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带膜支架置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的指征、方法及疗效.方法 5例Stanford B型亚急性期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局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监控下,切开股动脉,将带膜支架置入胸主动脉内膜破口处,封闭破口,置入后重复造影.结果患者原发主动脉夹层破口完全封闭,真腔血流恢复正常,术后1月及6月用多普勒超声和CT血管造影(CTA)复查显示无内漏及移位等并发症,假腔血栓形成.结论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适合带膜支架介入治疗,具有技术可靠,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股动脉压迫气囊在经股动脉介入术后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将174例经股动脉介入诊断及治疗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压迫组(93例)与气囊压迫组(81例),常规压迫组采用常规的压迫止血法,气囊压迫组采用股动脉压迫气囊压迫止血法,观察两组患者血管并发症、下肢制动时间及腹胀、腰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气囊压迫组血管并发症、下肢制动时间及腹胀、腰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压迫组。结论 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通过股动脉压迫气囊法进行压迫止血,可明显减少血管穿刺后的并发症,缩短下肢制动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和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AFL)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一科住院的持续时间≤3个月的AF、AFL患者32例,随机分为伊布利特组(17例)与胺碘酮组(15例)。伊布利特组首次剂量1mg伊布利特稀释于5%葡萄糖注射液10ml静脉推注,如无效10min后再给予1mg;胺碘酮组首次剂量150mg胺碘酮稀释于5%葡萄糖注射液10ml静脉推注,如无效10min后再给予150mg。结果伊布利特组的AF和AFL转复及总转复率分别为64.3%、66.7%和64.7%,胺碘酮组的AF和AFL转复及总转复率分别为41.7%、33.3%和4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伊布利特组平均转复时间为(29.28±12.57)min,胺碘酮组平均转复时间为(70.59±16.83)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2组血压、心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17.6%vs 26.7%,P0.05)。结论伊布利特转复AF、AFL具有起效快,成功率高,安全性好的特点,其疗效优于胺碘酮。  相似文献   
4.
病例 :患者 ,女 ,40岁。因发热、恶心、呕吐半月余入院。患者发病前无咳嗽、流涕、咽痛、头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入院前曾行B超示“胆囊炎、胆囊结石” ,在院外静脉点入菌必治 1 0g每日两次共 7天 ,效果不佳而入院。体检 :T37 2℃ ,P 80次 /分 ,R 18次 /分 ,BP10 0mmHg/ 80mmHg ,皮肤粘膜无黄染 ,浅表淋巴结无异常 ,双肺呼吸音清 ,无罗音 ,心界无扩大 ,心率 80次 /分 ,律齐规整 ,未闻及杂音 ,腹平软 ,肝脾肋下未及 ,莫菲氏征 ( ) ,四肢肌力Ⅳ级 ,腱反射( ) ,病理征 ( ) ,ECG示 :窦性心律 ,Ⅱ、Ⅲ、avF、V1~ 6ST…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倍他乐克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经休息、限盐、强心、利尿、扩容治疗无明显改善且伴快速心室率的CHF患者加服倍他乐克 6 .2 5mg ,每日 2次 ,无不良反应 ,每 2周剂量加倍 ,直至 2 5mg每日 2次 ,疗程 12周。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疗效 ,心率、血压、左室射血分数 (LVEF)和X线心胸比的变化。结果 :42例病例中显效 30 .9% ,有效 6 6 .7% ,无效 2 .4% ;心功能指标 :心率、LVEF、心胸比与治疗前相比 ,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应用倍他乐克可改善常规治疗效果不明显且伴快心室率的CHF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阿托伐他汀治疗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和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血流动力学、心功能、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一氧化氮、C-反应蛋白(CRP)、前列环素及血栓素A2的影响,探讨其疗效的作用机制。方法肺动脉高压患者70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22例,2组均按基础疾病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超声指标,心功能分级及运动耐量等,并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一氧化氮、C-反应蛋白、前列环素及血栓素A2的水平。结果治疗组在用阿托伐他汀及常规药物治疗后,肺动脉收缩压(PASP),肺血管阻力(PVR),右心房(RA),右心室(RV)内径下降明显;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排量(CO)显著升高;患者的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显著下降,运动耐量显著提高;血氧饱和度(SO2)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相比,PASP、PVR下降及NYHA心功能改善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血浆CRP、内皮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血栓素山水平明显下降,血浆一氧化氮、前列环素水平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原发性或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肺血管阻力,并可提高患者的心功能状况及运动耐量。阿托伐他汀在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可能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脑钠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预测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脑钠肽(BNP)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BNP水平与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痛的严重程度及其近期预后的关系,探寻一种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的方法.方法 以15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原发性高血压65例,合并冠心痛95例.合并冠心病者按临床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3例、急性心肌梗死组32例.观察入选患者的BNP水平和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对合并冠心痛者,观察BNP水平和冠心病不同类型之间的关系,随访6个月观察BNP对合并冠心痛患者死亡的预测作用.结果 入选患者的BNP平均为(397.34±217.79)ng/L,2型糖尿病患者的BNP水平与患者的年龄、CRP、高血压及冠心病正相关(Spearman等级相关指数分别为0.631、0.672、0.762、0.857,P均<0.05);2型糖尿病患者BNP水平随患者年龄升高而升高(r=0.896,P<0.01):<50岁组(57.6±12.3)ng/L,50~59岁组(146.2±53.4)ng/L,60~69岁组(388.4±67.5)ng/L,≥70岁组(423.8±132.6)ng/L(P<0.01或P<0.05);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者较无高血压合并症者BNP明显升高[(314.7±125.3)ne/L与(136.8±98.7)ng/L,P<0.01];合并冠心病的患者BNP高于无冠心病合并症的患者[(425.03±200.80)ng/L与(37.64±21.57)ng/L,P<0.01],合并冠心痛BNP水平与近期预后关系密切,BNP浓度≥485 ng/L为1个月内心源性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BNP水平和患者的心血管危险相关,对合并冠心病者BNP可作为预测心血管危险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带膜支架置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带膜支架置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的指征、方法及疗效。方法5例Stan-ford B型亚急性期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局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监控下,切开股动脉,将带膜支架置入胸主动脉内膜破口处,封闭破口,置入后重复造影。结果患者原发主动脉夹层破口完全封闭,真腔血流恢复正常,术后1月及6月用多普勒超声和CT血管造影(CTA)复查显示无内漏及移位等并发症,假腔血栓形成。结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适合带膜支架介入治疗,具有技术可靠,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经股动脉或是桡动脉进行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或介入治疗越来越普及.由于经桡动脉诊治时桡动脉容易发生痉挛,或是头臂干血管迂曲使导管不易到位,仍有不少患者需要经股动脉穿刺途径完成诊治.血管穿刺后止血是经股动脉径路突出的问题,常用的手法压迫止血费时费力,压迫力度不易控制,出血、血肿、栓塞及腰酸背痛等并发症仍然常见,有时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
膜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膜部VSD患者,超声测量VSD直径3-10 mm,左室造影测量VSD直径3-11(7.6±1.9)mm,选用Judkins右冠状动脉导管和Terumo导丝,通过室间隔建立轨道,用国产膜部室间隔封堵器行封堵治疗。结果:23例封堵治疗成功,1例因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放弃治疗,2例术后有微量残余分流,6个月后复查超声心动图示1例有微量残余分流,无封堵器脱落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膜部VSD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安全,远期疗效需长期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