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3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分离菌的耐药情况,从而控制医院感染.方法2002年1~6月仁济医院分离菌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菌株82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99株(48.36%),革兰阴性菌426株(51.64%).检出率较高的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的耐药率最高,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金黄色葡萄球在菌种分布中占第一位,其对万古霉素、利福平和奈替米星耐药率为0,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粪肠球菌的分离率位居第二,未出现对万古霉素耐药者,但对环丙沙星、红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相对较高.结论为控制细菌的耐药性,必须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本院1999年临床分离菌耐药状况.方法收集该院1999年1~12月临床分离菌共1 359株,对其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并用WHONET-4软件进行细菌耐药性分析. 结果革兰阳性菌552株(40 6%),分离率占前四位的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2.0%)、表皮葡萄球菌(10.7%)、粪肠球菌(7.4%)和溶血葡萄球菌(4.6%).革兰阴性菌807株(59.4%),分离率占前五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17.0%)、肺炎克雷伯菌(10.4%)、铜绿假单胞菌(8.7%)、阴沟肠杆菌(6.8%)和醋酸钙不动杆菌(5.3%).革兰阳性菌总体上对万古霉素耐药率最低(0.4%),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最高(92.1%).革兰阴性菌总体对伊米配能的耐药率最低(5.3%),其他依次为阿米卡星(13.8%)、头孢他啶(13.9%)和头孢噻肟.革兰阴性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有较显著增加.革兰阳性菌中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的百分率较高(66.2%).结论该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细菌耐药问题严重,微生物实验室需加强耐药性监测,以有效控制细菌感染和耐药性的播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类抗原(CA)125在不同孕期中的变化及与部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健康孕妇(妊娠组)167例,按孕期分为早孕(8~12周)组(57例)、中孕(15~19周)组(55例)和晚孕(33~36周)组(55例)。以健康非妊娠女性46名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的血清CA125、肌酐(Cr)、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血糖(Glu)、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CA125与其他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妊娠组血清CA125、ALP、TG和TC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Cr、BUN和Glu水平明显降低(P0.001),血清ALT和AS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孕组血清CA125水平明显高于中孕组和晚孕组(P0.05),且晚孕组明显高于中孕组(P0.05)。晚孕组血清ALP、TG和TC水平明显高于早孕组和中孕组(P0.05),血清ALT及Glu水平均低于早孕组和中孕组(P0.05),而早孕组和中孕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期各组之间血清Cr、BUN和AS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CA125与BUN、Glu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21、0.165,P0.05),与Cr、ALP、ALT、AST、TC和TG均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005、-0.059、0.028、0.028、-0.140、-0.071,P0.05)。结论妊娠期尤其是早孕期血清CA125水平明显升高,且与BUN和Glu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基于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和拓展性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plus)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5月—2019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接受NIPT及NIPT-plus的孕妇,根据其受孕方式分为通过IVF方式受孕(IVF组)和自然受孕(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NIPT、NIPT-plus及产前诊断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NIPT、NIPT-plus在IVF胎儿染色体异常,包括染色体非整倍体及拷贝数变异(CNV)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IVF组孕妇1312例,年龄(32.83±4.02)岁,进行NIPT及NIPT-plus时平均孕周(15.59±2.16)周,其中单胎妊娠925例,双胎妊娠387例;对照组23031例,年龄(30.62±4.77)岁,进行NIPT及NIPT-plus时平均孕周(16.44±2.73)周,其中单胎妊娠22444例,双胎妊娠587例。IVF组NIPT提示21三体(T21)4例(3.05‰),阳性预测值(PPV)为100%;13三体(T13)3例(2.29‰);性染色体异常17例(12.96‰),PPV为55.56%;CNV 3例(2.29‰);其他染色体异常6例(4.57‰),PPV为33.33%。结论NIPT及NIPT-plus在IVF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中具有重要价值,常染色体及性染色体三体高风险结果具有较高参考价值;应用于IVF胎儿染色体单体及CNV筛查高风险结果具有一定的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乳胶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的即时检验(POCT)方法,并对该法的精密度、线性、准确度等进行评价。方法建立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SAA的POCT方法,并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相关文件对建立的POCT方法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本法的分析灵敏度为3.52 mg/L;批内变异系数(CV)8%、日间CV10%;抗干扰性较强,血红蛋白≤4.0 g/L、胆红素≤400μmol/L、类风湿因子≤1 621 U/L、甘油三酯≤10 mmol/L对测定无影响;与进口N Latex SAA试剂相关性良好(Y=1.052 1X+0.001 5,r=0.998 3);线性范围为5~200 mg/L。结论本法具有简单、快速(3 min内完成检测)的特点,各项分析指标均符合要求,可用于临床患者血清标本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应春妹  翁文浩 《检验医学》2007,22(2):208-212
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重要条件致病菌。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日益增多,仅次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并且呈现多重耐药现象,已引起临床医生和微生物工作者的高度关注。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包括染色体基因突变,外膜孔蛋白改变,药物主动外排系统和产生灭活酶等。细菌耐药基因通过接合性质粒、转座子、整合型噬菌体、整合子的水平传递等发生传递。我们就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机制,尤其是整合子与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的有关研究作一详细综述。  相似文献   
7.
自抗生素诞生以来,人们在同微生物的斗争中取得节节胜利,而与此同时,严峻的现实也不断摆在广大医生与微生物研究者面前:微生物对环境有超强适应能力,加之近年来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得院内感染的爆发流行日趋增多。如何对微生物感染进行流行病学监控已成为研究者们的工作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补充双歧三联活菌对大肠癌术后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前补充双歧三联活菌对大肠癌术后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60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前口服双歧三联活菌。术前及术后分别留取粪便作肠道菌群分析、血细菌培养、血浆内毒素含量检测,观察术后感染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术前粪便中双歧杆菌/大肠杆菌的计数比值(B/E)倒置,术后大肠杆菌计数明显增加(P<0.05),双歧杆菌计数则明显减少(P<0.05),B/E较术前倒置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术前粪便中B/E>10,术后大肠杆菌计数无明显增加(P>0.05),双歧杆菌计数则明显减少(P<0.05),B/E下降(P<0.05),但仍大于1。两组真菌计数变化不明显(P>0.05)。对照组术后血浆内毒素含量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治疗组术后无明显增加(P>0.05)。所有病例术前血细菌培养均为阴性。治疗组术后血细菌培养阳性率和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和10.0%,对照组分别为20.0%和33.3%,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补充双歧三联活菌能改善大肠癌患者术前出现的肠道菌群失调,有助于术后重建肠道菌群平衡,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院内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特征及其对不同类型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特征;分析插入序列IS256与院内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7年4月外科病区中引起院内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75株,利用纸片扩散法检测细菌对3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和阿米卡星)药敏特征;构建IS256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扩增技术检测75株细菌中IS256分布状况.结果:75株院内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存在较高耐药率,分别为庆大霉素:82.7%,链霉素:90.7%,阿米卡星:78.7%;插入序列IS256的检出率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不同药敏组中有显著差异(P<0.01),在耐药菌中检出率为88.7%,而在敏感菌和中介菌株中检出率为8.3%和0%,IS256的检出率在链霉素和阿米卡星耐药菌株中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内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多重耐药特征,且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插入序列IS256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表皮葡萄球菌对不同类型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特征,分析插入序列(IS)256与表皮葡萄球菌耐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2月至2007年7月外科病区中引起医院感染的表皮葡萄球菌48株,利用纸片扩散法测定细菌对4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庆大霉素、奈替米星、链霉素和阿米卡星)药敏特征;构建IS256特异性引物,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48株细菌中IS256分布状况。结果48株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对4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药敏特征分别为: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69%,敏感率为31%;对奈替米星的耐药率为8%,敏感率为79%,中介率为13%;对链霉素的耐药率为42%,敏感率为35%,中介率为23%;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15%,敏感率为75%,中介率为10%。全部临床分离株中,有25株细菌检出IS256。在庆大霉素耐药菌株中,IS256检出率高达70%,与敏感菌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其他3种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中,IS256的检出与耐药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表皮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耐药。IS256与表皮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耐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