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目的:探讨疏风通络方对哮喘大鼠血液和肺泡灌洗液(BALF)嗜酸细胞(EOS)数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雄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氟美松组、DPI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共7组,每组大鼠36只。第1d致敏: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1mL代替抗原腹腔注射致敏,而其他6组给予1mL造模液(含Ⅴ级卵清蛋白100mg,氢氧化铝100mg和灭活百日咳杆菌6×10^9个)腹腔注射致敏;第15d开始激发:将各组大鼠分别置于相同大小的雾化箱内,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6mL雾化激发,其他6组给予5%的Ⅴ级卵清蛋白(OVA)溶液6mL雾化激发,每次激发前2h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1mL灌胃,而其他6组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各组每天激发1次,每次激发30min,连续激发10d。距首次激发后的0h、6h、12h、24h、72h、10d各时点分别麻醉下每组取6只大鼠心脏采血和肺泡灌洗(取材结束后大鼠失血死亡),然后迅速对血液和BALF标本进行EOS数量检测。结果:血中EOS数量变化:在不同时点模型组均高于正常组(P〈0.001);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氟美松组在0h、6h、12h、10d时点处于最低(P〈0.01或P〈0.001),DPI组在24h、72h时点处于最低,但二者之间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治疗组之间相比,0—72h各时点DPI组处于最低(P〈0.001),在10d时点中药高剂量组处于最低,且优于DPI组(P〈0.01)。BALF中EOS数量:在0h时点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变化(P〉0.05);在6h时除中药高剂量组外,模型组与其他治疗组和正常组之间均没有差异(P〉0.05);在12h时点除模型组较正常组显著上升(P〈0.05),各治疗组与模型组之间及各治疗组之间均没有差异(P〉0.05);在24h时点,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只有氟美松有显著差异(P〈0.01);在72h、10d时点模型组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DPI组和中药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没有差异(P〉0.05),氟美松组、中药中、高剂量组均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或P〈0.001),三者比较,氟美松组EOS数值最低,中药中、高剂量组之间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氟美松对哮喘大鼠血和BALF中EOS数量的影响最大,能显著降低血和BALF中EOS数量,而中药疏风通络方起效、显效慢,效果始终不及氟美松。  相似文献   
2.
常力 《河南中医》2016,(3):496-498
目的:观察咳喘胶囊联合舒利迭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咳嗽变异型哮喘风痰阻肺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在研究过程中,治疗组因随诊失访脱落1例;对照组因随诊失访脱落2例。实际完成观察和参与统计分析的病例治疗组为19例,对照组为18例。对照组予舒利迭气雾剂吸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咳喘胶囊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78.9%,对照组愈显率61.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证候积分、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EVI和PEFR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咳喘胶囊联合舒利迭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风痰阻肺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咳喘方对哮喘豚鼠肺组织嗜酸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咳喘方对哮喘豚鼠肺组织嗜酸细胞凋亡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中药咳喘方治疗哮喘的疗效机制。【方法】采用经典的哮喘豚鼠模型,将60只符合实验标准的雄性豚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泼尼松组和咳喘方组,镜下观察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嗜酸细胞计数的变化及肺组织嗜酸细胞浸润和凋亡的情况,并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各组肺组织嗜酸细胞Fas和bcl-2凋亡基因的表达情况,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咳喘方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嗜酸细胞计数和肺组织嗜酸细胞浸润的数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和泼尼松组,而肺组织嗜酸细胞凋亡的数量则高于模型组和泼尼松组;咳喘方组肺组织嗜酸细胞凋亡基因Fas的表达较其他组增强,而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较泼尼松组和模型组低。【结论】中药咳喘方能减少哮喘豚鼠肺组织嗜酸细胞的浸润,促进嗜酸细胞凋亡基因Fas的表达,诱导嗜酸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其治疗哮喘的疗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银翘散对呼吸道病毒感染相关性哮喘(RVA)的临床疗效及对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68例RV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6例,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加用银翘散治疗。2组均治疗10 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哮喘控制评分(ACT),肺功能[第1秒时间肺活量(FEV1)、一秒率(FEV1/FVC%)、呼气峰流速(PEF)]、中医证候疗效及Th1/Th2细胞因子[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白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IFN-γ/IL-4]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C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肺功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94.44%(34/36),对照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71.87%(23/32)。治疗后,治疗组sIg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FN-γ及IFN-γ/IL-4低于对照组(P<0.05),IL-4水平两组之间未见差异(P>0.05)。[结论] 银翘散联合常规西药治疗RVA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常规西药治疗,可能与银翘散可调节患者Th1/Th2细胞因子,逆转因子间的失衡,进而减少气道炎症相关。  相似文献   
5.
常力  刘桂颖  袁琛 《天津中医药》2017,34(8):525-527
[目的]观察整体针药法治疗发作期支气管哮喘(B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辨证为寒哮证发作期的B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加用内服射干麻黄汤加减,外用穴位针刺及穴位敷贴治疗。两组均治疗1周。观察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及白介素(IL)-5、IL-10、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肺功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IL-5、嗜酸性粒细胞(EOS)及EC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针药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BA优于单用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疏风通络方对哮喘大鼠嗜酸细胞跨膜迁移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雄性Wistar大鼠70只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DPI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共7组,每组大鼠10只。第1天致敏: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1 mL腹腔注射致敏,而其他6组给予1 mL造模液(含V级卵清蛋白100 mg,氢氧化铝100 mg和灭活百日咳杆菌6×109个)腹腔注射致敏;第15天开始激发:将各组大鼠分别置于相同大小的雾化箱内,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6 mL雾化激发,其他6组给予5%的V级卵清蛋白溶液6 mL雾化激发,每次激发前2 h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1 mL灌胃,而其他6组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各组每天激发1次,每次激发30 min,连续激发10 d后处死大鼠,并采集相应标本,并进一步检测影响嗜酸细胞跨膜迁移的相关指标。[结果]模型组肺组织嗜酸细胞跨膜迁移相关调节因子血管内皮黏附分子-1(VCAM-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Rac-1、NADPH氧化酶2(NOX2)、NADPH氧化酶4(NOX4)、酪氨酸磷酸酶(SHP-2)出现高表达,高于正常组(P<0.001);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地塞米松组抑制上述因子表达的效果最好(P<0.001),中药高剂量组的抑制效果略差于地塞米松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化二联苯碘(DPI)组、中药低、中剂量组抑制效果一般。[结论]疏风通络方对哮喘大鼠嗜酸细胞跨膜迁移有一定的阻抑作用,这可能是其平喘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疏风通络方对哮喘大鼠嗜酸细胞跨膜迁移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雄性Wistar大鼠70只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DPI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共7组,每组大鼠10只。第1天致敏: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1 mL腹腔注射致敏,而其他6组给予1 mL造模液(含V级卵清蛋白100 mg,氢氧化铝100 mg和灭活百日咳杆菌6×109个)腹腔注射致敏;第15天开始激发:将各组大鼠分别置于相同大小的雾化箱内,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6 mL雾化激发,其他6组给予5%的V级卵清蛋白溶液6 mL雾化激发,每次激发前2 h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1 mL灌胃,而其他6组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各组每天激发1次,每次激发30 min,连续激发10 d后处死大鼠,并采集相应标本,并进一步检测影响嗜酸细胞跨膜迁移的相关指标。[结果]模型组肺组织嗜酸细胞跨膜迁移相关调节因子血管内皮黏附分子-1(VCAM-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Rac-1、NADPH氧化酶2(NOX2)、NADPH氧化酶4(NOX4)、酪氨酸磷酸酶(SHP-2)出现高表达,高于正常组(P<0.001);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地塞米松组抑制上述因子表达的效果最好(P<0.001),中药高剂量组的抑制效果略差于地塞米松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化二联苯碘(DPI)组、中药低、中剂量组抑制效果一般。[结论]疏风通络方对哮喘大鼠嗜酸细胞跨膜迁移有一定的阻抑作用,这可能是其平喘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这大千世界,文化是个包罗万象的巨大存在。文化是人类创造的,它是物资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人类,“太阳和月亮”。男人和女人,阴阳呼应,相得益彰。一切生命以性爱生殖作生命的再生产,不断复制各种基因,又在复制中不断进化,这大千世界才有今天如诗如画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咳喘方对哮喘豚鼠肺组织嗜酸细胞凋亡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中药咳喘方治疗哮喘的疗效机制。[方法]采用经典的哮喘豚鼠模型,将60只符合实验标准的雄性豚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泼尼松组和咳喘方组,镜下观察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嗜酸细胞计数的变化及肺组织嗜酸细胞浸润和凋亡的情况,并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各组肺组织嗜酸细胞Fas和bcl-2凋亡基因的表达情况,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咳喘方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嗜酸细胞计数和肺组织嗜酸细胞浸润的数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和泼尼松组,而肺组织嗜酸细胞凋亡的数量则高于模型组和泼尼松组;咳喘方组肺组织嗜酸细胞凋亡基因Fas的表达较其他组增强,而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较泼尼松组和模型组低。[结论]中药咳喘方能减少哮喘豚鼠肺组织嗜酸细胞的浸润,促进嗜酸细胞凋亡基因Fas的表达,诱导嗜酸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其治疗哮喘的疗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疏风通络方对哮喘大鼠嗜酸细胞跨膜迁移的影响。[方法] 选择SPF级雄性Wistar大鼠70只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DPI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 共7组, 每组大鼠10只。第1天致敏: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1 mL腹腔注射致敏, 而其他6组给予1 mL造模液(含V级卵清蛋白100 mg,氢氧化铝100 mg和灭活百日咳杆菌6×109个)腹腔注射致敏;第15天开始激发:将各组大鼠分别置于相同大小的雾化箱内, 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6 mL雾化激发, 其他6组给予5%的 V级卵清蛋白溶液6 mL雾化激发, 每次激发前2 h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1 mL灌胃, 而其他6组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各组每天激发1次, 每次激发30 min,连续激发10 d后处死大鼠, 并采集相应标本, 并进一步检测影响嗜酸细胞跨膜迁移的相关指标。[结果] 模型组肺组织嗜酸细胞跨膜迁移相关调节因子血管内皮黏附分子-1(VCAM-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Rac-1、NADPH氧化酶2(NOX2)、NADPH氧化酶4(NOX4)、酪氨酸磷酸酶(SHP-2)出现高表达, 高于正常组(P<0.001);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 地塞米松组抑制上述因子表达的效果最好(P<0.001),中药高剂量组的抑制效果略差于地塞米松组, 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化二联苯碘(DPI)组、中药低、中剂量组抑制效果一般。[结论] 疏风通络方对哮喘大鼠嗜酸细胞跨膜迁移有一定的阻抑作用, 这可能是其平喘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