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0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病例1:患者,男,31岁,因“腹痛3天”入院。于入院前3天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呈阵发性绞痛,部位不固定,无转移与放射,与进食和饥饿无关,不伴恶心、呕吐、畏寒、发热、尿色呈棕红色。既往有乙型肝炎和大量饮酒史。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神清,无肝掌、蜘蛛痣及瘀点、瘀癍。巩膜轻度黄染,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未扪及,腹部无固定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移动性浊音(一),下肢无水肿。血、尿和粪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肝脏生化示:血蛋白:41g/L,总胆红素: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远期生存质量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的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远期生存质量进行研究,为其预后判断,药物疗效的分析及药品经济学评估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补充修订的SF-36健康相关生存质量量表调查101例6~l 8年前经肝穿活组织检查诊断的慢性乙型肝炎和105例门诊体检的普通人群。 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精神健康、肝病特有症状5个方面的远期生存质量低于普通人群,差异有显著性(μ≥2.10,P<0.05)。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远期生存质量差。  相似文献   
3.
巫贵成 《肝博士》2005,(2):65-66
锌是人体内200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又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指出,锌直接参与人体内细胞的生长发育以及生殖和组织修复等生命代谢过程,因此,锌对人体很重要,增加锌元素可以帮助人体提高免疫力,抵抗腹泻和呼吸系统感染。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日摄取量正常人为10毫克至15毫克。  相似文献   
4.
巫贵成 《肝博士》2007,(3):69-70
当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临床治愈后,准备出院时,医生会要求患者定期来医院进行随访。那么,什么是随访呢?  相似文献   
5.
巫贵成 《肝博士》2007,(2):58-60
“胃舒服,生活才有滋味!”,然而刚刚40岁出头的陈先生,多年来被老胃病折磨的痛苦不堪。最终因为呕血被送到医院急救,医生诊断为“肝硬化,胃出血”,陈先生大为吃惊,原来多年来的胃病却是肝硬化作怪。随后经过胃镜检查发现患者有严重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查、肝功能检查证实他有肝炎后肝硬化病史。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外出务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管理现状,探索管理对策,提高生存质量,为健康工程夯实基础。方法采用补充修订的SF‐36生存质量量表和一般资料调查表,对300例外出务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生存质量评价和服务需求、依从性、经济情况、报销类别及比例调查;对外出务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统计分析发现,外地就医是否方便、报销类别及比例、是否规范抗病毒治疗、是否定期规范检测随访、肝病特有症状是影响外出务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P<0.05);外地就医方便、报销比例高、规范抗病毒治疗、定期规范检测随访的患者生存质量显著高于外地就医不方便、报销比例低、未规范抗病毒治疗、未定期规范检测随访的患者(P<0.05);肝病特有症状评分与生存质量评分呈正相关趋势(B=7.657,SD=2.650,t=2.889,P=0.004)。结论改善患者就医需求、报销类别及比例,提高患者定期规范检测随访、规范抗病毒治疗等依从性,从而实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规范检查治疗,能阻止或延缓疾病进展,避免肝硬化和失代偿肝病,减少肝癌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a1,抗胰蛋白酶(a1-AT)缺乏症为一种较为少见的遗传性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时易于误诊或漏诊。现将笔者收治的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58岁,已婚。因反复胸闷、气促13a,再发2d入胸外科。13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促入我院呼吸科诊断为气胸,作胸腔闭式引流后缓解。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携带不同HBV抗原基因片段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HBV‐S、C、E、X)转染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效应。方法采用携带不同HBV抗原基因片段的rAAV‐HBV‐S、C、E、X转染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出的单核细胞,并在GM‐CSF、IL‐4和TNF‐α作用下继续培养7 d获得成熟的DC。通过观察DC的状态和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各段 HBV转染后DC分化抗原(CD)的表达,评价其成熟与功能。将同一个体的DC与T细胞混合培养制备CTL ,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S)细胞杀伤实验研究被激活的CTL对HBV感染的靶细胞HepG2.2.15特异性的细胞毒作用。结果不同 HBV 抗原基因 rAAV‐HBV‐S、C、E、X 转染DC后 CD14、CD80、CD83、CD86的表型表达中, CD80、CD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AV/HBV‐X转染的DC其CD80表达最高,rAAV/HBV‐S转染的DC其CD83表达最高。转染不同 HBV 抗原基因片段 rAAV(S、C、E、X)的 DC 诱导的 CTL 对 MHC‐Ⅰ类抗原阳性且有 HBV 的靶细胞(HepG2.2.15)的特异性杀伤效率显著高于对无 HBV的靶细胞(HepG2)的非特异性杀伤效应(P<0.01),但不同rAAV‐HBV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AV‐HBV‐S、C、E、X转染DC均可诱导CTL引起M HC‐Ⅰ依赖的特异性细胞毒效应。  相似文献   
9.
10.
慢性乙型肝炎HBeAg和HBsAg的远期转阴率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HBeAg和HBsAg的远期转阴率进行研究,为其预后判断和药物疗效的评估提供佐证。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随访120例6-18年前经肝穿病理组织学诊断的慢性乙型肝炎HBeAg和HBsAg的远期转阴率。结果:HBeAg转阴78/82例(96.34%)。HBsAg转阴17/20(14.17%),Cox回归分析,LAK细胞,阿糖腺苷,干扰素治疗均有利于HBeAg转阴,病情稳定有利于HBsAg转阴,但x^2分析,干扰素等抗病毒治疗组与未抗病毒治疗组的转阴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慢性乙型肝炎HBeAg的远期自然转阴率高,HBsAg自然转阴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