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疫苗候选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柔嫩艾美耳球虫子孢子表面抗原原核表达载体,并且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将本室构建的pMD-Mz5-7克隆质粒酶切回收目的片段定向亚克隆到pET-28b( )载体上,构建成原核表达载体pET-28b-Mz5-7,酶切鉴定正确后,在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并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成功构建了目的抗原基因的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ET-28b-Mz5-7,IPTG诱导表达该融合蛋白,SDS-PAGE电泳表明,其能表达一分子质量约为37ku的融合蛋白,与预测分子质量相符,最佳反应条件为1mol/LIPTG诱导4h后表达量最高。薄层扫描显示表达的融合蛋白占菌体蛋白总量的18%,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表达产物可被抗柔嫩艾美尔球虫的多克隆抗体识别,说明该融合蛋白具有很好的反应原性。结论在原核细胞融合表达Mz5-7成功,为鸡球虫病重组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培育 3个不同地理株柔嫩艾美球虫 (Eimeriatenella)的杂交株 ,以探讨研制球虫疫苗的可能性。 方法 通过免疫试验 ,从 5个不同地理株中选择 3株作为杂交亲本株 ,对此 3株分别进行两次杂交 ,获得的后代混合卵囊经单卵囊分离、扩增 ,分别提取卵囊DNA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进行分析 ( 3 0条引物 ) ,分离、培育出两代杂交株。再进行免疫试验 ,比较杂交株与亲本株的免疫保护性。 结果 选择了免疫原性较好、免疫保护率较高的广州株、保定株、长春株作为杂交亲本 ,分别进行保定株×长春株、广州株×F1株两次杂交 ,获得的后代卵囊 ,提取卵囊DNA ,RAPD分析后 ,得到了保定株×长春株的杂交株F1(F1Z7)和广州株×F1株的杂交株F2 (F2Z3 )。免疫试验结果 ,杂交株F1与F2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 80 %和 84% ;亲本株广州株为 77% ,保定株为 69% ,长春株为 63 %。 结论 分离、培育出了F1、F2两代杂交虫株。其免疫保护率均高于各亲本株 ,提示杂交株获得了亲本株的部分保护性 ,其免疫的雏鸡对各虫株的攻击均有好的保护力。尤其是F2株 ,免疫保护率平均达到 84%。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柔嫩艾美耳球虫子孢子表面抗原原核表达载体 ,并且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方法 将本室构建的pMD Mz5 7克隆质粒酶切回收目的片段定向亚克隆到pET 2 8b( )载体上 ,构建成原核表达载体pET 2 8b Mz5 7,酶切鉴定正确后 ,在EscherichiacoliBL2 1(DE3 )中用IPTG诱导表达 ,并经SDS PAGE及Westernblotting鉴定。 结果 成功构建了目的抗原基因的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ET 2 8b Mz5 7,IPTG诱导表达该融合蛋白 ,SDS PAGE电泳表明 ,其能表达一分子质量约为 3 7ku的融合蛋白 ,与预测分子质量相符 ,最佳反应条件为 1mol LIPTG诱导 4h后表达量最高。薄层扫描显示表达的融合蛋白占菌体蛋白总量的 18% ,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 ,表达产物可被抗柔嫩艾美尔球虫的多克隆抗体识别 ,说明该融合蛋白具有很好的反应原性。 结论 在原核细胞融合表达Mz5 7成功 ,为鸡球虫病重组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柔嫩艾美耳球虫GZ株λMzp5-7重组抗原的免疫保护性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tenella)孢子表面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物免疫雏鸡,观察其诱导产生的免疫应答反应和对球虫攻击的保护性作用。方法重组抗原经肌肉注射菌体蛋白和口服工程活菌分别于7、14、28日龄3次免疫海兰小公雏,同时设菌体蛋白+小剂量活卵囊组、未免疫攻毒组、未免疫未攻毒组作对照,采用间接ELISA法、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鸡体产生的免疫应答反应。于末次免疫后2w(42日龄)用5×104个E.tenella卵囊进行攻毒,观察其诱导产生的保护力。结果口服工程活菌组无论从卵囊记数、盲肠病变记分、相对增重、抗体产生水平以及细胞免疫水平上均优于其它免疫组。结论λMzp5-7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物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的攻击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生物化学汉英双语教学效果,对生物化学汉英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应用沉浸式、保持式、过渡式三种模式相结合进行汉英双语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角色互动、应用多媒体、英文部分开卷考核等灵活多变的生物化学汉英双语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