⅱ级2例,Ⅲ级13例,Ⅳ级3例。全组术前有心绞痛症状11例,16例患者因有心绞痛或年龄超过50岁行冠脉造影示发现冠状动脉狭窄。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病变7例,主动脉病变9例,联合瓣膜病变2例,左室EF值47%~63%。冠脉病变单支9例,二支病变8例,三支病变1例。1.2手术方法均在全麻、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建立体外循环后阻断心脏并灌注停跳液,先作旁路的远端吻合口,完成后再依次行二尖瓣或并主动脉瓣置换,三尖瓣成形,缝合心脏切口,开放升主动脉,心脏排气,心脏复跳后阻断升主动脉侧壁,作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DeBakeyⅠb型主动脉夹层的综合外科治疗。方法对16例Ⅰ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综合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夹层破口被闭合,真腔血流恢复,除住院期间1例因夹层破裂死亡外,无手术死亡者。6个月后复查无一例支架移位,1例原夹层破口处出现内漏,行腔内支架隔绝治愈。结论Ⅰ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可通过手术结合介入的综合外科治疗方案取得良好的效果,提高临床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探讨重型肝炎的死亡原因及主要并发症 ,进一步提高存活率。对 154例重型肝炎的死亡原因及主要并发症进行分析。重型肝炎的病死率仍以慢性乙型为主。直接死亡原因以肝肾综合症最高 ( 36.4 % ) ,其次为严重感染 ( 2 8.6% )、上消化道大出血 ( 2 2 .1% )、肝功能衰竭伴肝性脑病和脑水肿。降低重型肝炎的病死率应从源头抓起 ,做好乙型肝炎的预防 ,减少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早期阻止免疫病理损伤和肠源性内毒素的继发性损伤 ,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 ,是减少重型肝炎病死率的关键。重型肝炎死因及主要并发症探讨@隋云华!210002$南京解放军第八一…  相似文献   
8.
刘宪昶  张宇兵  杨波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5):3485-3486
目的:探讨心脏黏液瘤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总结27例心脏黏液瘤的临床资料,其中左房黏液瘤25例。右房黏液瘤1例,右室黏液瘤1例,25例单发,2例多发,术中见瘤蒂位于卵圆窝处22例、房间隔左房前下方2例、位于房间隔近左房顶处1例。27例均经过B超确诊,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术后复发1例,残留左下肢轻偏瘫1例。其余恢复良好。结论: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误诊漏诊,要重视心脏B超的检查。心脏黏液瘤并发症较多,有发生猝死的危险,一旦确诊,应尽早尽快手术。心脏黏液瘤手术的预后极佳,但仍存在复发的可能,多发瘤、家族性黏液瘤术后复发率高,需注意定期随访,复发者可再次手术,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单一HGV肝炎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 对被逆转录多聚酶联反应法检测HGV RNA阳性的10例患者作肝组织学检查,并以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单一HGV肝炎患者具有以下临床及病理特征;①症状轻,大部分病例是在体检中被发现的,极少有肝病体征;②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呈轻、中度升高,且反复波动;③肝组织的病 理改变较轻,肝细胞普遍有水样变性及纤维化。结论 HGV作为单一致病因子,可产生肝脏的急、慢性病变。  相似文献   
10.
王忠明  高洁  张宇兵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3):3155-3156
2002年7月至2008年3月,我科为9例心内膜炎患者施行外科治疗,现将外科治疗经验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9例(男5例,女4例),年龄19岁~60岁,平均年龄40岁。其中风湿性二尖瓣病变6例,主动脉病变2例,先天性心脏病房缺1例,累及肺动脉。症状为反复活动后胸闷,气促,加重伴发热。一般情况差,精神萎靡,高热不退,体温39℃以上。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1例,Ⅲ级6例,Ⅳ级2例。贫血5例,血沉增快4例,胸部平片示心影增大,心胸比>0.61。术前超声发现瓣膜有赘生物,为中-重度关闭不全伴狭窄,其中2例二尖瓣瓣膜穿孔。术前血培养阳性3例。病原菌分布示草绿色链球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术前常规给予抗感染治疗5d~7d,发热不退或反复发作。1.2手术方法均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胸骨正中切口,常规建立体外循环,转流降温,阻断升主动脉后,再从右上肺静脉置左心引流管,避免栓子脱落。心肌保护采用4:1冷混和血顺灌。二尖瓣置换6例,主动脉瓣置换2例,房缺修补术1例。术中仔细检查心内结构,避免遗漏残余散在的赘生物。用0.5%碘伏反复擦洗瓣环创面,最后用大量硫酸庆大生理盐水冲洗,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