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795例肺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4年1月我院肺癌手术795例,其中全肺切除术176例,肺叶切除术509例,楔型切除术110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273例,应用Logistic回归对影响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心律失常总发生率为34.3%(273/79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吸烟史、心律失常史、全肺切除、术中心包损伤、术后肺不张是术后心律失常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术后镇痛是保护因素(P=0.017)。结论心脏的储备功能降低、对手术损伤及缺氧的耐受力降低是导致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可以减少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肺癌前病变、肺癌中FHIT基因表达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FHIT基因为近年发现的新的候选抑癌基因,位于3p14.2,跨越FRA3B易脆点,在包括肺癌在内的多种人类肿瘤中均存在异常表达。本研究旨在观察FHIT基因在人肺癌前病变、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FHIT基因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98例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标本(包括161例肺癌、51例肺癌前病变、30例正常肺组织、23例肺良性病变和33例肺癌转移淋巴结)中FHI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FHIT蛋白在正常肺组织及肺良性病变组织中均无失表达,癌前病变组织和肺癌组织中失表达率分别为54.9%(28/51)和59.0%(95/161),肺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失表达率为78.8%(26/33);肺癌前病变、肺癌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FHIT蛋白失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及肺良性病变组织(P〈0.001)。肺癌组织中FHIT基因表达水平与肺癌组织学类型、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患者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O.05)。FHIT蛋白失表达组肺癌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表达组(P〈0.01)。吸烟组患者FHIT基因失表达率69.1%显著高于无吸烟组49.5%(P〈0.01)。结论FHIT蛋白失表达可能是肺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分子事件,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吸烟导致FHIT蛋白表达下降可能是诱发肺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原癌基因Akt蛋白磷酸化Akt(p-Akt)在癌发生的信号传导事件中起重要作用。抑癌基因PTEN功能丢失可激活磷脂酰肌醇3磷酸/Akt信号传导通路,参与癌发生过程。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同时检测p-Akt和PTEN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在NSCLC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和相关关系及其在患预后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结核病发病率明显回升,结核性脓胸的病例也明显增多.结核性脓胸的病程长,手术治疗的难度大且并发症较多.1995年1月至2008年1月北京胸科医院采用不同外科手术方式治疗198例结核性脓胸,效果良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部炎性假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05年1月期间收治82例肺部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且病愈出院,术前诊断为炎性假瘤32例,结核球12例,肺癌12例,错构瘤7例,肺部占位病变性质待定19例;行肺叶切除59例(80.0%),肺叶楔型切除16例(19.5%),肺段切除6例(7.3%),全肺切除1例(1.2%)。结论肺炎性假瘤是肺实质内的增生性肉芽肿,由于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误诊率高,常误诊为肺癌,有必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治疗原则仍为手术治疗,术中常规组织冰冻检查是决定手术方式的关键,手术应尽可能保留正常肺组织。  相似文献   
6.
7.
高龄食管癌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高龄食管癌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提高手术治疗的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05年1月95例高龄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高龄患者术前多伴发心肺系统疾病,手切除率为1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7.4%(26/95),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5.8%、41.8%、18.7%.结论 对高龄食管癌的手术治疗应持积极态度,掌握手术适应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提高手术技巧,积极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磷酸化Akt(p-Akt)与PTEN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肺组织和102例非小细胞肺癌癌组织中p-Akt和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肺组织p-Akt为阴性表达,而PTEN为阳性表达;非小细胞肺癌癌组织中p-Akt表达的阳性率为41.2%(42/102),PTEN失表达率为46.1%(47/102)。p-Akt阳性表达和PTEN的失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相关。p-Akt和PTEN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hi r=-0.425,P<0.001)。结论:p-Akt过表达伴随着PTEN表达缺失,两者与NSCLC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9.
常秀军  王子彤  韩鸣  杨声  秦明  段勇 《中国肿瘤》2007,16(8):633-635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795例肺癌手术患者,其中全肺切除术176例,肺叶切除术509例,楔型切除术110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273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心律失常总发生率为34.3%(273/79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吸烟史、心律失常史、全肺切除、术中心包损伤、术后肺不张是术后心律失常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术后镇痛是保护因素(P=0.017).[结论]心脏储备功能的降低、对手术损伤及缺氧的耐受力降低是导致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可以减少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 探讨肺部毛玻璃密度影(ground-glass opacity,GGO)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肺部毛玻璃密度影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将术前影像学表现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106例患者中手术治疗96例,术后病理为恶性肿瘤74例,占77.1%(74/96);良性病变22例,占22.9%(22/96),其中13例慢性炎症,9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无术后并发症发生。非手术治疗10例中抗炎或观察期间病变消失、吸收6例,4例患者观察2年无变化拒绝手术。74例恶性肿瘤患者随诊1~14年,均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肺部毛玻璃密度影术前鉴别较为困难,对可疑肺癌的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